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试新茶

马甲

<p class="ql-block">“春未老,风细柳斜斜”。</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前来苏州,两个地方一定要去,一个是昆山的正仪古镇,咬一口春天赐给人们的应季青团,一个就是去吴中区的东、西洞庭山畔,品一杯刚刚采摘的明前碧螺春,让这杯香气怡人的春茶伴随您迎接春天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品得春茶一口鲜,胜过人间四月天”。</p><p class="ql-block"> 一只玻璃杯,撮入刚刚炒过的碧螺春,绿染杯底,缓缓倒入泉水,刹那间绿茶在水中上下飞舞,煞是好看,稍后片刻,棵棵被叫醒的嫩芽伸展着它那纤细的懒腰,抖抖浑身的绒毛,缓缓地沉落杯底。</p> <p class="ql-block">  当您轻轻端起茶杯,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咂一口江南独有的“春绿”,立刻使您精神愉悦,满眼春光;当您漫步走在洞庭山间,抬头望去,满山的浮绿,春色撩人,山路两旁的琵笆树在山风的吹动下,抖发出诱人的果香;当您转身回眸,一幅舒朗悠远的山水画卷呈现在眼前,烟波浩渺的太湖,碧水辽阔,横无际涯……</p> <p class="ql-block">  碧螺春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p> <p class="ql-block">  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 泡茶后奇香扑鼻, 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 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后因康熙十四年南巡来到太湖洞庭东山,见到碧螺春茶叶卷曲似螺、采于早春,又出自碧螺峰上,便改名为“碧螺春”。</p> <p class="ql-block">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而明前茶的品质是一年中最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  碧螺春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特级的碧螺春还需要人工近一步鲜叶摘剔,保持芽叶匀整一致。洞庭碧螺春采用的是特种炒青的制作工艺,挑选出芽头后,在铁锅中高温杀青,然后热揉成型,搓团提毫,最后文火干燥,成型后的碧螺春绿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蜜蜂腿、铜丝条、白毫披满身来形容它的形美。</p> <p class="ql-block">  初采过后,还要经过人工再次摘选,只有芽头才有资格入围下一个制茶环节,炒出珍贵的明前碧螺春茶。</p> <p class="ql-block">  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洞庭碧螺春的炒制工艺,依然保持传统的手工炒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摊晾。</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洞庭山碧螺春茶有着花果的清香,只有你身至其处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满山种植的果树与茶树纵横交错,茶果间种,一年四季的杨梅树、琵琶树、梅子树、桃子树花开不断,茶树吸收着诱人的花香,待到每年的三月,采摘出的碧螺春芽头,与生俱来就带有那一股淡淡的花果清香。</p> <p class="ql-block">  结语:一片绿叶经过火的淬炼,等待着就是人们对它的唤醒,再次重生,孕育出新的生命。中国是茶的故乡,历经千年文化的传承,那一抹淡淡的茶香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很多人喜欢独处自饮或朋友、家人一起喝茶聊天,不光是为了分享一壶的茶香,更表现出当今国人生活惬意、安逸舒心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朋友,如果您的生活选择了诗和远方,那么您一定在苏州的洞庭湖畔停留一站,“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美景,一定让您不虚此行,“碧波荡漾的太湖,温柔静好的苏州”一定让您流连忘返。让我们相约在美丽的洞庭湖畔,远离喧嚣的红尘,静下心来一起观景品茗,共同感受友人的一句话:从清澈的茶杯中,我们看到了江南太湖明媚的春色……,朋友!来年的三月,等您,君到姑苏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