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遥——读路遥《人生》有感

静待花开

<h3>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每个人都能从里面读到自己,这也就是“创作源于生活”的道理吧。即使那个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但伟大作家的目光就是一台时光穿梭机,他能在沉重的历史和混沌的未来之间找出一根轴,各色人物都围绕这轴活动舞蹈。<br> 半月前网购了一本书——路遥的《人生》——创作于80年代,取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陕北农村生活的一部长篇小说。可我阅读时候并没有产生陌生感,似乎这一切发生在不久前我所住过的农村,甚至就在眼前,在身边。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高明楼、马栓、张克南……这故事中的一个个人物,我都能在身边,甚至在自己身上找到对应关系,我和加林、巧珍他们一起跌宕,一起悲喜,一起痛苦纠结,一起艰难抉择。<br> 村支书高明楼为了让自己高中毕业的儿子三星去村小教书,硬是下掉了同村青年才俊高加林的民师职务。这个年轻英俊、见多识广,在县城读过高中、拥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年轻人,这个出身贫苦的孩子就这样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暴风骤雨。<br> 就在他陷入无限愁苦和巨大悲愤之时,美丽贤惠家境优越一直暗恋苦恋加林,然而却从未进过学堂大字不识一个的巧珍向他表白了炽烈的情感,给予了他最实际的物质帮助和情感寄托。那时身为农民落魄潦倒的加林深感自己配不上巧珍,可巧珍不但不嫌弃,反而觉得这是上天赐给他的机会,因为只有加林当农民他俩才有可能,但同时他又为加林抱屈,因他的痛苦而痛苦,她宁可得不到她心爱的加林哥,也不愿意他吃这样的苦头,尤其是心中的苦。加林被这个美丽纯粹善良的姑娘感动了,他们恋爱了,在人们质疑的目光中,在父母双方的反对声中热烈地谈起了恋爱。此时的加林暂时忘却了苦痛,放下了不甘,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农民,白天和乡亲们一起出工,晚上和巧珍在大马河畔说着情话。 <br> 巧珍憧憬着美好未来,甚至想象着结婚后,她出去做工养家,让加林仍然做他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写字,因为她舍不得他吃苦,觉得他这双文化人的手不是用来扳土圪垃,而只适合拿笔。<br> 这时,加林命运的转机来了,他的叔父部队转业到县城当了劳动局长,处事圆滑善于逢迎的副局长马占胜暗中操作,让他去县城去当了记者,这正好能发挥他的特长。这一切来得那样突然,巧珍真为她的爱人开心,可是又担心加林到县城工作,成了公家人,他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她隐隐感觉她的加林哥迟早会离开他。<br> 加林以火一样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投入到崭新的工作中,很快他从抗洪前线发回的报道一篇篇发到了县广播站,通过那饱含深情的女播音员的纯美嗓音向全县播报。加林听到这声音激动了,因为领导对他的稿件一字未改,更因为是他读高中时关系要好的女同学,他的梦中女孩黄亚萍来播报他的报道。亚萍激动了,她几乎是含着热泪来播报的,不只是因为记者文字功底深厚,报道的事件感人,更是因为署名是“高加林”,那个常在梦中出现的名字——加林不再是农民了,他已来到县城,离她很近了。两颗年轻的心乱跳不止,可又纠结万分,因为他们各自都有了恋人,而且那样深爱着他们。可是对加林和亚萍来说,巧珍和克南都不是理想中的爱人,没有共同的志趣与爱好,巧珍的话题只有庄稼、鸡鸭和村口的水井;克南除了认真工作,对亚萍照顾周到,言听计从之外,没一点个性。只有加林和亚萍在一起,才有无穷无尽的话题,从眼前工作到未来发展,从国际时局到文学作品。<br> 加林向巧珍提出分手了,在大马河桥——那个巧珍等待他的地方,巧珍送他进城上班的地方,那个他送红头巾给巧珍的地方。加林一开口,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工作,聪慧的巧珍便听出了加林的意思,含泪回答,说自从加林进城工作的那一天开始,她就知道这一天回到来。她还说不怪加林,怪只怪自己没文化,配不上他。说完,便跨上自行车,头也不回地向村子方向奔去。谁都能想到,倔强的背影前面一定是泪水滂沱,凄风苦雨。回村后的巧珍一度卧床不起,痛定思痛后,强撑下地,开始了劳做,不再说话,双眼干枯,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光彩。之前因为加林的出现退出了追求巧珍的马栓,这个时候再次上门求亲,他虽然也没文化,但人活络,家境也殷实,他的话语跟他的内心一样真诚而爽直。巧珍答应了他的求亲,并要求就在这几天结婚,而且用声势浩大的迎娶形式。谁都看出了她的赌气,但朴实的庄稼人也都为这可爱的孩子的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那边的克南收到了亚萍的分手信,一时竟无法置信,他对亚萍是那样的真心与无微不至,两家是那样门当户对,双方父母也那样认可,虽然他知道高中时,亚萍心里就有高加林,可那小子回农村后,亚萍就跟自己出双入对谈起了恋爱啊,这是整个县城都看在眼里的啊。本分的克南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只是他一天天疯了似的砍横在院子里那根木头。亚萍父亲气得直吼她丢了革命本色,搞小资产阶级作风;克南妈更是气得咬牙切齿,说是绝不给伤了她儿子的人好看。<br> 亚萍的热情与浪漫很快让加林走出了内疚,他们的身影出现大街小巷,郊外的山冈,他们像电影里的热恋情人一样享受着甜蜜的爱情,憧憬着美好的大城市生活。虽然娇生惯养的亚萍表现出来的任性蛮横,让加林很不舒服,让他片刻想起了巧珍,可第二天亚萍的热情关怀和丰富的物质补给又使他淡忘了之前的不愉快。<br> 梦想列车载着加林奔赴远方,单位安排他到省里进行培训,他有机会走进大城市,了解大城市了,为他未来扎根大城市打下基础了。可就在这期间,县城发生了“大地震”:克南妈写举报信揭发马占胜阿谀奉承,巴结讨好,通过非法途径安插高加林到县通讯社工作的事。检察院经核实,政府专门会议通过,将高加林清除事业单位,遣送回农村。加林还在省城做着他的美梦,亚萍得知消息悲痛欲绝,对于事情的结果她无力回天,她真诚地爱着加林,但也真诚地不愿意加林是个农民。而她的父亲此前已托人在南京给克南安排了工作。<br>满怀壮志培训归来的加林收到这样的消息,犹如五雷轰顶,他不知道这是梦还是现实,老天怎给他开这样一个大大的玩笑?可他无法反驳与抗争,他自己清楚他是怎么到县城上班的,虽然一开始他内心也感到羞耻与不安,可随着他的出色表现和大家对他的高度赞誉,他内心的阴影渐渐隐退,自信与希望之光照亮了整个心房。<br> 经过好长时间的错乱,他的脑子才恢复正常:他又要回到他们村,回到土地上去当社员了。他也清楚地知道,现在他和亚萍之间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之前出现在面前的只是一道虹,而自己却将它当成了一座桥。虹色彩斑斓,绚烂无比,但很快就消失了,他现在仍然面对的是自己的现实。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亚萍家,当面跟她提出了分手。亚萍痛哭流涕,缠绵不舍,但她也接受了这个现实,只要求加林再次吻一吻她。这最后一吻为这炽烈而短暂的恋情画上了苦涩的句号。<br> 回村的路是那样长,那条路上有巧珍洒下的相思泪,有巧珍为他守候的身影,有巧珍纯洁而又期盼的目光,可现在巧珍已为他人妇。此时的巧珍比加林还着急,她一边要阻止妈妈和姐姐对加林的羞辱计划,一边还跟丈夫商量谋划,和姐姐一起去向亲家公求情,让加林重回小学教书。巧珍真是一块金子啊,而加林却弄丢了她!<br> 小说只写到了这里,故事还没有结局。澎湃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处于社会洪流之中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用什么样的思想立世?在遇到人生路口的时候,又怎样进行抉择?面对困难和打击时,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br> 有人说,加林就是个渣男,巧珍是他用来填补感情空虚的流,亚萍是带他通往飞黄腾达的桥。我不完全苟同,但我感受到加林对两个女孩的爱都是真实的,只是不够纯粹而已,人毕竟是环境的产物。对于此,生活已给了他沉重回击。二十四岁的加林,已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他的经历会对以后的生活以正向影响吗?他的故事会对当代青年以教育和鞭策吗?我想,会的!加林,就是万千青年的代表,当代青年也有加林一样的痛苦、纠结、迷茫,当然也不失希望。如果人类能够未卜先知,我不知道还有几个人有勇气坚持活下去。正是无法预知前路是崎岖还是坦途,是荆棘还是鲜花,所以我们才义无反顾,一直向前。<br>  人生路遥,撇捺支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