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眸艺路看梨园众生之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艺海风停观精彩戏剧人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张超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祖父张丕诚,字“中兴”,193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市,自幼家境贫寒早早辍学,1948年在双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部队。因当时抽选参加战役人员,首长见祖父年龄尚小故留在身边当勤务员。此时双城文艺剧团正在排演现代戏,紧缺战士,随即将祖父借到剧团担任角色,剧团领导见怹聪明好学、演戏认真、又有部队的优良素质作风甚是喜爱,最终将祖父留下。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机缘巧合从而改变了怹的一生。1949年著名评剧老艺人张凤楼,艺名“老葡萄红”携女儿夏青,原名“张蕊华”,艺名“小葡萄红”来双城演出,二人见祖父天资聪颖,对唱戏痴迷的程度已达狂热,并且又勤奋刻苦,由此决定1950年把祖父带到哈尔滨市评剧团。1956年祖父因组织调动又到牡丹江评剧团工作,1964年接到上级通知因工作需要再一次调入满洲里评剧团,1974年再次调回牡丹江。这就是祖父一生的工作经历,怹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是坎坷曲折的。尤其是在那个硝烟四起动荡的年代,怹为了帮助母亲分担家庭重担而颠沛流离。后因战乱不得不辗转各地,四处奔波,但怹思想始终没有动摇,心里始终坚信着对戏曲艺术的那份执着与热爱。就像祖父生前对我所说的一句话:“我一生对戏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 我在整理祖父的日记中发现怹大都主要记录了多年来对工作中导演和演戏还有教学的心得体会及思想感悟,然而却没有一篇是记录“生活”的。这是为什么呢?我猜想可能是怹不愿提及当年心酸难熬的那份经历吧!可是,我是多么想知道怹的过去,想知道怹从前艰难的岁月是怎样度过的?幸好祖母帮我弥补了这份遗憾。</p><p class="ql-block"> 在我眼里祖父是一名豁达、热心、直率、乐善好施的人。怹为人谦逊,豪爽,举止谈吐随和大方,生活中朴实无华,做事认真、执着、果断,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总是给人一种亲近感。怹曾导过戏、演过戏、教过戏,打过沙发、装过电视、卯榫过柜子、还做过厨子,文革时遭过批斗,怹的生活经历真可谓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就是这样一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并没有因生活的重重困难而畏缩。而是默默地忍受着,怹如同一株在猛烈狂疾大风中强健挺拔的小草,饱经风霜,披荆斩棘。是什么样的动力在掌控着怹的思想?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怹的身体?我想只有一个字“戏”,这一个重如泰山的字一直伴随着怹老人家的一生,直到心脏停止跳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 据祖母对我讲怹和祖父是在哈尔滨市评剧院相识,二人同庚,17岁时一起工作,那时祖父家境贫困,太祖父张必震是一名私塾先生,因体弱多病很早就走了,只剩下太祖母和三个孩子相依为命。后来太祖母“叶竹青”就在老艺人张凤楼,艺名“老葡萄红”家当保姆,祖父便领着弟弟张继春、妹妹张玉秀在哈尔滨评剧院唱戏养家糊口。那时还是供给制,挣工分的年代,出门演出集体发团服,演员同吃同住,同演同唱。可以说这个特殊的集体生活给祖父的青年时期留下了许多欢乐,祖父1949年拜张凤楼为师,第二年师带徒到达哈尔滨,平日除演出外,就是练功、学戏,照顾家人。由于祖父为人豪爽,演戏认真,深受同行们的喜爱,时间长了怹便很快地融入到这个大家庭当中并且得到了剧团领导的培养与重视。多年来祖父曾与哈尔滨评剧院的喜彩苓、刘小楼、李子巍、赛玉霞、喜彩燕、筱达子、刘玉杰等老演员长期合作,曾主演了《战马超》《汤怀自尽》《丧巴秋》《收关胜》《花蝴蝶》《三岔口》《打酒馆》等戏。后来,评剧老演员王春林见到这样年轻有为的小演员心生欢喜,经人说和,祖父又拜在王老门下膝前学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小楼先生生前为祖父亲手题词:“艺苑群芳自峥嵘,牡丹赖丕诚。忆往昔,谁可纷争。东游西荡,岂为虚名?勤苦慰平生,从不论殊功。春花东梅问东风”。这首诗词饱含了小楼爷爷对祖父的深情厚谊和对怹表演艺术的赞扬和钦佩。怹们二人不分彼此、感情真挚,闲暇时经常切磋技艺、交流思想、谈天说地。那份艺人与艺人、同志与同志之间纯粹的友谊、深厚的友情曾给祖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广阔的松花江畔风景秀丽,鸟语花香。在江畔的沙滩上总是有那么几个人唱着、跳着、喊着、笑着,时而水袖翻飞;时而舞刀弄棒;时而高歌一曲,无论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总会出现他们的瑰丽背影,在横跨美丽的松花江铁路大桥下,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伴随着怹们的悠悠岁月、见证着怹们的喜乐忧愁、陪伴着怹们的艺术成长......</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1956年因工作需要祖父被调入牡丹江市评剧团工作,在剧团主要负责演戏和导戏。曾主演、导演的剧目有:《钟离剑》《文成公主》《保龙山》《珍珠衫》《党的女儿》《红岩》《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八女投江》《夺印》《金沙江畔》《英雄列车》等剧目,曾亲自执导的《英雄列车》一出戏当时在黑龙江省戏曲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业内外人士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在评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成功地塑造了关敬陶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而风靡一时。祖母回忆说:“那时无论男女、大街小巷、公园商店见到祖父的人只说一句话关团长好,然后就热情地与他握手,嘘寒问暖”。可见怹塑造的人物是多么的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广大人民群众对怹是多么的喜爱。据祖母讲那时祖父长期与剧团著名评剧演员王少伯、王少州、喜彩君合作,怹工作起来总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因祖父工作原因全家人都跟随怹来到牡丹江,所以怹更加努力积极、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排练、演出干劲十足,总是热火朝天。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子女又要上学读书,家庭各个方面还未料理稳妥,所以生活上尤为艰苦。祖父见状却想出了一个大胆超前的想法,“打沙发”卖家具。牡丹江的木材是很有名的,而且木材质量绝对优等,市场急需成品,供不应求,祖父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动起了这个念头。可是,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唱戏的当木匠,围棋内下象棋——路数不对啊!然而怹并没有因家人的反对而放弃梦想。刨子、斧子、锯子、锤子、墨斗统统买来,刨木头、墨斗弹线、钻孔、打眼儿、刷油漆等等,这一系列的专业制作过程更是缺一不可。怹边学边干,不懂就问,为了供子女上学,解决家庭困难一年四季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外面天降鹅毛大雪,怹就穿上厚厚的棉裤棉袄据木头,零下25度手动冻僵了依然坚持弹墨斗。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套崭新的组合沙发诞生了,自那天起祖母便自告奋勇地站在街前充当一名街边售货员。</p> <p class="ql-block"> 在祖父、祖母的日夜拼搏操劳下家庭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就在这时,剧团因工作需要组装一台电视机而一筹莫展。祖父闻讯又再一次勇挑重任,于是,什么螺丝刀、电烙铁、铜丝线、螺丝、松香、显像管、天线等都来家中报道。在祖父的聪明才智下,一款12存黑白电视机展示在众人面前,看见人像,听到声音,大家笑声连天,领导和同事开玩笑说:“做烧饼的卖汤圆。丕诚真是个多面手啊”。自此,祖父便迷恋起所有电子设备,退休后依然专心致志地研究怹那大小不一的各种电子产品。</p><p class="ql-block"> 我记忆犹新,那天祖母坐在沙发上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唉!人走了,总能想起他的好啊!”话音刚落,我与祖母对视着,我发现怹的眼睛里在向我传达着一种难以言表的语意,而这份特殊的语意似乎只有怹知道,不可说、不敢说、更不想去说......</p> <p class="ql-block"> 祖父及家人在牡丹江生活和工作了整整八年,1964年却又再一次因组织调动而被派往到满洲里评剧团工作,怹心中虽有千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祖父毅然决然地听从组织分配,服从组织安排,执行组织命令,随即带领全家迁移到中俄边境的“满洲里”。那时叫满洲里文化工作队(即乌兰牧骑文工团),后改名满洲里青年评剧团,祖父担任文工团艺术室主任、导演。从松花江畔到河谷盆地再到辽阔的草原,祖父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怹的深深印记。怹在满洲里文工团导演的评剧剧目有:《南海长城》《对花枪》《江姐》《青年一代》《红色联络站》《乾坤福寿镜》。话剧《阮文追》《向北方》,并自编自导歌舞剧《草原小姐妹》,被评为优秀剧目,并同作家刘财编导《湖上浪花》,被评为呼盟优秀导演。</p> <p class="ql-block"> 据祖母回忆,当时满洲里直接归中央所管,地区领导可直接向周总理汇报工作。因地处偏僻,文艺萎靡,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十分着急,那时满洲里剧团演员不多,国家便出台政策鼓励青年演员支援边疆,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演员蜂拥而至,东三省、天津、河北等地都积极响应。支援人员有:彭兆茹、于典范、贾学义、刘丽娟、郭明、徐桂芬、杨素娟、韩广文、苏玉梅、魏淑慧、孙继山、李少林、周凤刚等等。大家齐聚一堂,热闹非凡,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祖父与他们朝夕相处,帮助他们导戏、教戏,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段最难忘的美好时光。1966年祖父被派往到北京中国评剧院学习导演,当时接待怹的是魏荣元和赵连喜两位先生。恰巧,正赶上在大众剧场隆重演出剧院刚刚排出来的新戏《初生的太阳》,此戏由中国评剧院一团演出,中国评剧院老导演张纬奶奶亲自执导,她得知有位同志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学习便热情地把他领到了大众剧场,叮嘱说:“丕诚同志,你先看戏,散戏后咱们开个会讨论讨论,你也要发言,谈谈看戏的感受”。此事是祖父生前对我所讲,而且还激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演出景象。</p> <p class="ql-block"> 祖父在北京学习期间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在北京时祖父曾去医院检查,医生大夫看检查报告怀疑肠道长了东西,祖父闻讯惊慌不已,连续几日心神不宁,寝食难安,在紧张焦虑时突然想到一位亲人,怹赶忙去了虎坊桥的一处住所找到了夏青奶奶,夏青得知此事后与老伴儿舒群商量,要尽快治疗,以免耽误。祖父说明来京情由,身上积蓄已剩不多,所以想回到满洲里再做安排,夏青不允,而且让怹必须积极配合治疗,一切费用可以全力帮助,还让舒群先生写了一封介绍信,让祖父带信去北京医院找陶大刚教授医治。祖父感激涕零,拿信便去了医院,陶大刚教授看完检查报告呵呵一笑,祖父见状匪夷所思,陶教授说:“东西长在哪了?我怎么没看着啊?您这叫滑动性的裂孔疝,回家吧!什么事都没有”,就这样三言两语把怹给打发了。祖父告知夏青夫妇后才知道这是虚惊一场。不多时日祖父便启程回到了满洲里。</p> <p class="ql-block"> 此时满洲里的天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即将来袭,虽然剧团演员们的创作热情依旧高涨,殊不知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正在向他们步步紧逼,因祖父与演员同志们平日里朝夕相处,情同一家。有时一起研究创作,探讨艺术,有时烧菜做饭,举杯共饮。怹却不知在这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迎来了怹一生中最难熬的岁月。一夜间,大字报铺天盖地,一条最长的横幅上写着“导演给资本主义阔小姐做红烧茄子”这样醒目的标语。有人拽着怹的胳膊高声呼喊:“你是导演吧?你不是最红的演员吗?给我打”。于是,面目狰狞的那几个人狠狠下手,皮鞭、棍棒、脏水样样俱全。怹的腰被踹坏了,脸被打肿了,跪在地下,嘴里依旧说着“我是党培养出来的,我服从党的一切的命令,我不是反革命,*****”。</p> <p class="ql-block"> 后来上级领导得知此事把祖父调到满洲里兵站221部队,负责在那里给他们排戏并主演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等戏。这才保怹性命,逃过一劫。1974年落实政策,祖父再次调回牡丹江评剧团担任艺术室主任、导演。曾导演的剧目有:《生死牌》《泪美人》《三节烈》《秦香莲》《白蛇传》等剧目,其中主演的《好一朵茉莉花》荣获黑龙江省优秀表演奖。1985年于牡丹江市评剧团离休。离休后,祖父、祖母被牡丹江艺校请去教课,在怹们精心辅导教授的评剧《三节烈》、《花木兰》代表全省参加戏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怹们培养了一代评剧新人,为评剧团培育出了很多优秀的青年演员,为省戏校输送了很多青年人才,为牡丹江市戏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从艺经历中,祖父是我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怹是一名对我后来工作中产生深远影响很深的一个人。怹对舞台艺术的严谨、对艺术创作认真的态度、对艺术追求的目标一直激励着我、推动着我。我七岁时跟随祖父、祖母学戏,准确说我的开蒙老师就是怹们,祖父教我练功,祖母教我唱段,直到我十一岁时考取北京戏校,二老始终不离左右,陪伴身边。怹为我不辞辛劳,长途跋涉,陪我在戏校读书。怹为我甘愿受苦,委屈住在戏校臭河边的一处小屋内,怹为我遮风挡雨,排解忧愁,陪我度过了“变声”的危险期。不知为何,我时常总能隐约听到祖父对我的询问及叮嘱,你的工作情况怎么样?现在排什么戏呢?千万不能放松,一定要练功!好好休息,别吃凉的,注意嗓子!这些话是多么的质朴,动听。可惜,我却再也听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9日早晨6时15分,我接到了这个不该接的电话,祖父清晨独自梳洗完毕,洗了洗头,然后换上了一件崭新的白色衬衫,回到房间静静地躺在床上,安详的走了。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走过了怹人生第91个年头。还记得去年十月是我与您最后一次相见,记得您和祖母还有我咱们三人一同去人民公园。您坐着轮椅,我慢慢推着,您的喜悦之情我依稀记得,您还说:“你奶奶腿脚不好,这个轮椅是给她买的,今天我沾光坐上了,你推着我,我很高兴啊!”您说完我和祖母都笑了。祖父原谅孙儿没能在您最后一刻陪在身边与您说句话,原谅孙儿没能守候在您身旁给您穿衣戴帽。我是多么想跟说说心里话啊,您放心吧!我一定听话,我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好您别惦记!我很自豪继承了您良善的品格,我很骄傲继承了您对待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会一如既往,绝不反悔。我想您了,非常想念,我还想再吃一次您亲手做的红烧茄子、溜肉段......</p> <p class="ql-block"> 泪眼问花花不语,染尽哀思寸断肠。这是孙儿给您写的一封信,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这封信邮寄到天堂吧!不忙时您打开看看,这里有孙儿想跟您说的话。</p><p class="ql-block"> 孙儿挂念您,不知您在那边是暖是凉,是饱是饿,有何需要一定记得告诉我,千万不要硬扛,我会亲自给您送米粮。</p><p class="ql-block"> 孙儿嘱咐您,黄泉路上莫惊慌,我会为您点烛光,奈何桥莫彷徨,双手端起孟婆汤,往远看,孙儿给您照亮前行方向。</p><p class="ql-block"> 孙儿讲给您,全家人身体健康,平安无恙,您要放心,切莫记挂在心房,莫把心来伤。</p><p class="ql-block"> 孙儿要劝您,来世切莫唱戏乱游荡,受苦受罪饿肚肠,好人难当,恶人深藏,明枪易躲暗箭难防。</p><p class="ql-block"> 孙儿唯愿您,早日离苦得乐赴天堂,寻个好人家投胎转世做栋梁,积德行善灾祸挡,伸手相助把人帮。</p><p class="ql-block"> 泪珠儿,挂两行,哭祖父,断肝肠。这一世做孙儿,无论是报恩还是补偿,如有缘,我愿再做您的孙儿还姓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孙儿超群沉痛哀思叩首跪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4月29日凌晨泣声泪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