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埠溪大峡谷

东海

<p class="ql-block">青云梯。位于大湾口景区的精华游览线路之一的“得乐线”上。身登青云梯,脚踏好运来;青云直上,步步高升。青云梯113级,在土家民俗中:走过113,一生好平安。据说只要一口气登上去的话,您的好运就来了,生活事业平步青云,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对嘴石。溶蚀沿寒武系白云岩几组垂直节理发育,造成临空陡倾岩体发生剥落、崩塌形成两座石柱。石柱相对而立,酷似一对正在亲嘴的恋人,得名“对嘴石”。</p> <p class="ql-block">得乐桥。又名玻璃桥,桥径跨21米,一次通行最多不超过30人,是将原是悬索吊桥的铁板换上了透视度高的钢化玻璃板。行走在上面,游客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倒影,透过玻璃还可以看见脚底下的万丈深渊,站在得乐桥的桥头,清秀的山和两旁的钢索都倒印在桥面上,也是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女儿洞。这是一个早期的落水洞,它是流水沿裂隙溶蚀、侵蚀而成,其中部发育一天窗。</p> <p class="ql-block">圣水观音。走过得乐桥,经过女儿洞,对面看到的山形神似一个观音雕像。左手捏着兰花指,右手托着圣水瓶。每年缺水季节观音都要来这里给村民们施舍圣水,据说只要接到一滴圣水放到缸里,一年四季缸里的水都舀不完了。因此得名圣水观音。</p> <p class="ql-block">雀尕石。位于精华线路之一的得乐线上。它是一座高约10几米的岩石,酷似一只小鸟仰望天空,展翅欲飞。在五峰的方言里,尕乃小时意思,习惯把鸟雀通称为“雀尕子”。所以当地人把它叫做“雀尕石”。只看这“雀尕石”,的确小巧精灵,楚楚动人。</p> <p class="ql-block">迎客峰。典型的岩溶石柱,水体沿碳酸盐岩体陡倾节理裂隙长期溶蚀、侵蚀后残留的上下截面近似一致的柱状图岩体。该石柱高约60米,微微向山内倾斜,似躬身迎客,得名“迎客峰”。</p> <p class="ql-block">苦佛洞。苦佛洞为一沿岩层面发育的溶洞。洞内常年流水,水量不大但较为稳定。溶洞是在地下水长期的溶蚀、侵蚀作用下并伴随塌落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三姊妹峰。碳酸盐岩岩层在水体长期溶蚀、侵蚀作用下,形成一座座底部相连的峰丛。这三座并排直立的石峰,如同亭亭玉立的三姊妹,称之为“三姊妹峰”。</p> <p class="ql-block">情人桥。</p> <p class="ql-block">琴台。</p> <p class="ql-block">打一杵。打一杵不是一个自然的景观,它是土家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的展现。眼前的这座雕塑即打杵。打杵是用来休息的一种简单工具,乡下人喜欢用背篓背,这也是符合当地人生活环境的一种方式,而这些都少不了这个打杵,将背篓或背架子放在打杵的上面就可以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对棋台。传说舜帝喜欢云游四方,当年他南巡的时候经过柴埠溪,发现这里风光秀丽,视野开阔,就邀土王在这里对弈。眼见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还没有分出胜负,舜帝就对土王说,你我再战一盘,如果你能胜我,我就把渔关以西的土地划归你管。土王欣然答应,结果土王真的胜了,舜帝就把渔关以西的土地划给了土王。</p><p class="ql-block">对棋台位于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形成的石柱顶部,海拔1250米,立于台上犹如立于半空中,可以尽览柴埠溪奇特俊美的岩溶地貌风光,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峡谷水库。</p> <p class="ql-block">绣楼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