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18日,从广东东莞驾车出发,开始了北上之行,目的地是北京。沿途选择地方游览。从河源出广东入江西第一站是龙南市的太平古镇。</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太平古镇现在叫杨村镇,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位于赣粤边际的龙南市西南部,东邻武当镇,南与广东连平县毗邻,西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连山接壤,北与夹湖花树温泉相连,辖区面积144.43 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杨村镇是全国重点镇、江西省经济发达镇,素有“江西南大门第一镇”之称。杨村镇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客家风情的古镇,保留着众多最具客家特色的围屋民居,遗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翼围、太平桥、乌石围等。</p> <p class="ql-block">燕翼围始建清代,据围内老者介绍,客家人为防匪患,抵抗外侵所建,是赖氏第七代赖上拔所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围内住户均是赖氏后代。赖上拔兄弟三人各建一围,其中一围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另一围1958年被拆。</span></p> <p class="ql-block">保留完好的燕翼围,层高有10多米,外墙下部没开窗户,上部有小窗或花窗,用于透气和对外防守,让人有城墙、大碉堡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围内看是4层楼格局,老者介绍,第一层留给老人居住,冬暖夏凉、不用攀爬,高层由身体好的青装年居住,抗冷抗暑又抗敌。</p> <p class="ql-block">如今围内还有4户留守居住。</p> <p class="ql-block">敬安堂是家族宗祠,用于安置宗族先人牌位,祭祖之埸所。</p> <p class="ql-block">啟佑堂别名益寿堂,意为开导佑助后嗣。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赖德林开基创建,是一座“回”字形二层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东西长40米,南北长35米,占地面积有14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童叟无欺”,教子有方。</p> <p class="ql-block">离开太平古镇(杨村,),驱车到达南武当山。南武当山,矗立在江西最南端的龙南市武当镇境内,赣粤交界处,素有江西大门之称。</p> <p class="ql-block">南武当山风景区东接广东省和平县,南邻广东省连平县,西邻九连山亚热带原始森林,北起龙南武当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当山主峰海拔864米,九十九座奇峰平地突兀而起,绵十数公里,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沿105国道徐徐展开,南武当山风景区已成为赣、粤、湘、闽及港、澳、东南亚等地的旅游热点。</p> <p class="ql-block">龙南南武当山因规模小、名气小,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论风光龙南南武当山比起湖北武当山毫不逊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奇壮观南武当山形成于古生代,大约在二亿年前地壳频繁运动,该处上各为砾岩群峰,处赣粤边境九连山断落层带的边缘,为典型的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山上修建了玻璃栈道,走在上边前览风光,步步惊心!</p> <p class="ql-block">呈现在我们面前两座并列的山峰,南面的是武当峰,靠北侧的将军峰,两府峰好似两只空中飞来的巨象,被誉为“双象凌空”</p> <p class="ql-block">当晚,入住贑州锦江国际酒店。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其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游览赣州市。贑州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赣州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形成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p> <p class="ql-block">南宋古城景区有许多景点,最重要的是赣州古城墙,它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围成一周的城墙。如今城墙热闹依旧,韵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维修中的宋城老街</p> <p class="ql-block">现在保留下来的城门还有北门、西津门、建春门、涌金门4座,古城墙有3公里多长。</p> <p class="ql-block">古城赣州正是因为有了这道围城之墙,因而城池非常坚固,加之三面环水,得江水相助,易守难攻,素有“铁城赣州”之称,这在历史上太平军及红军发起的数次攻赣战役中便能窥见其一再彰显出的“固若金汤”之本色。</p> <p class="ql-block">赣州的城墙,是奠定在五代后梁卢光稠扩城后的基础上建造的。当时是土城,后来因江水岁岁冲坏土城,至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年-1063年),孔宗瀚任赣州知州,始用砖石修筑城墙,后经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历时九百余年不间断修缮、加固而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且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镇南、百胜、建春、湧金等5座城门(后又派生了北门、小南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清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百胜门、小南门、镇南门、西津门、八境台兴建了5座炮城。</p> <p class="ql-block">赣州的古城墙是沿河而建,以其高低逶迤之势与秀丽江水形成美妙反差。漫步在古朴蜿蜒的城墙上,只见城外一江清流,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城墙外侧就是宽阔的贡江,贡江成了古城墙的护城河,而古城墙又成为贡江的防洪墙。</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台和西津门炮城。这是八境台炮台,有人误以为是甕城。八镜台炮城(瓮城),赣州老城八镜台北面脚下的一座半圆型附属建筑,是控制章、贡、赣三江的军事要塞。这座依附在赣州古城墙八镜台段的古代军事设施,外侧留有射击孔、炮孔、瞭望孔,内分上下两层,各建有藏兵洞18孔,中间的平地可供军士休息和进行军事训练。</p> <p class="ql-block">这座炮城修筑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至1861年),是为抵御太平军而建。</p> <p class="ql-block">八境台建于北宋嘉祜年间(1055--1063年),是赣州也是江西著名古迹之一,台高三层,27.8米,建于宋代古城墙之上,登台可眺赣州八景,台下章、贡二水汇入赣江,向北奔流,古榕成荫,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八境台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所以取名为“八境台”。</p><p class="ql-block">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p> <p class="ql-block">赣江形成的地方。章江和贡江在八境台合流形成贑江,据说,江西简称的“贑”字就是这样来的。历史、自然、文化竟这样天人合一。</p> <p class="ql-block">四贤坊分别指的是古代赵卞、刘毅、周敦颐和文天祥。其中,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人们铭记。</p><p class="ql-block"> 两位民族英雄塑像。</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旧居在章江紧邻在南宋古城墙遗址,他从苏联回国后,带着俄罗斯夫人和孩子于1939年3月来到赣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2月离开赣南,7月辞去这一职务,前后长达6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在赣南还有三处住所,一是花园塘一号官邸,二是虎岗中华儿童新村,还有一处是通天岩避暑山房。现保存较好的就是章江古城墙处,故居是1940年蒋经国主持兴建的仿俄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170多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鱼鳞板墙,板瓦屋面,该建筑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蒋的卧室,他和洋太太照片。与夫人蒋方良及儿子蒋孝文、女儿蒋孝章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客厅 。蒋经国曾在这里接待过张治中、白崇禧、雷洁琼、美国代表、苏联顾问等各方人士。</p> <p class="ql-block">在贑州,蒋与自已的秘书章亚若产生了爱慕,章在1941年怀孕,1942年正月十五日在广西桂林医院产下两子蒋孝严、蒋孝慈。1942年8月16日,章亚若在广西桂林医院被人注射毒针身亡,年仅29岁。</p><p class="ql-block"> 孝严、孝慈两兄弟在1949年随舅舅去了台湾,但由于政治等原因,始终未能进入蒋家,直至蒋经国去世,才认祖归宗。</p> <p class="ql-block">由八境台向西沿贡江一段城墙</p> <p class="ql-block">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p> <p class="ql-block">郁孤台位于南宋古城景区贺兰山(别名:田螺岭)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p> <p class="ql-block">郁孤台一楼正厅置江泽民同志亲书《菩萨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宋绍兴十七年赣州知州曾慥增创二台:南边叫“郁孤台”,北边叫做“望阙台”,后几经兴废,仍名郁孤台。</p> <p class="ql-block">贑州有“江南宋城”之誉;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0%以上,世称“客家摇篮”,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p> <p class="ql-block">通天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西北郊6.8千米处,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至今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品,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p> <p class="ql-block">通天岩风景区由摩沙岩石山组成,是一处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区。多天然岩洞。其一岩洞顶有一窍,相传上可通天,故名。主要有通天岩、翠微岩、忘归岩、同心岩、广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岩亭、惜春亭和群玉阁等10多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霞地质景观发育在中生代到老第三纪的陆相红色岩系中,这些红色岩系的岩石为铁钙质混合胶结,胶结程度不均,且具有砂岩、砾岩、页岩交互成层的特点。岩层产状多呈水平状或近似水平,节理发育,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纵使作用下,形成了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方山状、棒槌状、蘑茹状或峰林状地质景观,即丹霞地质景观。</p> <p class="ql-block">通天岩风景区现存的摩崖造像,可划分为四组,一是位于通天峄与翠微岩相交接处的8尊菩萨造像,8尊造像开凿于唐代末年,开通天岩摩崖造像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其中两尊观音菩萨造像保存最为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通天岩景区,西岩寺、忘归岩远景、观心岩大洞、财神庙、通天岩的丹霞地貌具有“状若瓜瓠,石峰屏列,岩深谷邃,窍可通天”的特征,它的形成距今已有1亿年,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形成了通天岩如今顶圈、身陡、麓缓的丹霞特征,并发育成丹崖赤壁、丹霞穿洞、丹霞岩溶地貌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忘归岩俗称东岩,又名太和山,因巨石横空,形若踞狮,又名狮岩。在此岩洞前后的峭壁上,镌刻有摩崖龛象七躯,摩崖题刻50品。题刻中,最为著名的是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王阳明题诗:“清山随地佳,岂心故园好。他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闵,洞云秋未扫。”。</p> <p class="ql-block">神像</p> <p class="ql-block">通天岩留下了古代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只是年久以远,有些无法辨认。</p> <p class="ql-block">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曾任庐陵(吉安)知县,造福百姓被人们记念。</p> <p class="ql-block">4月20日,从贑州出发,到达井岗山。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我们向往的地方,也是老伴追寻父辈脚印的地方,也是要了却心愿的地方。井冈火炬熊熊燃烧!</p> <p class="ql-block">下午,从井冈山市驱车到茨坪,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门形空间处有毛泽东、朱德年轻时上井冈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茨坪的居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陈毅、腾代远住房</p> <p class="ql-block">红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有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讲述着90多年前惊心动魄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进入井冈,就看到军号雕塑,军号声声,将人们引入那革命洪流之中。</p> <p class="ql-block">4月21日,离开井冈山略有遗憾。老伴不断抱怨没去宁都。因为她父亲是从宁都参加红军,登上井冈山的。由于绕路没有成行,我承诺下次补上“寻根之路”。</p><p class="ql-block"> 向吉安出发,途经渼陂古村,进村参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渼陂古村</span>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富水河畔,是一座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有书院、义仓、牌坊、革命旧居旧址等古建筑367栋。渼陂古村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p><p class="ql-block"> 渼陂民居大部分为清代和民国初年建筑,少量的现代建筑也分布在村庄的东南西北为方位周围。</p> <p class="ql-block">南宋初年,渼陂开基祖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由庐陵县纯化乡七十六都甲村徙居渼陂,始建村。</p> <p class="ql-block">梁氏祠堂。宋元时,梁氏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建祠堂,修族谱,订族规,在族中建立起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秩序。梁氏奉“耕读为身家之本”,教育子孙力田孝悌、勤读诗书,培养出一批文学士人,如太常博士梁昭伯、江州教授梁君庸等。</p> <p class="ql-block">宗祠位于渼陂古村景区核心地带,分为总祠、房祠、家祠。祠中有众多的传世家训,精美雕刻。其中堂(或上堂)中缝梁架抬梁式,为民居清一色的穿斗式构架不同。</p> <p class="ql-block">祠堂信条</p> <p class="ql-block">渼陂梁氏总祠永慕堂为上,中、下堂中带而大在井的三进式建筑,三开间的门廊,上有高耸的牌楼如意斗拱承托起翘角飞檐,顶覆玻璃瓦,金光闪闪。中堂檐步有四角亭式抱厦,伸入天井间,抬梁物架,用料粗硕。</p> <p class="ql-block">建筑精美的祠堂凤头翘角飞檐。</p> <p class="ql-block">宗祠的中堂(二者为上堂),多为抬梁式构架,砌上露明造,由五架承抱屋顶,明间显得宽敞明亮,门廊常作三开间,抱鼓、蹲师、门簪、柱础,皆以红石为之,立体雕,浮雕,线雕等技法,无所不用其极,梁架出檐的斗拱,雀替,驼峰,皆为精美的木雕,仰顶有天花藻井,井底彩绘,檐头也有彩绘,上中下三堂的明间仰顶亦皆有藻井,中堂檐步不作卷棚轩式者,明次间均有藻井彩画。家祠正门上方和中、上堂皆有堂匾、门匾等红石质如“梁氏宗祠”,“轩公祠”“本公祠”等,堂匾皆为巨大的木匾,如“永慕堂”,“求志堂”,“孝友堂”,“节寿堂”等,祠堂的中、下堂及天井间多置石柱,方形,柱上镌刻对联。其中多为嵌字联</p> <p class="ql-block">渼陂古屋古巷</p> <p class="ql-block">历史沉淀。文革中许多知识青年下乡到了渼陂,作为历史,渼陂也将他们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知青印记</p> <p class="ql-block">知青生活</p> <p class="ql-block">渼陂红军开会埸地</p> <p class="ql-block">曾山旧居在渼陂村三号,毛泽东也在这里居住过。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曾山同志任主席,政府机关驻在万寿宫。</p> <p class="ql-block">村内许多民居,当年红军都住过。不乏后来成为将帅的伟人。</p> <p class="ql-block">红军标语依稀可见,这些标语在村中有80多条,红军撤出井岗时,被村民用黄泥俺盖,因而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绣球招亲之地。也是红军开会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二七会议”会址。在梁家宗祠召开,宗祠座西向东,分前后两栋,中有2.2米宽的走方廊小院,为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因来不及赶到未参加)和红五、红六军军委于1930年2月7日至9日在这里举行联席会议(亦称陂头会议或二七会议)。出席代表40余人,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主持会议并作《目前政治形势及党的任务》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会议讨论了政权、土地、武装、组织、行动等问题,决定扩大苏维埃区域,彻底分配土地和扩大工农武装为赣西南党的三大任务。会议制定了土地法,决定没收一切土地按人口彻底平均分配,抽多补少。决定将赣西、赣南两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将红四军前委扩大为红四、红五、红六军的共同前委,各军成立军委,受前委统一指挥。扩大后的前委由17人组成,毛泽东、朱德、潘心源、刘士奇、曾山为前委常委,彭德怀、黄公略为候补常委,毛泽东任书记;同时还决定召集赣西南党的代表大会及江西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主席在此写的诗词</p> <p class="ql-block">门楼</p> <p class="ql-block">老屋纳古</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住所</p> <p class="ql-block">红军组雕</p> <p class="ql-block">小院花墙</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对伟人产生影响的一幅对联</p> <p class="ql-block">通幽小街</p> <p class="ql-block">渼陂水塘、古桥。</p> <p class="ql-block">渼陂还有胡铨(1102-1180年)纪念馆,其出生于此。南宋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大名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及第,起家抚州军事判官,招募乡丁,捍御金军,出任枢密院编修。绍兴八年(1138年),面对秦桧主和,挺身而出抗疏乞斩秦桧、孙近、王伦,声振朝野,坐罪除名。秦桧死后,出任衡州知州。宋孝宗即位,知饶州,历任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胡铨因反对议和、上书高宗,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斩下秦桧、王伦、孙近的首级威振南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