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们正青春】奋楫

淡 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流星划破夜空,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朝阳露出笑靥,冉冉升起,直至中天!曾几何时,多么希望自己的理想能像日月那样,给人希望,给人光辉,给人启迪,给人夺目的灿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十一岁那年(1983年)三月,喜讯自天而降,我被当时的大队党支部会同学校领导相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月二十六日,刚吃完早饭,校长和主任登门了,向我和父母家人说明了来意,我们自然喜出望外,我那心情不逊于封建时代的那些秀才中了举人的欢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两位领导都是我读小学时的老师,或许是对我知根知底,认可我的品行的缘故吧!校长介绍说:“学校要加个老师,好几个做父母的都亲自或托人找大队书记、大队长和学校负责的呢,你怎么没去找呀?他接着说,好在我们听说你去年底从道班回来了,我们经研究,一直认定了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实话,我哪里知道这些讯息呢!说不定我倘了解的话,有可能去找的,一则“求不了官有秀才在”;二则从公路上撤回以后,正要谋求出路,寻个差事的。没想到这“美差”竟找上门,老天眷顾,真对我不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读高二的下学期,那是正月十四下午语文课,老师布置说:“今天下午的任务是朗读、背诵《岳阳楼记》什么时候背完,你就可以离校放假回去过节了。”我一直到傍晚时分才过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同窗好友走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曾经畅谈过各自毕业后的愿望——他说:“毕业后最好去大队办的哪个厂,茶厂、药厂什么的都行”;我那时就希望能进大队的米面加工厂,因为环境嘈杂,又脏,所以人员竞争不会激烈,压力会小点,别人根本看不中,我才有可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有过“多歧路,今安在?” 的彷徨,也有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梦想。高中毕业后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我参加过小队农业生产;被大队抽调加入过大队组成的中学建校专班;参与过基干民兵训练;在那“人民公路人民修”的指引下,当过一个大队一名的公路段下设道班的“代表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也许是因为家庭出身贫寒,也许是因为父母都没文化,也许是因为祖上就没有那么有出息的历史……所以我养成的个性就两个字:“自卑”。给自己的定位从来也没高眼过,从来不敢做“赖蛤蟆吃天鹅肉”的美梦!当老师教书,是干净、体面的工作,羡慕那些儒雅、有学问、有气质的文雅之士,读书的时代,就对老师是崇敬、膜拜的,可要成为他们,想都不敢去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许是前人积德了吧!如今,当上了一名颇受人们尊重的民办教师。如何不负党组织和各级领导信任,不负乡邻、家长厚爱,不负那成天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呢?答案只有一个:一方面不断加强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业务理论学习,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丰富自我;一方面向有成功经验的新老教师多请教,多学习,并全身心投入强烈的责任感付诸行动实践,从实践中摸索、总结,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学期,学校给我安排授任的是三年级语文课,教导主任说:“你要带得好,四年级你就跟班上;不行的话,再调整。”说实话,我心里真没底儿,一点经验都没有的生馍馍,如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实绩呢?唯有虚心讨教同仁;时间加汗水,呆鸟先飞……一方面多听模范教师公开课,学习他们驾驭课堂的方法和模式,也反思某些教学环节中做得不足的地方,形成自己组织学生课堂教学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掌握新知识,一要抓好组织教学,让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思想不开小差,跟老师一起互动,才能通过提问答问、演板等途径反应出学生接受程度;二要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既让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所学,又通过作业反馈,让老师能知道自己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与不足,进而查缺补漏;三要保证对学生作业不积压,精批细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次作业前,要求学生仔细查看自己对在哪里,错在哪里,确保学生加深印象;四要搞好阶段性单元小复习。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时间容易淡去记忆的特点,复习中引导学生再返课文内容之中去,把课文中的知识点扎牢,进而温故知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生升入三年级刚开始作文训练,是学生语文课的老大难。我一边从“造句”练习入手,教学生如何写好一句话,进而用几个词语写好一段通顺、有条理的文段,再循序渐进,写成符合要求300字以上的小作文;一边自己或课堂上“口头作文”,或课前写好儿童化语言的下水作文,课上读给学生倾听、欣赏,供学生学习参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好作文课,“指导”是重要的一步,但我也没忽视批改、讲评环节,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品位的关键。我深刻认识到,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字、词、句的综合运用集中体现在作文,是学好语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抓住“牛鼻子”一刻也不放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天一大早,我总在学生来校之前就洗漱完毕,到教室等学生上朝读,我的热情直接影响学生上学积极性,点燃他们诵读的热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不让厌读的同学偷懒耍滑,我要求学生在同一篇课文朗读中,一人读一段或两段,点谁名谁就读,形成“诵读接力”,这样,就要求孩子们必须紧紧盯着课文,时刻都要防止点名后钻错厕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铁棒磨成针!一学期下来,我所带的三年级语文在全乡期末统考14个平行班综合平均分、及格率等指标结算中,终于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知道,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每个新学期开学,无论学生升到哪个年级,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只能把成绩作为继续征程的动力,不过好在有了自信心,有了更足的勇气和干劲儿。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仍旧在摸索、总结中扎扎实实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学生送至毕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五年小考(那时小学学制5年),全区37个班级中,居然获得了排名第三的一流佳绩,全班升入初中总比率96%;其中升区中实验班人数占比52%,成为全区第一。受到了学校和大队支部的认可,表扬,同时也受到了教育组和区党委、政府的表彰,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还领到了奖状和物质奖励——两张高背藤椅(当时价值46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花满园”!教育组辅导员引用诗意告诉我:“你就把教导主任当了吧,用你的精神感染大家,用你的理念抓好教学,这可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啊!”自此,我担任教导主任一干就十年,1996年6月我光荣地由预备党员转入中共正式党员,1998年7月首次迎来了人生最美好的机遇,参加民转公考试后,终于上线转正了,相继干了三个学校校长六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是每个教师都像我那么有责任感,有的学校长期形成的校风方面的痼疾,非一己之力能根除的,眼看大换血不可能的局势,与其提心吊胆地担当学生安全风险,不如辞任卸掉包袱。我找到教育组领导反映了实情,请求免去校长职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3年8月,教育组调我到中学工作。“你干校长不好,到我这里当班主任怎么样?”中学校长也是老相识、老相知了,他热情接待了我报到,劈面就征求我意见,“那有什么说的,你怎样安排合适就怎样呗。”我回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幸亏参加工作后我没放松自学,始终选择不同途径与方式,加强自我充电储能,对自己严格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1987年前后,我除了业余时间一边学习《教师基本功》《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中国教师报》等书刊杂志外,也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文学修辞》《逻辑学》《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学语文》《古代汉语》《古文观止》等外,还一边考了中师、陆续参与了黄冈教委、麻城教委组织的论文征稿;通过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湖北黄石教院招录,学习汉语言文学,2003年取得了专科学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调中学后,记得第一年接手初一(丨)班,总人数74人,任班主任,带语文、政治课。这工作量显然是我在小学时没见过的,除了上课,就是被堆成山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也要像小学一样,一个学期大作文不少于8篇,小作文和日记要求松一点,赶上写一次作文,起码要三个半天才能批阅完,还有小字、练习,政治每课一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知是经验不丰富的原因还是怎么了,看见别人轻松自如,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文科办公室里,常常是连一只雀也没有了,还剩我一人忙得一塌糊涂。当第二天要用本子时,头一晚哪怕三更半夜也要理清楚才能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末放假,我只有选择带上教材和备课本,回到家里再赶备课笔记,疯狂地忙两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初二的时候,由于有留级生加进来,学生就更多了,班里上升至86人;初三时加进了中考落榜的复读生,上升到92人,记得每次走进教室,你别想大摇大摆的,因为课桌都摆到教室门口了,黑压压的一满堂,看到的尽是“头”,令人直冒冷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深的印象,是班主任工作;最揪心的是晚上查寝;最头疼的是女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男性班主任,毕竟进女生寝室是不合适的。九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自习后不到半小时,我从男生寝室刚来到女生寝室楼下,就听到寝室长喊我:“杨老师,杨永芳下自习后一直没到寝室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听了一惊,心想,那是怎么了?“她上了自习吗?”我问。楼上七嘴八舌地回答说:“上自习还在呢!”,“下自习,我看她到校门口了”……听完学生传给的讯息,我料定那准是回家了,我跟值班校领导打好招呼,让人把杨永芳被子抱下来,我推出自行车,向距校三公里左右的她家里赶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告诉她家长,不遵守学校纪律的危险性所在,为了替孩子负责,我明确告诉她爸:“杨永芳吃不了学校洗不成澡的苦,就不准在校住宿,要求她家长每晚下自习前到校门口来接,第二天清早再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7年春,由于上级安全工作检查,结果将学生宿舍评定为D级危房,政府决定撤初中与镇中合并,原初中校区改成中心完小。我和其他三位教师申请中心校校长,不愿去镇中,虽然他先是不同意,但还是经不得我的软磨硬泡,这才留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暑假里的8月,几次接到中心校电话,都是同一个内容:“原中学校长极力推荐留下来的你担任接下来的完小教务主任。你要答应中心校就任命宣布了;你要不干,下期还是来镇中报到,继续你的语文兼班主任…”听了最后一次电话里领导的软硬兼施,我当然只有选择前者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能吃苦的人仿佛身上打了标签!中心完小陈校长对我说:“你这样的把关老师又主抓教学,好钢可要用在刀刃上,你就带六(1)班语文和思品,兼班主任吧……”自此,我就一直轮番五、六年级语文课,担任班主任直至2019年春季学期结束。接近退休的三年里,身体不给力,病好后,人也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忆起带2014年至2016届毕业生期间,曾有家长当面夸奖我:“你真正是一个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好老师!孩子临到你,我们真放心…”事实上,多少孩子又何尝不是我的福星呢!她们具有聪明的禀赋,屡次考出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她们的美好愿望的同时,也实现了我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科任老师的人生梦想;她们的征文比赛获县市奖、地市奖、国家级奖,既是孩子和家长的荣誉,又何尝不是我的、学校的荣誉;她们像春天的一支支花朵绽放着,又何尝不是怒放的教育强国梦想之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书是份良心工作,你仅凭高深的学历未必就能把孩子教好;然而,没有相应的学识为底蕴,又未必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只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至,时刻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的道理警醒自己,从解开缆绳,手握双桨那时起就开始发力,从不松懈,朝着认定的目标奋楫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nu7icrf" target="_blank">【征文】逐梦…</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