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年节前夕,写了篇【那年我们正青春】征文•一起成长,发布【我们一起回忆青春往事】栏目。祝年轻的朋友节日快乐!</p><p class="ql-block">【那年我们正青春】,与现在时代不同。我们小时候,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忙于上班工作,是兄弟姊妹相互搀扶成长。文革后期,由于黄帅反教育革命回潮事件,错失直接参加恢复高考的良机,按七四届十年制高中毕业,成为盘锦知青。七七年末先后回城,她到学校读书,我入职铁路当工人;她毕业参加工作,我成为共青团干部。这时候,结束了恋爱长跑,走进了婚姻殿堂。结婚甜蜜期尚未结束,就有了孩子;我们高兴得不仅辈分升级,还能双双陪伴孩子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那时不同现在,结婚有了孩子,都由我们自己管理;父母尚未退休,挣钱少雇不起保姆,是社会普遍现象。对此,我们曾经茫然无所适从;从【那年我们正青春】,还未从二人世界中醒来,就切换和孩子一起成长频道。从此,我们每天起早贪黑,早晨将孩子送到单位托儿所,就匆匆忙忙上班工作,晚上下班又前脚赶后脚的、带孩子回家做饭洗漱休息,有时工作没作完,还要等孩子睡了挑灯赶夜桌。孩子的童年时光,几乎是在托儿所、幼儿园里面度过。想起生活点点滴滴,我们记忆犹新,幸福百感交集,渴望浮想联翩;生活苦中有乐,交响五味杂陈;工作有喜有忧,饱尝磨砺艰辛。</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忙于工作之余,呵护陪伴孩子慢慢长大,成为我们这一辈的天职。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接着又开始忙活孩子上学。从小学、中学,到高中、大学;每天虽然很辛苦,但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尤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丝毫没影响工作和晋级,我们也先后由初级,逐渐晋升至中高级。那时家国经济基础,与现在天壤之别;父母根本无力承担子女住房、教育等支助;每位经历者,都必须自食其力。尤其从那时候开始,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可以这样说,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得已而为之。</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凡是进入国家干部队伍,要求高中以上学历。我们那届知青,是文革后期首届高中毕业生,由于拨乱反正,十年制高中被废止。我特别需要补习高中课程,参加在职人员大学入学考试,录取者单位支付费用,带工资在职学习,应急于文革导致的知识型人才不足。庆幸自己赶上在职学习的最后一班车,同时也被国家最后一批转籍到干部队伍。</p><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我基本上顾及不到家庭和孩子,感谢爱人无怨无悔放弃学历升格,幸辛苦苦工作之余,独自一人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孩子不负众望,中学考上奥林匹克班,高中考上省重点高中,大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是咱家最大的喜事。</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那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除了睡觉是自己时间,其余时间都用在工作、学习,孩子成长和家庭琐事上。原本答应和爱人补幅穿婚纱照片,现在能顿足拍摄了,却发现容颜亦老,如梅开二度而放弃。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体会最深的人生快乐,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今天栏目主持人经典概括的“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更值得代代铭心守望。</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在工作方面,一生兢兢业业履职尽责不辱使命。我们的后代接过接力棒,扬帆起航走进了新时代;他们传承着我们先辈的初心使命,正绘制最新最美的画卷。承前启后岁月里,我和爱人先后谢幕退休。此时此刻,岁月的脚步,时光的流逝、生活的沉淀,都留下厚重印迹。人生征途上,除我们与孩子成长两不误,令自己沾沾自喜外;爱人也曾惋惜过一江春水向东流容颜,也曾惋惜过青春粉红色一去不复返。</p><p class="ql-block">回忆【那年我们正青春】时,我们是独生子女家庭;儿子这一辈还是独生子女家庭,利与弊留给后代评说。由于历史原因,我们错失读书好时光,饱尝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艰辛,饱尝大人孩子两不误的磨砺。现在,我们为子女减轻工作压力,发挥余热做好后勤保障;协助子女陪伴孙辈成长;为国家履行家庭和社会责任,愉快度过慢慢变老的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