我也说说我的法考历程

幻影

<p class="ql-block">2022年法考落下帷幕,我也说说自己的心理路程,且不敢叫经验贴(客观204,主观113,一战通过)。</p><p class="ql-block">如何形容自己呢?在职?非法本?二孩宝爸?零基础法律小白?工作忙的飞起?</p><p class="ql-block">2021年大概也是4月,当时刚刚到审查调查室工作,第一次接触案子,也是开始的第一个初核线索。记得那天和一个同事去银行查询,在这期间,和他到司法局去领他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他在上一年度通过了考试。那是第一次开始清晰的了解到司法考试,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和接触法考,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司法考试拿证过程。回去的当天下午,向他询问了考试的内容和流程等信息,网上查询了报名资格和条件,自己都符合,当下决定买书,考试听课,我要参加法考。我依稀记得那天下午,我开始听司法考试的课程,开始接触刑法,第一次听罗翔老师的课,知道法外狂徒张三,也是在那天晚上下班后,我在回家的车上,边开车边听着课。对于法律小白,第一次接触法律,开始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法律,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潘多拉盒子,那种发自内心的自己想去学习的动力,一下子把我吸引了进去。</p><p class="ql-block">自此,法考开始走入我的生活,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里,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从此必须时刻的想着考试这件事,有时间了就看书,做的一切别的浪费时间的事情自己都觉得惭愧和不安,有过焦躁,有过兴奋,有过低沉,有过煎熬,也有过厌倦,在反反复复过程中逼迫自己去静下心来学习,去坚持。虽然有时也安慰自己说本身工作性质也相关,需要用到法律,即是准备考试,也是工作需要去学习,考试不是目的,学习是过程,但是真开始了还是很在乎结果的,因为那是对自己努力的唯一证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了躺在床上,玩着手机,刷着抖音或者看着短视频,悠闲而自得,陶醉于其中短暂的精神快乐,填补内心的空虚,消磨时间。而当你真正要静下心来去学习,兴趣过后才发现是如此的枯燥乏味,难耐不安。所以在备考的相当一段时间,我卸载了手机里的抖音、头条等一切可能耗费自己时间软件,逼迫自己不要浪费时间。对于参加工作有家庭孩子的考生们,要想完成一件事,在嘈杂和浮躁的环境中去学习,你真的需要好的专注力,我记得临考前,我在家看书准备考试,妻子总说我专注力强,因为那时自己可以做到两个孩子在一边玩闹,而我在一边可以拿着书本听课背题,丝毫不受影响。考试备战周期很长,学习的部门法也多,不是每一门课、每一个老师讲的都那么有趣,许多人半途而废,中途退出,许多人自我调整不好,心态奔溃,前面学了后面忘,而备考就是一个人的战斗,只要坚持,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p><p class="ql-block">有时也疑惑,自己真的需要司法考试吗?没有任何人逼迫你,做决定的是自己,想过放弃,想过顺其自然,但最后还是在反反复复中坚持了下来。成功的路上从不拥挤,只因坚持的人不多。当你认真去准备一件事的时候,其实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反观整个备考过程,大概也是始终觉得自己必过的信念和信心在支撑着自己。我记得主观题考完出来的时候,我一身轻松,相比较于客观题考完时的状态,我感觉自己应该是肯定过线了没问题,所以后来查分的时候,看到自己成绩通过了,虽然不是很高,但内心很平静,没有太大的惊喜,觉得都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我早觉得我是已经通过了法考。</p><p class="ql-block">没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好多人考完成绩出来后,通过了,大肆渲染没有准备,裸考或是题也没看课也没听就高分通过了,我们听听也就罢了。客观题考试中,可能真有那么一小部分没有准备而幸运低分通过的,但是主观题考试要想还那么通过简直不可能,后期要拿证需要付出同样的努力。我们大部分人不可能去做那个别的幸运儿,更多的还是脚踏实地的去准备去备考。我第一次21年考客观题的时候,当时基础课都没有听完,断断续续勉强过了一遍,商法没时间就把考前聚焦两三个小时的课听了一遍,理论法一节课没听,甚至不知道理论法是什么,考前真题没有完整的做过,考前才知道其实商法和理论法占比分最高,还想满怀信心的上考场,一下子慌了,最后考了168,差12分过线。</p><p class="ql-block">考完试看到许多人晒近半人高的书和学习资料,我顿感惭愧,相较于他人付出的努力,大概也感叹自己的幸运,我的书基本都是新的,学习笔记更是寥寥无几,每天更多的是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用手机做题、听课,既没有挑灯夜读,也没有加班加点,我向来按点睡觉,未因学习耽误休息刻意晚睡或早起。尤其是在家没有出差期间,回家后更多的是陪着孩子,偶尔趁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刷几道题。唯独利用较好的就是备考期间有工作不忙的一段时间,我都是在复习,利用上班时间能够静下来听课和做题,并且得到领导的支持,时间相对完整充裕,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要感谢自己做过的每一道题,听的每一节课,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你要为自己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和努力值得。</p><p class="ql-block">回首,很庆幸自己当时果断的决定参加考试,没有丝毫的犹豫,并且坚持了下来,如果当时没有下决心去考,这两年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来了。许多事,当你决定开始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一半,看似难走的路,只因你没有开始去尝试。记得考完主观题,等待成绩的那段时间,忽然不下子不知道该干什么,曾经学习时的那种充实感,突然不用再学习了,总觉得生活里少了点什么,一下子不适应。</p><p class="ql-block">今天,给昔日那个第一次和他去领法考资格证书的同事打电话,告诉他我也通过了法考,他表现的一点也不惊诧,很镇定的说,我早知道你肯定能过的。。。</p><p class="ql-block">法考好过?网上许多争论,许多人都说法考简单了,早已不是曾经的“天下第一考”,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因为感觉周围参加考试的人都通过了。其实毋庸置疑,这几年法考通过率变高了,也是全民普法,实现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该感谢司法部,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法律行业这个门槛。相较于2018年之前司考时代,法考难度其实没有本质的变化,相反,由于采取主、客观分开考试的方式,相当于你得通过两场考试,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客观题后主观题是需要二战才过的,备考时间长了,考试的方式变了,题目更灵活了,更贴近于实务了。大部分能最后拿证的,肯定是一直在坚持的人,我们见到有考了5、6年的,有年逾古稀头发花白还在坚持考试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果你恰好有证书的需求,或者还在犹豫参加考试,那么现在开始就是最好的时机。</p><p class="ql-block">写在最后,“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始终觉得,你的知识和能力是一种社会责任,法考之后,不管你从事检法、律师或是其他相关行业,让我们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共同推进社会的公正进步和建设法治国家发挥自己微弱的光芒!</p><p class="ql-block">老师推荐:</p><p class="ql-block">刑法:罗翔、柏浪涛、徐光华(其中第一遍听的是徐光华老师,中间结合了罗翔老师,后面是柏浪涛老师,柏神的课最适合法考,刑法还是推荐从一开始就跟一个老师)</p><p class="ql-block">民法:孟献贵、李建伟</p><p class="ql-block">行政法:李佳</p><p class="ql-block">刑诉:向高甲、左宁(左宁老师的口诀很容易记忆)</p><p class="ql-block">民诉:戴鹏、韩心怡</p><p class="ql-block">商经法:郄鹏恩(体系女皇)、鄢梦萱(讲解很细致)</p><p class="ql-block">理论法:杜洪波、马蜂(我真题做的是马蜂,讲解很啰嗦,没什么层次感,理解起来较为费劲)</p><p class="ql-block">三国法:杨帆(三国皇后、号称目前无法替代)、陆寰(传授应试方法,不过对我感觉没啥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