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有“任务”,老师上课不迷途

李艳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堂课都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题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的课程改革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无时无刻不揪动着家长、老师的心。每一次改革,都是教师思想的变革,是教学方法的变革。随着国家中小学课程理念的转变,课时分配也发生了变化。每周的语文课由原来的9节减少了一节,成为了8节。但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一点没有减少。这就意味着,教师就要用好这40分钟,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0分钟弥足珍贵,一分一秒都不得浪费。每一堂课都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争。这就给教师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只有设计精巧,才能上出高效的课,让孩子们在仅有的40分钟学有所得,不教他们一日闲过也。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了《剃头大师》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br></p> 一、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剃头大师》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多彩的童年”,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还有一个语文园地和习作教学。这四篇课文两篇为写活动场面的,有两篇与人物有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新课标理念,我把这个单元的任务群确定为第二层级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该单元的任务群主题确定为“穿越时空,走进童年”。围绕这一主题,对单元内容进行重整,共设计了四个活动情境:一是回忆童年,采访父辈(单元整体感知);二是体验游戏,感受快乐(学习《童年水墨画》《肥皂泡》);三是赏析人物,怀念童年(学习《剃头大师》《我不能失信》;四是走进生活,寻找伙伴(习作教学)。经过这样重组,《剃头大师》这一课自然规整到第三个活动情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联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那么理解词语的一些办法也可以用到理解句子中来,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参考第六单元交流平台,发现还有两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即查阅资料和向别人请教。这四种方法中运用最多的当属“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剃头大师》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比较重要的一篇,这是秦文君的一篇小说,语言精美,情节有趣,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孩子们学习语言特点,还能感受童年的纯真美好。分析《剃头大师》这篇课文,难理解的句子大概有:一、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发,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二、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三、理解题目“剃头大师”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 二、活动设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一番仔细思考分析,我确定了《剃头大师》的学习重点: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过程有什么不一样。教学难点为理解两个难懂的句子和课文题目的含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落实,要在一个个学习任务中不断推进,这些学习任务要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并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实践中进行学习的生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围绕学习重难点,《剃头大师》这一课我将设计怎样的学习任务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害人精”的含义,从而理解难懂的句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朗读课文,初识人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句法分析,仿照说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小组学习,观摩剃头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交流总结,学习延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课时主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对比学习,说说“我”给小沙剃头发与老剃头师傅的不同,并弄清楚小沙为什么是优秀的顾客,从而理解题目的含义。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阅读文本,找出“我”剃头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对比学习,感受“大师”技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多种方法,理解小沙的优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课堂总结,体会童年的有趣</p><p class="ql-block"><br></p> 三、教学反思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单元第三个学习情境是“赏析人物,怀念童年”,站在阅读欣赏的角度学习《剃头大师》,是多么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在阅读中初识人物特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课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老剃头师傅”、小沙和“我”。在导入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找出文中的人物,并产生质疑: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带着问题,在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去搜索相关语句,获取相应信息。“获取信息”这一点在语文课上一直有训练,孩子们提前预习过课文,学起来并不太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过一会,孩子们就找到了人物特点,举手发言:小沙胆小,怕剃头发;老剃头师傅耳朵不好,眼睛也不好;“我”是小沙的表哥,是个调皮的小孩。在孩子们找到人物特点后,我再次引导,让孩子们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发生的事。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找出课文中对应的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把握。这就为后面理解难懂的句子做了铺垫。</p><p class="ql-block"><br></p> 把握句子特点,进行创意表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抓住本课第一自然段训练孩子们语言表达最适合。“作者是怎么写小沙的胆小的呢?”随之,我让孩子们读课文中的对应句子,在阅读中发现句子的特点:先概括小沙的性格特点,再围绕特点用三个“怕”字列举事例,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接着,让孩子们围绕“小丽多才多艺”来仿照着说句子,在此基础上,再让同桌互相出题夯实语用训练。</p><p class="ql-block"><br></p> 以学生为主,探究新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沙为什么称老剃头师傅为‘害人精’?”在这个问题的驱使下,孩子们以小组展开学习,在文本中穿行。教师指导孩子们从使用工具、剃头方法、小沙的表情、费用等方面入手,先画出对应的语句,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分析原因,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小组成员,并能互相补充。几分钟过后,孩子们讨论的热情渐渐减弱。到了集体汇报环节,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能把学习体会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一个孩子在介绍使用的工具时,说:“老剃头师傅使用的工具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和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剃刀一般用来剃除很短的头发,或者剃光头用的,容易把皮肤刮破,会很疼。老掉牙的推剪不够锋利,剪不下来头发。胆小的小沙自然非常害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介绍老师傅剃头的过程时,一个孩子引用了课文中的句子,“老师傅用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了苦头。”“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孩子说完还联系了自己的剃头经历。在介绍剃头费用时,孩子们抓住“双倍的钱”,联系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分析为什么是“双倍的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这样评价小结:是啊,所以小沙称老剃头师傅为“害人精”。大家刚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说得有理有据。这就是学习,只有走进文本,联系生活仔细思考,才能有更深的体会。这么多的方面都让小沙心情不好,所以,课文中有一句话这样说,(出示句子)“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然后,我把“害人精”换成“老剃头师傅”,让孩子们对比朗读,体会小沙对老剃头师傅的不满和仇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是积极的。他们在问题的驱使下,自觉地走进文本,去发现,去交流。教师做的是引导、提示、评价、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才体会到新课标中“任务群”“活动情境”“学习任务”驱动的重要。</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自主学习,凸显个性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经验,第二课时中学习“我”为什么自称为“剃头大师”时,孩子们的学习表现得游刃有余。他们先画出“我”给小沙剃头发的句子,再用对比的方法,体会“我”剃头发与老师傅的不同,动作随意,小沙高兴,而且不给钱也愿意。平时学习一般的刘晗羽小朋友居然一口气从五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解答,孩子的表现真出乎我的意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时上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总是不放心,怕学生说错,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显然已经落伍,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自主的积极的学习,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权力和阵地交给学生,这种积极的学习样态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p><p class="ql-block"><br></p> 品读句子,体会语言的有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课除了难懂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还很特别,风趣幽默的语言,不禁让人读着愉悦。课文学习到最后,我让孩子们找出描写生动的句子,朗读中赏析。“还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上到尾声,我提醒孩子们对课文的学习进行总结:“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些有趣的人物。谁来说说?”孩子们交流结束,我顺势推荐孩子们阅读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为后面的习作教学再做铺垫。</p> 四、写在最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文已经上完了,两个课时的教学中,我没有使用一张PPT,没有播放剃头发的视频。因为剃头发这件事情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觉得脱离了文本的表演等形式的东西,应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用不好反而画蛇添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两个课时紧紧张张,但是,我感觉孩子们的学习氛围很浓,他们在一个个任务的驱使下,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互相交流分享中不断完善学习所得。而且,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还发现了孩子们的闪光之处,这是我以前的教学中不曾发现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的课程理念就像是一道光,“任务群”视域下的教学则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导火线,她不仅为每个课堂教学中迷途的老师指引方向,也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单元的教学,我尝试着站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高度,试着用任务群统领单元教学,用活动情境推进教学任务,用学习任务指引学生学习,我真切地看到了这束光,感受到了“任务群”教学的重要。在后面的教学中,我继续采用“大单元”教学,打乱、重组、规划、设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源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剃头

小沙

学习

课文

教学

孩子

句子

单元

大师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