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p class="ql-block">在梳理上学期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时发现户外区域材料种类多但数量少,一个区域展开活动时做不到每个幼儿都能自主自由游戏,经过教研讨论我们将区域再次调整,攀爬区与滚筒区合并为综合区,现在综合区在原有大型攀爬架、木质攀爬架、攀爬梯、垫子的基础上加了滚筒和轮胎,有了更多的材料孩子们兴致高涨,一个个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在之前游戏中孩子们喜欢将攀爬梯搭在攀爬架上,孩子们在梯子和攀爬架结合的过程中,一方面丰富了不同的攀爬经验,另一方面增加了攀爬的趣味性。同时孩子们获得了安全经验,在有一定危险区域的位置都放了垫子。</p><p class="ql-block">轮胎➕滚筒➕木板组合成的“跳水”游戏开启了他们综合区的第一次探索~</p> 跳板初具雏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4月14日,</b>几个小朋友在轮胎收纳旁的草垫处用六个轮胎和一块长木板做了一个简易跳板,他们摁着轮胎爬上木板,走到木板的尽头依次跳下,就像跳水一样,司立业说这是他们的“跳水计划”。</p> <p class="ql-block">轮到司立业小朋友时(<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问题一</span>)出现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刚摁到木板上,木板就像跷跷板一样翘了起来,后面的几个小朋友的木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翘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木板随着每个小朋友的移动越来越往轮胎里面去,而</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木板正好卡在了轮胎处,这样减少了木板翘起的次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宇辰发现在爬轮胎时不稳会晃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问题二</span>)为了保证轮胎稳定,他用双手摁着轮胎,让小朋友过去,而后面的小朋友从跳台跳下后会自觉的轮流去摁着轮胎,让后面的小朋友稳定通过,而刚刚翘起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p> <p class="ql-block">两边三个轮胎已经轻松跳过,司立业小朋友提议加轮胎,其他小朋友一起将轮胎重新排序,大的在下面,越往上越小,不一会儿其中一边已经加到第五个,但司立业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其他小朋友发现说这样不稳、很危险会摔着,于是几个小朋友继续调整轮胎位置尝试轮胎的数量。(<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问题三</span>)</p> <p class="ql-block">在他们探索中发现四个轮胎会稳一些,文睿、巩洪琪几个灵活的小女生安安稳稳通过跳板完成了“跳水”,但娇娇和涵涵好像并没有那么顺利~</p><p class="ql-block">在涵涵往上爬时有负责摁着轮胎的,有摁着木板的,有往上拽的,司立业小朋友急的抱着涵涵腰往上托她,但都没能成功,他看到了旁边的轮胎,顺手拿了两个轮胎放在四个轮胎的旁边缩小了从地面到轮胎的距离,爬不上的问题轻松解决了👍。(<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问题四</span>)</p> <p class="ql-block">涵涵顺利爬上去了,细心的司立业发现涵涵不敢往下跳,他顺手将旁边的海绵垫子往跳台旁拽了拽。</p> <p class="ql-block">有了垫子让“跳水”游戏更加有趣,但到底垫子和轮胎之间多大的距离会更合适呢?(<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问题五</span>)小女生想垫子离轮胎近一些,司立业想让垫子远一些~</p> <p class="ql-block">室内表征时,孩子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述。</p> <p class="ql-block">对于垫子的调整问题:</p><p class="ql-block">司立业说“可以远一点,更好玩”</p><p class="ql-block">我追问“小女生跳不过去怎么办?”</p><p class="ql-block">司立业“可以稍微近一些”</p><p class="ql-block">我没有具体要求怎样调整,期待孩子们的再次探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行为解读分析:</b></p><p class="ql-block">在玩游戏时,<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轮胎不稳</span>是他们随时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在之前的游戏中获得可以依靠调整轮胎大小顺序来解决的前期经验,而且每个小朋友在看到轮胎不稳时都会自主进行调整,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责任心越来越强。</p><p class="ql-block">整个游戏中,孩子们互帮互助,出现轮胎不稳时会相互扶着轮胎,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涵涵上不去</span>轮胎时,出现了特别暖心的一幕,小朋友们有摁着轮胎的,有摁木板的,有托着涵涵往上爬的,在小朋友有探索意愿时每个小朋友都是暖心的帮助,没有无视。而且司立业小朋友积极的想办法借助轮胎爬上轮胎。</p><p class="ql-block">一次次遇到问题去解决问题,没有因为出现问题就转移玩法,一直在坚持,遇到问题时也会出现意见不一但会协商解决,比如:<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轮胎的数量的投放</span>,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良好的社会性发展。</p> 再探索—完美跳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4月17日</span>,几个小朋友将跳台搭好后继续他们的游戏,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排队的小朋友更多了,都想挑战一下他们的“跳水”游戏,他们这次<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将垫子调整为竖着的方向</span>,方便不同小朋友的尝试探索。</p><p class="ql-block">只是这次他们将垫脚的轮胎 换成了<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木架</span>。木架相较轮胎不但容易爬上而且缩短了等待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宇辰和涵涵主动在轮胎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摁着木架和轮胎的连接处</span>,宇辰还<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发现两个小朋友在木板上时可以一个小朋友在前面,后面小朋友蹲在木板上不动,等前面小朋友跳下去再往前移动,这样既能稳住木板不翘,还能让前面小朋友平稳走过,</span>宇辰指挥着木板上的小朋友一个个顺利完成“跳水”游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行为解读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相较于第一次,他们的跳水计划趋于完美,这次他们<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调整了垫子的角度</span>,由原来的横向调整为纵向,方便了所有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探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把原来当垫脚的轮胎换成了木架</span>,缩短了等待的时间,宇辰和涵涵<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动在木梯和轮胎连接处扶着以防轮胎不稳和木梯滑落</span>。</p><p class="ql-block">在摆放两边轮胎时,他们<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将两边轮胎距离重新调整了</span>,这样整个跳板会长出一段距离,比原来更像跳板。</p> 跳水台升级—材料再组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4月18日</span>,考虑到孩子们的跳台已经基本成型,引导孩子们思考还可以将哪些材料进行组合,于是在游戏前想让孩子们用表征的方式画出他们的跳水计划~</p> <p class="ql-block">以杨舒晴和胡忠旭为主的一组是将滚筒竖起与木架、木梯结合再连接轮胎,轮胎之间连接木板,将跳水的路线延长,他们的“跳水”计划吸引了几个胆子大的小男生。</p> <p class="ql-block">杨舒晴先将轮胎摆放好,和之前两次不同,杨舒晴组的小朋友将两边轮胎一边放了5个一边放了6个,相较之前两次轮胎会更加不稳定。</p> <p class="ql-block">将轮胎摆放好后杨舒晴发现了<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轮胎离攀爬墙的距离过近</span>,没办法往下跳,于是将轮胎重新摆放(还是一边5个,一边6个)后面的滚筒位置随即也往后面移动。</p><p class="ql-block">调整轮胎位置后,前面的垫子离着轮胎距离又远了,杨舒晴又加了一块垫子。</p> <p class="ql-block">在小朋友们的齐心下一条用木板与滚筒、轮胎搭建的长长的跳台完成了。加入滚筒后对于胆量小的小朋友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才能顺利通过,“跳台上的孩子们都小心翼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行为分析解读:</b></p><p class="ql-block">表征时的分享生成了本次的游戏探索,通过视频分享促进了同伴间的相互学习。</p><p class="ql-block">新材料的组合让本次游戏更具挑战性,有一部分小朋友是不敢尝试的,但让喜欢挑战的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通过表征活动,杨舒晴和胡忠旭几个小朋友知道如何进行搭建跳台,并且知道他们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在原来小朋友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再尝试探索又有新的收获,比如:两边的轮胎按大小顺序摆放稳固后可以加到5个或6个,并且挑战成功。发现与攀爬墙之间距离过近时,会主动调整轮胎的位置,并将后面的滚筒一并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但是,也</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合作</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个游戏中,杨舒晴是主导,调整垫子、轮胎都是杨舒晴一个人在处理,其他小朋友只是享受游戏,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游戏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师反思与总结:</span></p><p class="ql-block">在前两次的探索中,小朋友刻意将游戏位置选在窄小角落,询问后得知原因是那里地面是草垫,更安全些。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的探索,由于教师的引导幼儿更注重材料的组合,在完成跳水计划后,他们还要继续翻越攀爬墙面。</p><p class="ql-block">前两次的探索中能看到小朋友们特别团结,一起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比如:轮流摁着轮胎与木梯让其他小朋友先上,第三次游戏时除了胡忠旭给杨舒晴扶着,其他小朋友都是自己玩自己的。</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可能是因为提前计划好玩法,只有杨舒晴知道自己的玩法,其他小朋友不知道她具体怎样玩,所以全程都是杨舒晴一个人在忙碌着搭建,发现问题去解决。</p><p class="ql-block">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很重要,但在探索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共同解决。</p> <p class="ql-block">编辑:谷亚南</p><p class="ql-block">审核:刘金花 贾彦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