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华夏之根 溯文明之源——育英小学五年级研学纪实

临汾市逸夫育英小学

<p class="ql-block"> 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曾说,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在研学旅行中,让学生感悟、学习,学以致用。让学生“玩〞中学,在感悟中升华,在实践中体验。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治情操、增长见识、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学校活动安排,我们五年级团队开展“寻华夏之根 溯文明之源”尧陵研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早上8点,同学们、老师和家长们兴致勃勃来到指定地点,集合前往尧陵(国祖殿)。</p> <p class="ql-block"> 尧陵坐落在临汾市东北35公里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5万平方公里。</p> 厉兵秣马 <p class="ql-block"> 尧帝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史称唐尧。黄帝玄孙,帝喾之子。传说在位98年,终年118岁。尧为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首领,为帝喾少子,母为陈锋氏之女,名庆节。</p> <p class="ql-block">“三皇五帝陵居首,百世千秋泽流长。”</p> <p class="ql-block">  尧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尧亲定历法,使万民农耕有时序节气可以遵循;广凿水井,使人类围井而居且抵御旱魔;疏理河道,治理水患;设立诽谤木,广泛听取民众谏言;禅让帝位,不以天下为私有,不传子而禅位于舜。因其功业卓著受到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尧舜同被列为上古五帝之中,尊为远古圣贤。</p> 穿越古都,了解文化 <p class="ql-block">  尧帝陵高50米,周边330米。背依黄土高原,前有涝水经流。祠宇恢宏,松柏苍翠。唐太宗李世民曾参谒尧陵,修建祠宇,并把自己的像也塑在里面,以后元、明、清各朝都不断重修过。有明万历十二年立“古帝尧陵”石碑一块。祠内建筑有山门、牌坊、献殿、垛殿、寝殿、碑亭、厢房等,布局严谨。红墙绿瓦,木雕精细,是一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祠内有碑刻10余通,记载了有关唐尧的功绩。一块明嘉靖碑上刻有尧陵全图,是珍贵的建筑史料。</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来到了国祖殿,国祖殿总共有6层,目前只开放4层,于是我们来到了4层,4层有一坐高大的尧王雕塑,旁边还有古代的一些有成就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又去了三层,三层展现的是一些出土的古代文物</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去了尧的陵墓,据说尧王的陵墓是中国最大的陵墓,是每一个老百姓一手一手捧土捧成那么大的距今中国的陵墓都超越不了的。</p> 总结讲评 <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尧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深刻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自信程度也得到了大大增强。这次研学活动,不仅了解到许多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而且也锻炼了自身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积累将会不断发挥重要作用。</p>

研学

尧陵

陵墓

祠宇

祠内

国祖殿

活动

学生

临汾市

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