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赏花季

春夜喜雨 张予杰

<p class="ql-block">3月,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婺源</p><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花田中</p><p class="ql-block">掩映着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p><p class="ql-block">婺源最美的时光倏然来临</p> <p class="ql-block">婺源,算得上3月中国最美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山景、村庄、梯田巧妙结合</p><p class="ql-block">远处粉墙黛瓦,近处花香四溢</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时候去一趟了</p> <p class="ql-block">江岭南临晓起,东接溪头,地处婺源县最东北,是婺源最值得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那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状,从山顶铺散到山谷下。站在山顶望去,脚下大片的山谷内,油菜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中间围拢着几个小小的村落,黑瓦白墙的徽派民居夹杂在一片金黄之间,在婺源再没有比这更壮观而令人惊喜的了。</p><p class="ql-block">每当油菜花季节,这里总吸引了无数摄影师和游客。</p> <p class="ql-block">江岭风景区是婺源风景区中最为有名的游玩景点,以观赏自然风光为主,在这里可以看到婺源农村风光,每年春季的时候,都会有许多游客前来赏景拍照,江岭风景区的油菜花田是沿着山坡一层一层的梯田,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上,就可以俯瞰到美丽的油菜花海,还有谷底的河水绕着青山,在河边聚集的三、四个小小的村庄,可以看到徽派民居。</p> <p class="ql-block">江岭共有四个观景台,其中第二个观景台有一个小栈道,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摄油菜花梯田和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周边有很多小栈道,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油菜花梯田和古村落。最美的场景莫过于晨雾尚未消散,天边的云海与山谷里的雾海共同笼罩着山谷里黑白的民居、金黄的花海,若隐若现,似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婺源县溪头乡龙尾村,地处段莘水畔,紧邻江岭风景区,是婺源旅游金线“江岭风光”的门户之站。</p><p class="ql-block">龙尾村地处婺源五龙山脉的末端,故称为龙尾。</p><p class="ql-block">所谓溪之头,龙之尾,徽派建筑风格的古村落,靠山临水,田园连绵。</p><p class="ql-block">前往江岭风景区的游人,通常都会顺道游历龙尾村。</p> <p class="ql-block">龙尾一带的历史悠久,据《婺源县地名志》记载,公元前476年,吴王夫差三太子姬鸿被流放于吴楚交界地带的龙尾山一带。</p><p class="ql-block">唐代时已有詹氏肇基于此。</p><p class="ql-block">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砚山行》中曾写道,“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p><p class="ql-block">元朝末年,江氏从江湾迁此居住,逐渐成为望族。</p><p class="ql-block">龙尾村下辖岩前、下呈、桥头、龙尾、港口、汪潭6个自然村,村委设在龙尾自然村,现有江、叶、程、余等二十余姓的人家混杂居住。</p> <p class="ql-block">龙尾村是中国四大名砚之歙砚的砚石产地,歙砚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p><p class="ql-block">歙砚石的产地在歙县与婺源交界的龙尾山下,段莘水和武溪河溪流中的溪涧石,就是最优的歙砚石,所以歙砚又称为龙尾砚。</p><p class="ql-block">龙尾村相距不远,有村名为砚山村,就是以砚石产地而名。</p> <p class="ql-block">婺源县的所有景点中,篁岭算是名气最大的。别的不说,光是它并不包含在旅游套票中,需要单独买票并且票价为145/人(网络购票140元/人),就足以显示它的与众不同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篁岭村的历史,始于明代中叶,距今已有500多年。篁岭四面环山,整个村依靠在600米的石耳山之上,100多栋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百米落差的山窝之中。清晨雾起,这座小山村便会雾气包围,忽隐忽现中犹如仙境,因此也被称为“梯云人家”。</p> <p class="ql-block">篁岭的美,是毋庸置疑的。这里有层层叠叠的古民居,有万亩梯田,有大片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一年四季来应该都不错。最美的还是春、秋两季,春天看万亩油菜花,秋天看特色的“晒秋”文化。我们赶在春天来,今年婺源雨多,我们三月底来也看到了油菜花的尾巴,但已经着实让人惊艳了。</p> <p class="ql-block">古村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阶梯状错落排布,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p> <p class="ql-block">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长长木架上、圆圆竹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成就了"最美乡村符号"。</p> <p class="ql-block">村内官邸民居相邻相间,客馆、官厅、绣楼鳞次栉比,徽派古建镶嵌点缀,各具特色,一条天街似玉带般的将这些精典古建串接。街旁商铺林立,品相繁多,前店后坊,构成一幅缩写版流动着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有乌镇的建筑景观,又有兔耳岭怪石景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p> <p class="ql-block">这个古村静谧又安详。村口,伫立着高大的牌坊,牌坊顶部镌刻着两个大字:“李坑”。进了村口,只见一条清澈小溪像一管长长的墨笔,沿着中街路往前轻轻一挑,便弯弯曲曲地将两岸的徽派建筑轮廓画了出来,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从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更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的盛事。至今,村中仍可看见“昌荣万代”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李坑以溪流著称,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或明或隐,或宽或窄,唯一相同的,就是溪水清澈见底:不但水底游鳞可数,甚至可以查出水草的叶瓣。几名农妇在溪边浣洗,背影被涟漪荡漾开去,像极了一幅画。溪边的古树搭出了一片荫凉,几只竹排就像随意泼上去的墨点,诠释着水乡的情致。有水便有桥,桥是古村的经纬。李坑的桥,材质因地制宜,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将两岸民居揽于怀中。村民肩锹荷担,四季从桥上走过,踩的是石板,赏的是风景:小溪两岸富有层次感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彰显东方建筑美学;檐下挂着串串大红灯笼,使宁静的古村豁然有了喜庆的味道;几只简易的竹筏从桥下吱呀吱呀摇过,欸乃声声,给古村平添几许古韵。四周的青山雾气苍茫,与跨溪之桥相映成趣。到李坑是不能不喝茶的,每一座小桥的两岸,准有几家茶楼,一帘茶幌、一个石桌、一柄茶壶、几张藤椅,便是一家茶楼的惬意。这里的茶,茶汤浅绿,澄澈泛青,清淡回甘,与古村的风格极为相配。坐下,喝茶,在缕缕茶香与拂面而来的樟林香气中,听老者娓娓讲述面前这座石桥的前世今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