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古城与努尔哈赤

辽北女教师

<p class="ql-block">叶赫古城位于四平市东南方约30公里,地处四平市梨树县叶赫满族镇境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妻子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出生地,也是清末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的祖籍地,素以“两代皇后的故乡”闻名于世,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叶赫古城是明朝末年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王城,是叶赫部酋长祝孔革的子孙在叶赫河边选择险要之地所建。据考证,古城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叶赫部原系明初塔鲁木卫,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年)二月,居于呼兰河畔。宣德二年(1427年)南迁至开原城(现辽宁省开原老城)东北镇北关外,在叶赫河南北岸定居,指河为名,遂称叶赫。姓氏由原来的“那拉氏”变成了“叶赫那拉”。满语的意思就是“河边的太阳”。叶赫部强盛时,“地广兵强称大国”,有15部,12大姓,28座城寨。古城有东西二城和商监府城。三城均位于梨树县叶赫满族镇西部老爷庙村附近,“相距里许”呈三角形分布。东城与西城隔叶赫河相望,古城均依山傍水,共扼女真诸部通往开元马市的山间通道。</p> <p class="ql-block">叶赫古城历经沧桑,见诸史册的有两次大规模的洗劫:一次是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辽东总兵李成梁率重兵围攻东西二城,损失惨重。一次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后金国主努尔哈赤率四大贝勒八大臣、倾全国之兵,推盾车架云梯,兵分四路围攻东西二城。叶赫终因寡不敌众而城破国亡。自此,叶赫部落全部编入满族八旗。</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重拾那段历史。见证叶赫古城与努尔哈赤的战争与联姻。</p><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五年(1587)在烟筒山下建赫图阿拉城称王。赫图阿拉城遂成为当时建州女真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后来成为统一女真各部的基地。到了1593年,整个建州女真统一在了他的麾下。</p><p class="ql-block">海西女真居住在开原以东和松花江中游一带,主要有叶赫、哈达、辉发和乌拉回部(又叫扈伦回部)。叶赫和哈达两部势力较强,临近经济发达的汉族城市开原,并有控制贡道的地理优势,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争雄扩展。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中节节胜利,被他们称为心腹大患。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叶赫先纠合海西其他三部对建州进行试探性的进攻,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叶赫并未吸取教训,同年九月,叶赫贝勒布斋、纳林布禄再次纠合海西女真的哈达、乌达、辉发三部和长白山朱舍里、讷殷二部以及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尔察三部,分三路向建州进攻。</p> <p class="ql-block">海西女真居住在开原以东和松花江中游一带,主要有叶赫、哈达、辉发和乌拉回部(又叫扈伦回部)。叶赫和哈达两部势力较强,临近经济发达的汉族城市开原,并有控制贡道的地理优势,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争雄扩展。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中节节胜利,被他们称为心腹大患。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叶赫先纠合海西其他三部对建州进行试探性的进攻,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叶赫并未吸取教训,同年九月,叶赫贝勒布斋、纳林布禄再次纠合海西女真的哈达、乌达、辉发三部和长白山朱舍里、讷殷二部以及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尔察三部,分三路向建州进攻。</p> <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闻讯,当即进行军事部署,埋伏精兵,设置障碍,待一切就绪,便十分安然地回家睡觉。翌日拂晓,努尔哈赤为了鼓舞士气,先率诸将祭拜了天神,然后带着大队人马踏上征途。这时,努尔哈赤派出的侦骑来报,从一个投诚的叶赫人口中得知九部联军有三万多人。众将听后都面露惊惧之色。努尔哈赤环顾四周,泰然自若地对众人说:“九部联军号称三万,但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我们尽管人少,却心齐志坚,又能立险扼要,以一当十。只要先击杀他们的头目,其部属必会不战自溃。”听了这番鼓动,将士们顿时信心倍增。努尔哈赤又令士兵们去掉手上和脖子上的护套,轻装上阵。努尔哈赤分析了九部联军的阵容后,率军抢占了古勒山。古勒山易守难攻,努尔哈赤居高临下,地理形势对他十分有利。九部联军见努尔哈赤占领了古勒山,便转锋来攻。努尔哈赤身先士卒,率军居高临下冲锋,他一路砍杀,连斩叶赫九名士卒。见此情景,布斋气急败坏地冲上来,不料战马被木墩撞倒,将他掀到在地。努尔哈赤的士兵赶上前去,一刀结束了他的性命。众兵士见首领丧命,顿时乱了分寸,无心再战,仓皇而逃。努尔哈赤率兵乘胜追击,直至哈达境内。这一仗俘获了乌拉首领布占泰和大批兵士,还斩敌四千余人,缴获三千匹马、近千副盔甲。</p><p class="ql-block">古勒山之战役是女真各部统一战争史上的转折点。努尔哈赤打破九部军事联盟,改变了建州女真胜利和扈伦四部灭亡的转折点。从此,努尔哈赤“军威大振,远迩慑服”。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女真各部在开疆扩土,保卫家园的斗争中,除征战外,还辅以非征战手段,即联姻。它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手段。</p><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早在起兵之初,曾到过叶赫部。叶赫部首领杨吉砮(即纳林布禄之父)认为努尔哈赤为非常之人,说:“我有幼女,俟其长,当俸侍。”努尔哈赤其实势力尚弱,自然希望与叶赫部联姻扩大自己的声威,便说:“汝欲结盟好,长者可妻,何幼耶?”杨吉砮说:“我非惜长,但幼女仪容端庄,举止不凡,堪为君配。”此时,一方面杨吉砮之女尚幼,一方面结婚时机也不成熟,这桩婚事便拖至万历十六年(1588)年才完成。这时,除长白山诸部外,建州女真各部基本上被努尔哈赤统一了。这一年春天,明廷因纳林布禄介入哈达部内讧,发兵攻打叶赫。纳林布禄抵抗不过,开城投降,与哈达部同时受敕,向明廷纳贡。</p><p class="ql-block">对明廷来说,纳林布禄尽管已经归顺,但较之归顺多年的哈达部,仍然矮一等。正是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以及纳林布禄向南扩张的欲望,使他不可能安于现状。他必然要与附近友好的邻部联合,以图东山再起。这一形势,促成了叶赫那拉氏与努尔哈赤的联姻。哈达部动乱平息后不久,即在万历十六年九月,纳林布禄亲将妹妹送往建州,与努尔哈赤完婚,新娘名叫孟古姐姐,此时年仅14岁。四年后她生下了儿子皇太极,万历三十一年九月死去,崇德元年上尊谥为“孝慈武皇后”,康熙年间改谥为“孝慈高皇后”。叶赫、建州两部的这次联姻,对巩固双方的力量,都有一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凭借自己的勇敢、智慧和实力击败了叶赫、乌拉、哈达、辉发、蒙古科尔沁等九部的联合进攻(史称“癸巳之战”),实力大大增强,而这时海西女真四部却受到重创。无力与建州努尔哈赤抗衡的。为了保持政局的稳定,以利力量的积蓄,万历二十五年春,海西四部与努尔哈赤结成婚盟。“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同遣使告上曰:‘吾等不道,兵败名辱。自今以后,愿复缔前好,重以婚媾。”努尔哈赤也表赞同。</p><p class="ql-block">这次会盟,共达成三项婚约。其一是与努尔哈赤本人结成的婚约,叶赫部首领布扬古(纳林布禄之侄)提出愿将自己14岁的妹妹(即孝慈后孟古姐姐之侄女)许配给努尔哈赤。其二是与努尔哈赤之子结成的婚约,叶赫部首领金台石(纳林布禄之弟)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其三是努尔哈赤主动提出的,愿将自己弟弟舒尔哈齐之女石泰嫁给乌拉首领布占泰。同时,他也向海西四部提出警告:“汝等应次盟言则已不然,吾待三年,果不相好,必统兵伐之。”此次会盟所定三项婚约,有两项很快得以实现,惟努尔哈赤本人的婚事遥遥无期,日后构成了著名的“叶赫老女”问题。</p><p class="ql-block">由于叶赫、建州两部长期处于两相对峙的紧张状态中,该女便被其父兄扣在叶赫,不准完婚。万历三十一年,“老女”之姑、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病危,临终之时欲见己母,却遭到叶赫的拒绝。努尔哈赤在指责这种不通人情的做法时,曾质问布扬古何以迟迟不把“老女”送到建州。这次变故,使两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老女”的去向就更成问题。七八年后,叶赫部为争取一直动摇于建州、叶赫的乌拉部,竟提出要将“老女”许配给乌拉部首领布占泰,布占泰出于对努尔哈赤的畏惧没敢同意。</p><p class="ql-block">叶赫部一方面向明廷求援,一方面又将“老女”许给喀尔喀蒙古贝哈达尔汉贝勒之子莽古尔代。叶、蒙、明三方面立场各不相同,在“老女”问题上态度也各异。明廷的态度是,“姑留此女,毋使太祖及介赛绝望,冀相羁縻”。而叶赫部要投靠明廷,也就不急于把“老女”送往喀尔喀。直到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布扬古才将妹妹送至喀尔喀。此时“老女”已33岁,出嫁一年后便病故。</p><p class="ql-block">叶赫部反复无常的态度,特别是明廷的介入,极大地刺激了努尔哈赤极其部下。因此,这也成为努尔哈赤向明廷宣战的理由——“七大恨’之一”恨”。</p><p class="ql-block">以一定程度的政治需要做背景的婚姻,在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女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不顾辈分、不序尊卑,任人宰割,没有尊严,没有自我。</p> <p class="ql-block">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终于灭掉了叶赫部,统一了女真部。就这样,由星根达尔汉创立,传承二百年,共八代,经历十一位贝勒的叶赫部就此灭亡,叶赫部的灭亡标致着女真族古老的部落制的瓦解,叶赫古城从此湮灭在历史之中。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民族——满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