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 · 贰零贰叁年肆月柒日~玖日

唐老鸭

<p class="ql-block">  扬州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p><p class="ql-block"> 扬州市是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誉。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p><p class="ql-block"> 春光明媚、春色满园,一行八人、结伴而行。这次搭乘高铁,二个小时就到达扬州东站,交通倒是便利多了!</p> <p class="ql-block">  扬州东站,一座最具诗情画意的高铁车站。</p> <p class="ql-block">  扬州《瘦西湖》。</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hang)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ni</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在清代康熙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p> <p class="ql-block">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虽有杭州西湖、济南西湖(大明湖)声名赫赫,但惟有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hang)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海外。l</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二十四桥》。</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台阶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熙春台》。</p><p class="ql-block"> 熙春台位于瘦西湖西岸,与莲花桥遥遥相望。主楼南侧有湖石假山、复道和重檐亭,北侧则建曲廊与十字阁相连。</p><p class="ql-block"> 熙春台在莲花桥南岸,汪氏所建。由法海桥内河出口,筑扇面亭,前檐如唇,后檐如齿,两旁如八字。</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白塔》</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白塔始建于清乾隆前期,重修于乾隆四十九年,高27.5米,由塔座、十三天、龛三部分组成。它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也是藏传佛教的象征,也称喇嘛塔。据传说,盐商为博龙心,连夜用盐包堆砌而成,后又花万金购买北京白塔的图纸建造了这座白塔。</p><p class="ql-block"> 与北海白塔厚重工稳不同,扬州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被誉为扬州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明扇馆》前盛开的紫藤花。</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五亭桥》。</p><p class="ql-block"> 五亭桥,别名莲花桥,位于瘦西湖水道之上,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之一,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p> <p class="ql-block">  五亭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1990年,重修五亭桥桥亭。</p><p class="ql-block"> 桥梁全长57.99米,宽6.16至18.77米,桥身中孔拱圈跨度7.13米。</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小金山》。</p><p class="ql-block"> 小金山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中一小岛。</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钓鱼台》。</p><p class="ql-block"> 钓鱼台又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得名。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边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徐园》。</p><p class="ql-block"> 徐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中国园林建筑。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构筑于“桃花坞”旧址。</p><p class="ql-block"> 徐园被誉为瘦西湖的“园中园”。徐园的构园手法十分高超,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富有变化。造园上徐园将借景发挥得淋漓尽致,外借瘦西湖美景,搭配上园内的这片荷池,池东有水渠与湖相通,渠上架一青石小桥,真可谓一步一景。中国园林的所有元素,厅、榭、馆、廊、池塘、石桥、花窗、粉墙,在此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  扬州《大明寺》。</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刹、鉴真故里,文章太守、风流宛在。</p><p class="ql-block"> 扬州大明寺,因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曾在此传经受戒而名闻天下。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迄今已有1540多年,是一处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淮東第一觀》石刻。</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平山堂》。</p><p class="ql-block"> 平山堂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栖灵塔》。</p><p class="ql-block"> 栖灵塔是早在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p><p class="ql-block"> 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鉴真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p><p class="ql-block"> 鉴真大师为唐代高僧,住持大明寺。到了56岁高龄,六渡东瀛,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鉴真东渡不但给日本传播了汉传佛教的律宗和天台宗,还带去了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盛唐文化,被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和“中日友好使者”。</p><p class="ql-block"> 1963年正值鉴真圆寂1200周年,日本举办“鉴真年”活动。周总理采纳了赵朴初“以民间的力量”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建议,决定在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古典建筑专家梁思成主持设计。鉴真纪念堂1973年破土动工,于1974年11月竣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欧阳祠》。</p><p class="ql-block"> 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公祠、六一祠。欧阳修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扬州太守。</p><p class="ql-block"> 欧阳祠坐北朝南,规模宏巨,体量高大,祠内陈列着欧阳修的石刻画像,石刻刀工精微,由于反光原理,欧阳修的胡须远看为白色,近看呈黑色,堪称传世精品。</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天下第五泉》。</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天下第五泉”在寺内的西花园里。西花园原名“芳圃”。相传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扬州欣赏风景的一个御花园,向以山林野趣著称。唐代茶人陆羽在沿长江南北访茶品泉期间,实地品鉴过大明寺泉,被列为天下第十二佳水。唐代另一位品泉家刘伯刍(chu)却将扬州大明寺泉水,评为“天下第五泉”,于是,大明寺泉水就以“天下第五泉”扬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扬州《个园》。</p><p class="ql-block"> 扬州个园,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至筠建造的私家园林,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园林。整个园林以竹景和石景而闻名,因竹叶的形状很像个字,所以得名个园。</p> <p class="ql-block">  个园《壶天自春》。</p><p class="ql-block"> 个园“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池”,营建出“壶天自春”的山水意境,体现出了扬派叠石的特色和意趣。</p> <p class="ql-block">  个园《宜雨轩》。</p><p class="ql-block"> 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轩的屋顶用扬州常见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东西两面墙上保留有几块建园时法国进口的花玻璃。</p><p class="ql-block"> 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轩前有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p> <p class="ql-block">  个园《清漪亭》。</p><p class="ql-block"> 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挺拔端庄,可揽全园风光。清漪亭的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漪亭便在重重拱卫之下凸显娇美。</p> <p class="ql-block">  扬州《何园》。</p><p class="ql-block"> 扬州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dao)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p><p class="ql-block"> 何园主人何芷舠附庸风雅,从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取意,为“寄啸山庄”。</p> <p class="ql-block">  何园(寄啸山庄)。</p> <p class="ql-block">  何园《复道回廊》。</p><p class="ql-block"> 进入西园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贯穿全园的复道回廊,享有何园建筑特色之冠“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  何园《近月亭》。</p><p class="ql-block"> 近月亭建在假山回廊之上,造型精巧别致,是园主登高赏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何园《水心亭》。</p><p class="ql-block"> 水心亭是何园中最精美的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朝。亭子呈方形,四周是石栏杆,亭顶用青瓦盖成,檐角上有彩画的云龙。亭内有精致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装饰,墙上悬挂着古琴、书画等文艺品。</p><p class="ql-block"> 水心亭位于西园池中央,专供园主人欣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这里拍摄过《红楼梦》、《还珠格格》等一百多部影视剧。</p> <p class="ql-block">  扬州《東關街》。</p><p class="ql-block"> 東關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它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老字号门店接二连三,如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纸店……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p> <p class="ql-block">  東關街東門前拉黄包车的壮汉你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  東關街《東門遗址》。</p><p class="ql-block"> 東門遗址又叫双瓮城遗址,位于东关街历史街区的东部,始建于唐代中期,往后的各朝各代均曾在此修缮城门、城墙。现在看到的城门、城墙是现代新建的,仿造宋代城墙、城门的样式。登上城楼,可以俯看东关街全景。</p> <p class="ql-block">  東關街《東關郵局》。</p> <p class="ql-block">  東關街《武当行宫》。</p><p class="ql-block"> 武当行宫,原名真武庙(因为供奉的是真武大帝,故名真武庙)。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真武殿和大殿,面阔均为三间,另于东侧建有部分廊房,院内存有古银杏树三株。</p> <p class="ql-block">  東關街《冬荣园》。</p><p class="ql-block"> 東關街的冬荣园,原为盐商住宅,现经整修,已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冬荣园建筑群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砖木结构房屋,主厅木构架中梁上有雕刻,门窗做工精细、考究,砖雕门楼雕刻精美,其门楼之严整、厅堂之轩敞、隔扇之精美,令人叹绝。</p> <p class="ql-block">  扬州《石塔寺》石塔。</p><p class="ql-block"> 扬州石塔寺本晋代遗刹,名蒙因显庆禅院。南朝宋元嘉十七年(440年),改为惠昭寺。唐先天元年(712年)改为安国寺,乾元中(758-778年)始更名“木兰院”,开成三年(838年),得佛舍利于木兰院,建石塔藏之,易名石塔寺。</p><p class="ql-block"> 几经变迁、兴衰1979年因拓建道路,唐代石塔圈入路心绿化带,围栏保护。</p> <p class="ql-block">  扬州《怡园》。</p> <p class="ql-block">  扬州《四望亭》。</p><p class="ql-block"> 位于扬州市中心的四望亭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早在隋唐时期就落成建造,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四望亭又称游乐亭,是扬州古典园林中的一大标志性的建筑,也是扬州最古老的“文明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四望亭有两层共四重,主体为占地约1500平方米,整体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是一座独特的文物,屋顶以青瓦铺地,从上往下依次为檐銜,蓝砖饰面,屋盖层层叠叠,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扬州《文昌阁》。</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又名文昌楼。为魁星楼建筑制式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占地面积160平方米,高约24米,三层三重檐,圓顶,上盖筒瓦,上置葫芦顶。阁身为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辟有拱门,与街道相通。</p><p class="ql-block"> 明弘治九年(1496年)在河上建文津桥直达府学,万历十三年(1585年)于文津桥上增建文昌阁,祀文昌帝君。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阁遭火焚,次年重建,清代重修。今扬州府学建筑群仅存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扬州之行很快结束了,余兴未了。</p><p class="ql-block">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多少赞美扬州的文人墨客、留下多少诗词佳句,把扬州这座古城描绘得出神入化、岂是三天两天所能看得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再见了,扬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