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花开花落又一春,雪飞雪落又一年。新学期伊始,五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各抒己见,畅谈了自己对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的见解与观点。</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百花盛开”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吧!</p> <p class="ql-block">凌云霞老师对第一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她首先分析从语文新教材编写理念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一、双线结构</p><p class="ql-block">二、语文要素</p><p class="ql-block">三、特殊单元</p><p class="ql-block">四、语文阅读课程化</p><p class="ql-block"> 接着分析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她们认为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提出了以下教学要点:</p><p class="ql-block">1.提前布置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指导学生在课外与大量人交流并做记录,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2.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为基础,把握好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要求,不宜过度解读文本。</p><p class="ql-block">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方法要因文而异,针对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文本采取不同的方式,不要模式化。</p> <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细致的单元梳理,令老师们有所启发,找到新学期教学第一单元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是策略单元,由曹小林老师主备。曹老师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进行分析。她认为学生第一次集中学习古典文学名著,学生在阅读这一类作品时,会遇到古典名著中的语言读不懂,故事篇幅太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等,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上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示学生猜测大致意思的继续读下去,慢慢体会和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 </p><p class="ql-block"> 而曹老师还认为本单元的习作“学习写读后感”,其意就是在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乐于与大家分享阅读后的感悟,这便成功了。</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是综合性学习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设置单元整组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李文娟老师负责进行主备。</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首先分析了单元构成:围绕单元主题“遨游汉字王国”编排,教材安排了“前言”和两个活动板块“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前一个板块是基础,后一个是提升。结合本单元的三项学习要求,也本单元的重难点:“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李老师提出:本单元在教学时,不仅要处理好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还要根据灵活使用“阅读材料”,关注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理想化思考和书面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由杨桂萍老师进行分析,杨老师先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解说,再围绕本年级学生进行学情分析。</p> <p class="ql-block">最后提出了三点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p><p class="ql-block">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p><p class="ql-block">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p> <p class="ql-block">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由刘小英老师主备。刘老师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的表现一个人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黄老师首先分析了学情,再详细地进行教材解读,让我们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最后提出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1.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分享掌握具体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p><p class="ql-block">2.要学习选择典型事例,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p><p class="ql-block">3.要充分发挥例文的引导作用,优化作前指导和作后评析。</p> <p class="ql-block">第六单元则是由刘小英老师进行单元梳理,刘老师紧扣本单元“思维的火花”这一主题,在她的讲解中,刘老师从单元篇章页开始,抓住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给大家讲解了这个单元的组成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整合等构想。</p> <p class="ql-block">最后刘老师重点展示了习作指导《神奇的探险之旅》的设计思路,引导大家总结出“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清楚”的几种方法,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找准了落实点。</p> <p class="ql-block">凌云霞老师做的是第七单元的梳理。他先从本单元内容总述入手,抓住以下两个要点进行阐述:</p><p class="ql-block">1.本组教材以“异域风情”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法。</p><p class="ql-block"> 这些梳理分析都是紧紧围绕着本单元的单元要素展开的,即: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方法,并学会运用这样的方法来介绍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接着,她就本单元教学内容给出三方面的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2)指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能够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p><p class="ql-block">(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p> <p class="ql-block">第八单元的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由曹小林老师主备。她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p> <p class="ql-block">学习《杨氏之子》一课时,关注文章语姓氏特点做文章的巧妙,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风趣。</p><p class="ql-block"> 《手指》一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进行描写,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还要重在感受作者语言的风趣。</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用倒叙手法,写了“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故事中“我”的想法、“我”的举动等都充满趣味,展现了童真的浪漫和美妙。黄老师从“语言表达”和“文本内容”两方面去体会课文的幽默风趣。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写下批注,也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语言特色。</p> <p class="ql-block">要让语文要素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实现语文要素的“软着陆”,五年级组的语文老师们一致认为:一定要找准“耙心”,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p><p class="ql-block"> 1.明确单元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2.核定本课教学要点</p><p class="ql-block"> 3.注重教学过程侧重</p><p class="ql-block"> 4.学习结果一课一得</p><p class="ql-block"> 备课在老师们“百家齐鸣”的研讨中结束,相信老师们“用心教学,集思广益。长此以往,语文要素就会在课堂中生根、 发芽、长叶、开花、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