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勇于开拓 甘于奉献</p><p class="ql-block"> 记对社会有情怀,对家族有温度的民营企业家吴学文</p><p class="ql-block"> 作者:吴能</p><p class="ql-block"> 我初识吴学文是在三本书里。</p><p class="ql-block"> 《池州创业名人》是池州市委、市政府为表彰在池州的创业者们可贵的拼搏精神;可贵的创新意识;可敬的感恩情怀所编纂的,吴学文的名字以“十年磨一剑”的题目,记载了他的光辉事迹。</p><p class="ql-block"> 《腾飞的芜湖》更是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芜湖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大型和翔实文字资料记录了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兴家立业的芜湖市各行各业知名企业家。吴学文的事迹以整版的篇幅,在《腾飞的芜湖》上被宣扬;被传颂。</p><p class="ql-block"> 《青阳政协六十年》,更是青阳县委主持、青阳县政协主办出版的鸿篇巨制。它以记史实之精要;载文字之精品;收人物之精华;展委员之风采;传政协之精神为要旨,全面展现了青阳政协六十年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建功立业、创新发展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主人翁,吴学文先生以青阳县第十一届、第十二届连任两届委员的历程,在这本历史画卷中谱写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担当与情怀》,在青阳县史志上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苦难叫历练;有种历练叫成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磨难。吴学文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后的一九六二年八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红庙镇徐岗村。由于国家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人民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十分艰难,再加上吴学文家里子女多,生活更是举步维艰,甚至连一顿饭都吃不饱,更别提上学了。直到一九七一年,早已超过上学年龄的小学文,才得以在徐岗村小学读书。一九七九年,徐岗村中学,刚读完初中的吴学文,作为家中的长子,被迫弃学走向社会,担当起家庭生活的重担。</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不满十八岁的吴学文就跟着师傅学徒,做起了木匠活。</p><p class="ql-block"> 在师傅的严厉教导和自己勤奋努力,吴学文很快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木工师傅。一年四季,吴学文就像勤劳的蜜蜂,穿梭在千家万户。由于他木工技术好,人又诚诚,吃苦耐劳,乡亲们排队等着他上门做活。</p><p class="ql-block"> 但是,八十年代的农村,家家都很贫困。虽然生意兴旺,一年忙下来,到年终结帐时,百分之五、六十却拿不出钱来。这下使吴学文陷入了困境,自家的生活也难以维持下去了。</p><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困难,吴学文不得不忍痛放弃精湛的木工手艺,改行从事废品回收行业。</p> <p class="ql-block"> 从 一九九0年开始,在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宣城市的宁国县、池州市的青阳县的大街小巷子里,常常看到吴学文收购破烂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吴学文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勇敢的向市场经济迈开了第一步,跟朋友一起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做起了木材贸易。</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诚实守信,经营灵活,很快赢得市场,在圈内也是人尽皆知。受到了各界的好评,期间还被推选,担任了芜湖市鸠江区工商分局个体民营经济协会理事、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二000年,永不满足现状的吴学文,在看到国家许多国营、集体的工矿企业纷纷破产,许多陈旧、破废的机械设备无人问津,造成了国家资产的浪费和损失。由是他又奔波于全国各地,从事购买、拆解和调剂,使国家的财产得到了应有的应用。</p><p class="ql-block"> 二00二年,在国家完成国营、集体企业破产后,又兴起了民营企业家兼并、重组、收购破产企业。 </p><p class="ql-block"> 吴学文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于二00二年十一月。经青阳县招商引资,来青阳县洽谈收购方解石矿山,当年十二月底达成协议,收购成功。并于二00三年七月成立青阳县兴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p> <p class="ql-block"> 从此,吴学文立志创业,人生迈向了一个新高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相反,随着企业的发展,他深感知识的不足和知识的重要。二00六年九月,他报考了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函授大专班,开始了三年的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二0一0年九月他又报考了安徽理工大学成人教育班,开始了三年的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学习。二0一八年他又报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大学总裁班进修。从此拿起了违久的书本,开启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生活的模式。</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担当叫付出;有一种付出叫责任</p><p class="ql-block"> 壮大企业,关注民生,回报社会,实现员工、企业、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吴学文孜孜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吴学文的企业,主要从事矿石开采和深加工。他对企业实行现代化、精细化管理,严格管理程序,防控企业污染,企业得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生产规模年产十万吨方解石,员工70余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2人。10年来,累计产值6亿元;利税5000万元。 二00四年至六年兴达矿业连续三年荣获青阳县“光彩之星”;二00七年荣获全市“先进规模企业”;“全市首家金属非金属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多次荣获杨田镇第一大户,吴学文连任两届青阳县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二0一0年,又在杨田工业集中区征地30亩,成立池州市兴达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年产方解石超细粉3万吨、年产改性粉1万吨及年产pvc管材1万吨的生产规模。</p><p class="ql-block"> 富裕不忘付出乡亲,发展不忘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 自公司成立时起,吴学文累计捐款资助贫困学生、病困群众、地震灾区、新冠疫情一百多万元。</p><p class="ql-block"> 在兴达矿业的山脚下住着30多户群众。由于没有自来水,遇干旱群众吃不上水。吴学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2015年,他花费20余万元,为群众打井、铺设管道,家家接上了自来水。</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传承叫孝顺;有一种孝顺叫奉献</p><p class="ql-block"> 作为巢湖市坝镇官庄《古巢吴氏宗谱》的后人,作为家中的长子吴学文成功、成名后,时刻不忘老父亲的教诲;不忘宗族宗亲的期盼;不忘吴氏的祖训。在事业上开拓创新;在宗族宗亲面前谦让、奉献,获得宗族乡亲们的一致赞扬。</p><p class="ql-block"> 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巢吴氏宗谱》距离第五修宗谱76年之久失修;家族吴氏老宗祠倒塌,宗族从长辈到晚辈都有一个多年的心愿:重修族谱;俢建祠堂。</p><p class="ql-block"> 面对宗亲们多年心愿,二0一一年四月吴学文牵头成立了第六次建祠续修宗谱理事会。他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亲自驾车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古巢吴氏宗谱》宗亲,不放过每一条线索,四处寻亲问祖,厘清巢湖坝镇官庄村吴氏祖上及分支的脉络,把多年失去联系的宗亲又紧紧地联络、聚集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二O一三年,顺利完成了第六次《古巢吴氏宗谱》宗谱重修,使《古巢吴氏宗谱》的脉络得以传承。</p><p class="ql-block"> 为了复建《古巢吴氏宗谱》宗祠,他又带头出资5万元,劳心劳力,呕心沥血,精打细算,在族人的共同努力下,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了宗祠的复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