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还不富裕,糖果自然成了奇缺商品,只有谁家办喜事或过年时才能吃到。平时基本上见不到。当时一分钱可以买到两颗水果糖块,高兴一上午。糖纸,即糖果的包装用纸,也被称为糖标。很多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有过集糖纸的经历。当时那种司空见惯的糖纸。</p><p class="ql-block"> 在岭东煤矿长大的孩子们尤其是邻居家办喜事,通常炕桌上放一盘糖块,另一个盘子摆放着散装的香烟。看到糖块不由得溜口水。不管矿里谁家办喜事,我们都抢着去帮忙,搬桌椅凳子、借盘子和碗。虽然主人家并不需要我们小孩帮忙,但我们乐此不疲。邻里之间一片祥和,一家有事大家都来帮忙。邻里像一家人和睦相处。最后的奖励是每个孩子分一把糖块,用双手捧着生怕掉在地上,拿回家里给弟弟炫耀一下。有一段时间,不管男孩女孩兴起了收集糖纸。到了过年,每个家里多少都要买些糖果招待客人。</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过大年初一,我们就挨家给长辈们拜年,不管到谁家,拜年说吉祥话,长辈们总要往新衣服的口袋里塞几颗糖。我们接过糖,小心地装进口袋里,还没吃,心里就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根据糖果的不同,可分为水果糖纸、奶油糖纸、巧克力糖纸、高粱糖纸等。90年代出现的大白兔奶糖和不倒林最为出名,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印制大多十分精美,让人爱不释手。小小的糖纸,不仅可以看出制糖业的发展,而且代表着一种文化,见证了时代的气息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和二姐、弟弟一起搜集糖纸,后来上中学了我和弟弟就不再收集糖纸了,把收集的糖纸都送给了二姐,二姐继续坚持收集糖纸的事业。二姐有个百宝箱,平时上锁的,圆形的锁头很精致,钥匙只有一把在二姐那里,有时二姐打开她的百宝箱,我们凑过去看个究竟,箱子里有哪些好宝贝?除了糖纸以外还有贺年卡片,成册的邮票,还有手抄歌本,内页贴满了明星的大头贴,还有剪下的美丽图案,发夹首饰以及珍珠项链。还有当时流行的汪国真诗集,庞中华字帖等,二姐如数家珍一直保持着喜好的初衷。说好了只能看不能摸,我们看着就眼馋。上中学以后我和弟弟改成收集烟标,就是烟盒,当时流行的大多数是软包香烟,拆开纸烟盒用手摊平,分门别类放到书里。</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弟弟趁着二姐不在家,偷偷的用螺丝刀撬开百宝箱!拿出糖纸欣赏一番,等看完之后再放回箱子内时,上面的箱子盖怎么盖盖不严,最后用门帘布盖在箱子上面掩人耳目。再怎么遮掩“犯罪现场”还是被二姐发现了,动了二姐的心肝宝贝哪能放过弟弟,二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被二姐狠狠的训斥一顿,我在一旁幸灾乐祸掩不住嘿嘿笑!这回你可摊大事了!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了,二姐和弟弟恐怕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但我还是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收藏糖纸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收藏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情怀,以及这份甜蜜的事业,现在看来仍充满了温馨的记忆。其独特的价值中蕴含着收藏的乐趣和赋予的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