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策马扬鞭趁年少,研学旅行正当时。知行合一,文化浸润,从实践出发完成“学”与“知”的融合,2023年5月10日萍乡中学2022级高一年级“寻访名校、筑梦未来”主题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正式启航!有人说武汉是一本厚重的书,今天我们走进这本书,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公,在书里我们都会遇到什么年代、经历什么事件呢?请随我带着探索的眼睛去翻开未知的那页内容……</p> <p class="ql-block">●开营仪式:萍乡中学2022级高一年级“寻访名校 筑梦未来”武汉学府励志研学营开营啦!</p> <p class="ql-block">●走进湖北</p> 【了解湖北】熟悉地理的同学都知道,中国每个省份以及行政区都有着各自的简称,背后是数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精彩文化。通常我们从省份的全称之中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字作为简称,你们知道湖北的简称和来历吗? <p class="ql-block">从文化源头上面来看,楚国人是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楚国为主的楚文化对于今天的我们依旧影响深重。自秦朝建立之后,为了避秦始皇爷爷秦庄襄王子楚的忌讳,将楚国改称为荆,也称为荆楚。</p> 同学们都知道湖北的简称为鄂,大家肯定会想,从历史文化角度上面来看,湖北省的简称不是应该称之为楚更合适吗?那为什么选择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鄂呢? <p class="ql-block">原来在先秦时期,长江地区许多大小河流之中鳄鱼泛滥,就出现了一个专门以捕食鳄鱼为生的部族,他们以鳄鱼为自己部落的图腾,认为鳄鱼给他们提供了生活上所需要的食物。在商朝时期,他们逐渐发展壮大成立了鄂国。周朝初期被新崛起的晋国吞并后,他们南下寻找新的生存地,来到楚国的鄂州定居。秦始皇废除过去的分封制,设立郡县制将天下划为36郡,而鄂县就是隶属于南郡之中最大的一部分。至三国时期,三分天下之一的孙权将自己的都城迁徙到如今的鄂州,并把鄂州改名为武昌来象征自己的军事力量。正是因为三国时期孙权的这一次迁都,给武昌带来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影响,一直影响到了后面湖北省的简称选取。</p> <p class="ql-block">【了解武汉】武汉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武汉一直是我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境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据四分之一,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同时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早在千余年前的唐朝,武汉就有“江城”的说法,李白有诗为证“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p> <p class="ql-block">【武汉三镇之武汉】武汉三镇,就是指被长江、汉江(汉水)隔开的三座城镇,即武昌、汉阳、汉口。武昌是当地政府的所在地,也是武汉的科教文化中心;武昌的名字始于东汉末年的三国初年,吴国的孙权为了与蜀国的刘备争夺军事重镇荆州,在221年把吴国的都城从建业城(今南京)迁到湖北的鄂县,并更名为“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的意思。不久,吴国在蛇山筑城,将其称为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这便是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一句“东望夏口,西望武昌”,说的就是这两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武汉三镇之汉阳】汉阳因位于汉水之阳而得名,著名的鹦鹉洲就座落在汉阳,相对于其他两个地方来说兴起较早,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工业中心;我们熟悉的“汉阳造”中的汉阳就是指这里。</p>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汉创建了汉阳兵工厂,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制式步枪——汉阳造。1911年10月10日晚上,湖北武昌城,新军工程营内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原本无比安静的夜空。打响这致命一枪的士兵手里握着的是一支普普通通的“汉阳造”步枪。十六年后,江西南昌城,同样是一支普通的“汉阳造”,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汉阳,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讲述的是晋国大夫伯牙,弹奏一曲《高山流水》琴曲,从而与当地樵夫钟子期结为知音的传奇故事。伯牙子期传说,被编入《吕氏春秋》、《列子》等著名典籍,具有中华文化元典的价值,尤其是它所创造的“高山流水”和“知音”等经典语汇,已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天人合一、情智交融、诚信兼备的深意,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p class="ql-block">【武汉三镇之汉口】早在明末清初,汉口就已经与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广东的佛山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清末时期,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了武汉现代化的进程,使之成为近代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曾一度是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商业城市,是武汉的经济、金融中心。</p> <p class="ql-block">武汉地标性建筑代表:1.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本次研学点)</p> <p class="ql-block">2.武汉长江大桥:毛主席的著名诗句里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闻名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素称万里长桥第一桥,线路全长1670.4米,主桥全长1155.5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下层为双线铁轨,总投资额为1.38亿人民币。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武汉长江段已经建起了11座长江大桥,这些大桥的建成对武汉乃至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3.武汉大学(本次研学点)</p> <p class="ql-block">4.至今已有七十年的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说)、元青花四爱图梅瓶。</p> <p class="ql-block">5.江汉关大楼:建成于1924年1月,曾与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天津津海关并称为近代中国四大海关,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之一,1861年11月,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设立汉口海关——江汉海关</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武汉的大学如此之多】有人说武汉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因为中国的大学起源于武汉,1893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自强学堂”,这也就是武汉大学的前身。19世纪末期,清政府在中国建立了15所高等院校,其中有3所位于武汉,位居全国第一。武汉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武汉高等教育的长期高质量发展。武汉有八十余所高校,仅次于首都北京。武汉大学生超百万,长期位居世界第一。</p> ●点亮梦想,走进大学城 <p class="ql-block">●DAY1:走进华中科技大学,点亮科技之星</p> <p class="ql-block">【走进校史馆】华中科技大学的今生你知道多少?走进华科大校史馆,这里有你不知道的华科大大事纪。华科大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p> <p class="ql-block">【科普教学】走进礼堂由专家老师带领参观、讲解《领略未来科技》励志讲座,了解最新科技,领略王牌专业,让我们领略不一样的知识学习,深度了解行业未来,为志愿目标专业填报明确更清晰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实践探究】循迹智能机器人制作及原理探究,学习制作过程中的机械结构、电子基础、传感器原理、编程等学科知识,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p> <p class="ql-block">今日掠影</p> ●DAY2:走进湖北省科技馆 <p class="ql-block">【探秘科技】湖北省科学技术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科技馆,进入馆内让我们一起打开科技之门,其中最有趣的科学风暴展厅,通过对科学发展历程的梳理,选择能够体现风暴般影响力的关键时间节点或时间段,来展示科学对人类认识世界理念的改变,对其世界观的影响以及以与技术相结合,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同学们了解到了宏观层面科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科学力量无穷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走进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武汉是一本厚重的书,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必定是精彩的一部分,跃入眼前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始建于1909年,前身是清末湖北谘议局,因红墙红瓦,被武汉当地人称为“红楼”,由宋庆龄题写馆名。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旗帜下,湖北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次日,革命党人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武昌红楼更被尊崇为民国之门。这场革命赢得了全国响应,260余年清朝统治瓦解,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开始建立共和制国家,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30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特意来到馆内探究辛亥革命的意义,武汉是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的第2站。通过祭祖、参访、交流,他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深盼两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战争,致力振兴中华,这是两岸中国人不可回避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并希望台湾青年深入了解中山先生生平和两岸关系,认清两岸一定要和平奋斗才能振兴中华”。这是74年来首例台湾地区领导人在卸任后来到大陆,这是见证和寻根追溯历史的一种表现,也从侧面说明寻求民族大团结的努力和心愿。</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走进辛亥革命纪念馆,了解“红”楼背后的革命故事,深刻理解爱国爱民的大无畏奉献精神,在一件件历史文物参观中精神的洗礼不断的升华,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民族振兴国家才能富强”的意义所在,青年人更应倡导“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走进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古建筑中,有一座楼异常显眼,它诞生于兵马纷争的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却在之后的岁月里,常与诗词歌赋为伴;它耀眼了华夏历史1800年,少有楼阁能望其项背,它先后经历了26次重建,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形设计,位居于“武汉十景”之一,每一次重建都更贴近于时代的变革,高度在变、模样在变、登楼的人也在变,不变的是那气吞山河的魄力,是与日月争辉的豪情,它就是堪称史诗版为一体的黄鹤楼,今天让我们一起登上黄鹤楼,来见证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吧……</p> <p class="ql-block">高居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号,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始建于三国,今年恰好是黄鹤楼建楼第1800年。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顶层设计与众不同,意味着“四面八方”、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并获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挂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实际有九层,隐含九五至尊之意,八方飞檐的鹤翼造型体现了黄鹤楼的独特文化,使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意蕴完美结合。黄鹤楼象征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诗人李白非常喜欢黄鹤楼,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有诗为证“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更留有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河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句,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一楼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据传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楼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称黄鹤楼。黄鹤楼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苏轼、孟浩然、王维、陆游等,甚至岳飞也来过于此,里面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一首七言绝句至今广为流传,也为黄鹤楼增添了一笔光辉。</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共五层,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的都是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远眺;五层为瞭望厅,走出外廊,凭栏四顾俯瞰武汉三镇,眺望武汉“两江分三镇”的城市格局,一面是离着不远,只比黄鹤楼低10米却几乎无人知晓的白云楼。而脚下,时不时的有列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这就是贯穿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之一的京九铁路。</p> <p class="ql-block">从黄鹤楼下来,会经过千禧吉祥钟,它是除明朝永乐大钟以来,我们国内铸造的最大铜钟,也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外击式青铜钟,还被列入吉尼斯纪录。</p> 诗仙搁笔:崔颢在登黄鹤楼时写下了饱含自己怀才不遇、浓浓乡愁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让后来登上黄鹤楼的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p class="ql-block">●DAY 3:走进武汉大学,巍巍珞珈,惟楚有才</p> 【走进武大】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是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在武昌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高校之一,也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珞珈山下,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李四光先生骑着小毛驴在这为它勘探新校址;曾经有一名学生在这里写下了一篇作业,被武大刻在了石碑上,被武大老校长刘道玉先生称之为武大的千古绝唱,它就是《珞珈赋》;至今每年的武大樱花更是让人慕名而来,成为武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号称中国最美的校园之一。 <p class="ql-block">漫步樱花大道上,倾听导游介绍讲解130周年的武汉大学历史和发展,感受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和成就。</p> <p class="ql-block">[武大万林艺术博物馆]</p> ●走进户部巷 户部巷全称户部巷汉味风情街,长约150米,宽8米,是集小吃、休闲、购物 、娱乐为一体的特色风情街区,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始建于明代,清代因毗邻藩台衙门(对应京城的户部衙门)而得名,民间有“早尝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之说,是武汉早点的标志、老武汉形象的缩影。。 <p class="ql-block">三日两晚的研学旅程涵盖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辛亥革命博物馆、黄鹤楼、户部巷、湖北省科技馆等地,每一站都有精心设计的研学内容,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文化和红色精神,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在研学中亲身感受历史与科技撞击出的旋律,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树立学习目标及发展方向,为未来职业规划奠定学习兴趣,通过名校走访,听取专家讲座,与学霸学长们近距离接触,激发了同学们努力学习的驱动力。</p> <p class="ql-block">本次研学活动通过集体出行,用脚步丈量未知的地域,用心去体验不同城市的文化,提高了全员综合素质:提高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技能,提高了同学间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技能;</p> <p class="ql-block">通过唤醒同学们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感知,感悟到不同城市间文化精髓,帮助同学们从新的角度看待世界,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进大学城感知文化、走进黄鹤楼和辛亥革命纪念馆感知历史、探索文化,走进科技馆让科技从课本中生动的走下来,走进户部巷了解烟火气息下的武汉生活,三天时间虽短,却让我们的研学活动旅有所感、学有所思、游有所获、行有所成,大大激发了探究和实践的动力;在丰富有趣的文化研学体验中,用跨学科的思维模式,提高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在研学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行走中学习,不断开拓视野与知识面,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完善自我领悟。</p> <p class="ql-block">访古探今,行走在江城,武汉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读它千遍也不厌倦,我们愿做徜徉在这书海里的读书人!青春有我更精彩,最好的研学永远在路上,期待下一次的研学旅行!</p> 注:部分照片与文字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