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淄博烧烤特别火,火出圈,对我们有哪些借鉴意义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说说淄博烧烤爆火最初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疫情期间,大学生隔离派往各个城市,那时候,山东大学很多大学生被送到淄博隔离,那里的政府和人民对这些大学生特别好,早餐是六样,而且淄博人民说,如果谁对这些孩子们不好,全市人民都不会放过他,解除隔离的时候,政府把全市的烧烤店盘下来,给孩子们饯行,随便吃,还得吃好,然后,告诉这些大学生,淄博永远是你们的家,什么时候回来,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等春暖花开、疫情彻底结束,欢迎你们回来再吃烧烤。</p><p class="ql-block"> 然后,今年三月,大学生们真的回来了,而且是一波一波不断来,拍摄抖音、发朋友圈,真的把淄博带火了。现在看,淄博五一期间旅游订单比2019年增长了800%</p><p class="ql-block"> 吃烧烤就是为了放松,唠嗑啥的,其它地方的烧烤,都是烤好了直接拿上来就吃,但是淄博烧烤,会来上小火炉和小饼,其灵魂吃法是“小串+小饼+小葱”,这让它极具特色,美味且有趣。外地好多游客也慕名而来,把淄博小城挤爆了。</p><p class="ql-block"> 淄博政府也借助东风,告诉所有商家不涨价,还得降价,不准宰客,外地车不得贴条,开通烧烤地铁,印发各种小册子,告诉你哪里有烧烤店,烧烤协会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爆火变成了长火。</p><p class="ql-block"> 面对爆火的好事,我们的政府是否能够让这种好事越来越好,经受住各种考验,这是应该值得我们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了解一下淄博,这个城市在山东,太古时期,太昊伏羲氏兴起在齐地,在古代,是周朝齐国的故都。汉高祖四年,楚汉之争中,韩信破齐,踞临淄,刘邦封韩信为齐王。</p><p class="ql-block"> 淄博古代叫临淄,也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有“东方古罗马”之称 ,东汉建武元年,刘秀灭王莽,临淄再为汉朝齐国都城。建安十九年,曹操之子曹植封临淄侯。唐朝时候,高祖李渊封房玄龄为临淄侯,唐玄宗李隆基早年被武则天封为临淄郡王。</p><p class="ql-block"> 淄博这个地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原为淄川、博山两地的合称。淄博,也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1994年,国务院批准淄博市临淄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去旅游,那一定要去看看淄博市的湖,马踏湖、锦秋湖、青沙湖、大芦湖4个湖泊等你游玩。</p><p class="ql-block"> 现象级的淄博,对我们来说一定值得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 目前,赴淄旅游打卡的游客数量还在不断攀升,预计“五一”假期将达到一个高峰。然而,淄博并不会是最后一个爆红出圈的城市,对于类似的中小城市来讲,发展文旅产业,怎样才能拼出特色,把“流量”转化为“留量”,是一个共同面临的课题。</p><p class="ql-block"> 从烤炉到小饼,再到各种食材和服务的供应,淄博烧烤的火爆形成了链式的传导效应。而这次被带火的,还有淄博“厚积薄发”的文旅产业。</p><p class="ql-block"> 淄博烧烤是一个点,实际上,大家更看重淄博人的实在、憨厚、不涨价,也吃出了一种“国泰民安”的感觉,充分体现出了好客山东的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多”。文旅产业打“特色牌”,首先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p><p class="ql-block"> 淄博烧烤,已经成为这个春季最火的词,但是背后折射的是很多具有哲理性和探讨性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媒体舆论传播极其重要,正向的、积极的、轰炸式的、全民狂欢式的流量加持,特别是自媒体、短视频媒体的集体参与,是这个时代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何引流、如何叠加、如何烘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p><p class="ql-block"> 服务的质量超过食材的品质。淄博爆火的不但是独特的吃法、背后的故事,还因为这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人好是基础,政府的正向作为是助力,服务品质是加速器。</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山东淄博这个之前名声不显的三线城市,因为烧烤而获得了近乎国民级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烧烤哪里都有,淄博烧烤不见得比其他城市更胜一筹,为何流量独独会涌向淄博?</p><p class="ql-block">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淄博烧烤的火热,是一个善有善报、顺势而为、良性循环的故事,被折磨了三年的国民非常需要这种慰藉。淄博烧烤火爆了一个多月还未见终点,这是其最重要的底层逻辑。</p><p class="ql-block"> 淄博烧烤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实乃当初种下了一个善因。</p><p class="ql-block"> 去年5月初,山东大学上万多名学生被送到淄博隔离。其中大约7000人,被送到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区政府非常暖心地对待这些学生,天天好吃好喝地招待着。</p><p class="ql-block"> 一位女生在隔离日记中,每天炫耀自己的隔离美食:“隔离了七天,每天饭菜不重样,有同学胖了六斤肉肉,自己也胖了好几斤。”</p><p class="ql-block"> 隔离的最后一餐,让他们最难忘。“我们当时最后一天最后一顿晚餐,就吃到小烤串了。”</p><p class="ql-block"> 他们返回济南时,淄博市政府在写给学生们的信中约定:</p><p class="ql-block"> 来年春暖花开,欢迎大家带上朋友再来做客。</p><p class="ql-block"> 几个月过后,今年3月8日,几千名大学生履行约定,要前来报恩。怎么报恩呢?方式是到淄博吃烧烤。在很会玩社交媒体的大学生加持下,“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去淄博撸串”,也登上了热搜,搜索量高达五百多万次,引爆了第一波淄博烧烤热潮。</p><p class="ql-block"> 无论在哪个时代,有知识的年轻人群体,都是引领潮流的力量。今天这个社交媒体时代,4000多万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更是左右了几乎所有网络热点。得大学生者得天下,这是屡试不爽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轻大学生知恩图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感激,形成了流量巨潮,一下子触发了很多人心底对被善待的渴望,对淄博的好奇心大大增加。</p><p class="ql-block"> 各路社交媒体和意见领袖,纷纷加入这个舆论场,进一步引发雪球效应。这些以民间视角、民间话语的传播,更增添了淄博的真实魅力。在当前语境中,吃喝玩乐是相对安全的话题领域,禁忌较少,这也是引发巨量积极舆情的必要条件。</p><p class="ql-block"> 这场浪漫的“双向奔赴”,让淄博市政府敏锐地发现了机遇,于是顺势而为,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烧烤运动”。</p><p class="ql-block"> 为了方便旅客们下了高铁后能够直达夜市烧烤店,淄博市长亲自跑到交通运输部,特地争取开通了济南往返淄博的高铁专线。淄博组织市内城区的文旅局长担任夜市烧烤的代言人,还特地新增了21条通往各大夜市烧烤店的公交路线,文旅局长上车解说导游。</p><p class="ql-block"> 市民层面,可以说整个城市的人都在为烧烤做服务。有的市民,自发到高铁站免费接送游客;为了市容干净,有人下班回家沿路捡垃圾;有人一看烧烤店全是外地游客,于是免费当了3小时的服务员。有个外地男子烧烤后,以20元/盒的价格买下一盒锅饼。第二天发现,锅饼其实买贵了,正常价格6块左右。男子发到网上,评论区瞬间炸锅。评论里几乎全是来自淄博人的道歉信息,并提出希望弥补游客损失,更有人直接转账并给这位游客致歉。</p><p class="ql-block"> 山东人确实底子好,实在又诚信。这种真诚且不带套路的城市氛围,无疑比烧烤本身更吸引人。</p><p class="ql-block"> 各地游客都在淄博烧烤摊卸下防备,相互拥抱、互相抚慰。淄博烧烤肯定好吃,但也许人们更在意的,根本就不是烧烤味,而是那种苦苦追求却求而不得的人情味。否则,你无法解释,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这么多年轻人边吃烧烤边开“演唱会”。</p><p class="ql-block">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不需要那些华而不实的精致与优雅,我们只想有个地方,在烟火蒸腾里把自己所有的痛苦和负担暂时的遗忘。</p><p class="ql-block"> 还有网友说:其实大家奔赴淄博也不全是为了撸串,只是在世态炎凉的生活中凉透了,突然发现有一群温暖的人和一座温暖的城,他们的善良和好客暖了大家的心。</p><p class="ql-block"> 吃不吃串,已经无所谓了,压抑很久的人们就想尽情地释放。借助烧烤这种草根食物,热情善良的淄博又提供了很好的场地,大家的情绪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p><p class="ql-block"> 不难看出,淄博这次几乎动员了全部的行政力量,为“进淄赶烤”保驾护航。这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如果放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地方政府绝无这种动力去做这种事,一是意识未到,二是经济无忧,后者更重要。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中国大部分地方都享受到了高速发展带来的种种红利,不用特别费力,也能活得比较滋润。但是最近几年,老龄化加剧,土地财政枯竭,民营经济遇到问题,外资投资变少,经济只能无奈放缓。</p><p class="ql-block"> 对于大部分地方来说,好时光已经一去难复返,为了维持本区域的正常运转,各地必须各出奇招争夺越来越少的资源。以前是全世界帮助中国做大蛋糕,大家都能吃饱,现在脱钩断链态势越发明显,蛋糕只会越来越小,越来越不够分。内卷不但发生在普通人之间、行业之间,各地地方政府之间对资本、技术和人力的争夺也会越来越激烈。在硬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通过城市品牌营销增强城市软实力,必然会成为各地的不二选择。</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中,如何才能抢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蛋糕?毫无疑问,大蛋糕肯定会被北上广深等超级大城市分走,三四五线城市只能抢剩下的小份蛋糕。大城市的优势很明显,但是劣势也不少。两三千万人口的城市,永远都不可能温情脉脉。而百万级的城市,如果能打好情感牌,在文化上做文章,坚持法治化道路,未必不能突围。</p><p class="ql-block"> 过去三年,全民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有的东西被扬弃,有的东西被珍视。过往对物质的极度追求,某种程度上让位于了对尊严、尊重、关爱、善良、自由、法治这些精神价值层面的追求。想想那些不论物质多寡,一概都迷茫甚至恐惧的日子,难道还不足以让人们反思生活和生命的本质吗?尤其是年轻人,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迹象更为明显。不想为谁活着,只想为自己真实而高质量地活一回,这是相当多90后、00后年轻人的普遍想法。</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轻人的父辈们,经历了国家从弱到强的变化,天然倾慕强者,愿意为国家的强大让渡一些个人权益。但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懂事起就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不以追求强大为己任,更渴望用正常人的情感去感知和丈量社会。</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在四川绵阳一所中学的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一个女生喊出“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成为人上人,而是为了让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上人”。</p><p class="ql-block"> 振聋发聩,让人刮目相看。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绝不止这个绵阳女生一个。当这些年轻人逐渐掌握话语权之后,中国没有理由不会更好。而年轻人接棒上一代,又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p><p class="ql-block"> 这才是中国浩浩荡荡的潮流。谁理解了抓住了年轻人,谁看清了潮水的走向,谁就能占得先机,谁就拥有未来。</p><p class="ql-block"> 和淄博非常相似的剧本,去年也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当时,当地推出了一个叫“鄂尔多斯宝宝回家计划”的方案,无微不至地照顾隔离的返乡大学生。去年,鄂尔多斯政法委还因为发布了人性化法治化的通告,而被舆论盛赞。</p><p class="ql-block"> 关键词,“年轻人”、“人性化”、“法治化”,这才是也应该是真正的流量密码。</p><p class="ql-block"> 不少人担心淄博烧烤热度维持不了太久,流量难以转化为留量,因为经验表明,靠行政力量强推的事情往往会人亡政息。但是只要跟着年轻人走,朝着建设一个宽容、友爱、自由、善良并且一切以法律为准绳的方向努力,任何一个城市都不用担心会被时代抛下。</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马云说,我们要展示的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是一个善良美好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在个体也可以称王的数据时代,善良美好才是最核心竞争力,这应该是淄博烧烤现象带给国人的最大启示。</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城市努力抓住风口寻求突破,渴望被全国人民认可和光临的努力与奋发上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才是真正的创文明城市吧,不只是干净,整洁,更是烟火气里的繁华。”网络的记忆有限,太多突然爆火的地方犹如昙花一现。有关部门要抓住本地优势,倡导并监督商家诚信经营,将流量变成“留量”,才能实现长久发展。</p><p class="ql-block"> 淄博烧烤走红网络,当地政府迅速反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出了一套套“组合拳”,确保全国游客来到淄博“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走得舒心”。从发布烧烤地图,到开通烧烤公交;从举办烧烤节,到策划烧烤主题的文旅活动,淄博稳稳地接住了这波流量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无限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抓住机遇,果断出击,这样的应对方式堪称满分,这就是当地政府“看得见”的担当作为。</p><p class="ql-block"> 一支串带火一座城,淄博烧烤这把“火”还在继续,探寻淄博烧烤火爆“出圈”背后的奥秘,是为了“知其所以然”,更是为了解锁大流量形成的“密码”,打造更多现象级IP,让“网红”能够“长红”,让“流量”变为“留量”,从而为城市发展赋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添彩。</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