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泉作品赏评 王宗堂/文

水剑

<p class="ql-block">&lt;&lt;故土难离&gt;&gt;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深度剖析农村养老问题并讴歌难能可贵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剧情跌宕起伏,曲折生动,耐人寻味,有叫人一探究竟的迷人感。一部短剧,却从多个方面反应了农村生活的社会百态。</p><p class="ql-block">主人公乔花淳朴厚道,热情善良,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仍然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传统美德,至始至终传播正能量。</p><p class="ql-block">作品以老乔想去养老院、又不愿意离开故土为主线,围绕养老院的费用问题、老院子被征用后拆迁费的分配问题,最后大胆的想到了利用乔家老宅子自建养老院的脱俗手法等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多现实:当老乔想去养老院时,首先碰到的实际问题就是“钱”! 而老乔的两个儿子乔大麦夫妇和乔小麦夫妇,当听到老爸进养老院要叫他们各掏腰包十二万元时,便不假思索的想尽办法表达了拒绝;而当听到老院子被征用要补偿三百万元时,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便挖空心思、争着抢着要伺候老爸,一副见利忘义的嘴脸被刻画得极其形象逼真。剧中也揭露了如今农村一些比较残酷的现实: 譬如鳏、寡老人无人奉养问题;青年男女离异现象;家穷找不到媳妇的;在突如其来的较大利益面前,道德底线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游手好闲的“混混们”,当生活紧困时,会干些“偷鸡摸狗”、“敲诈勒索”的勾当;老人用尽全力替儿子买房进城、义务带孙子,最后却因“代沟”无法同处,返回农村后又无房舍的尴尬境地等等。</p><p class="ql-block">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像法律一样做硬性规定,但是文学作品却有无形的诱导和引领作用,比如像乔花在大是大非面前舍己为人,毫不含糊,不计报酬,乐善好施的高尚行为;老乔为了全村人的养老,超越常规思维的捐献老宅子;秦伟致富后“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于树根主动找常书记退低保的事;韩强和陈三同现代的青年人一样,幻想着创业挣大钱,结果多次碰壁后,自动放弃幻想,并改邪归正,转入务实劳动程序;这些都是标杆和天花板。</p><p class="ql-block">剧情结尾圆满:乔花和秦伟能走到一起,代表着善良和奉献的完美结合,代表着公平与正义的完美结合;村里老年人要寻求养老,但是老年人有怀旧情结,“故土难离”,幸好由乡政府协调、农民企业家秦伟出资赞助,养老院在尚湾村开工筹建,大快人心。</p><p class="ql-block">2023.01.01</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杜金泉,男,甘肃渭源人。文化部艺术人才精英网文学评论家,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西部大学创业导师,白银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银市民间艺术协会会员,白银市平川区戏剧影视家协会主席。从1982年开始,杜金泉先后在国内外诸多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寓言、杂文百万多字。著有小说集《矿山的女人》、散文集《缕之情丝》、杂文集《给你阳光心态》;寓言集《金泉寓言》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荣获白银市“五个一”工程奖,其中有九篇作品被译成不同文字在国外杂志转载,并被中国煤炭博物馆和多家地方博物馆收藏。由他编写的歌舞剧《屈吴》《乌兰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电影剧本《血染祁连雪》《在那鲜花盛开的地方》《带血的白翅膀》《情悠悠路悠悠》《彩虹》等引起了很大反响。特别是《彩虹》,在中国微电影平台播出后点击率一律攀升,获得了甘肃省电视台颁发的优秀奖。音乐小品《情满果园》在白银区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三城同创大型文艺晚会”中演出。电影剧本《黄河从我家门前过》《西风漫卷芳华路》,部分还在中国微电影台及各地方台播出。</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宗堂,男,汉族,一九六三年生,籍贯甘肃静宁。中医世家,大学本科,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实力派,擅长诊治慢性病及疑难杂症,个人专著《中医散剂兵阵》,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热爱生活,喜欢文学艺术,倾情汉语言魅力,业余时间偶发感慨。现为白银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平川区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