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将开展本学期的线上家长阅读活动。本次阅读活动,我们将共读《幼小衔接指导手册(家长篇)》,探讨关于幼小衔接的几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问题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幼小衔接,家长需要做好哪些准备?请各位家长谈谈你们看完后的想法或者目前的一些做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丝竹妈妈: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利用假期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房间的物品,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等小事。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钰涵爸爸:我认为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同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学校也应该在幼小衔接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让孩子们更容易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和学校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校携手,共促发展,才能为孩子创造更加美好、更加灿烂的明天,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予恬爸爸:幼小衔接最关键的就是!家长能和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张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对应的事。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等。父母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心中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和孩子谈一谈自己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帮助孩子收集一些资料来解决困惑和担心。</p> 问题二 <p class="ql-block">家长对于幼小衔接还有哪些困惑?</p> <p class="ql-block">乐锦桐:马上上小学了,幼小衔接有没有上的必要?对于数字不敏感的孩子该怎么样教?</p> <p class="ql-block">高梓煜:现在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还是有点不放心,是否有比较好的方法来引导他?</p> <p class="ql-block">赵湉妈妈:我对幼小衔接其实是挺焦虑的,我女儿自理能力太差了,还有一些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这个学期让她在学拼音,在家呢教些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暑假准备再报个幼小衔接课程让她更好的适应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p> 教师答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根据家长提出的诸多困惑,选取了比较🈶代表性、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解答。</p> <p class="ql-block">❗如何培养幼儿的耐心?</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想要什么的时候,很想马上得到~遗憾的是生活不是这样的。做重要的事需要时间,比如学习数学、掌握一项运动、读一本小说或是创作一部杰作。</p><p class="ql-block">耐心→是指接受延迟而不烦躁的能力,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等待都是令人沮丧的,对于孩子来说,等待尤其难熬。</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培养孩子耐心的6个小诀窍:</p><p class="ql-block">1.延迟满足→孩子想要什么时,用计时器定时几分钟,让孩子明白,如果耐心等待计时器响起,合理的要求就会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2.开展活动让等待更轻松→用充实或有趣的活动来打发时间,如“读绘本、搭积木、唱歌、涂画”等等.….</p><p class="ql-block">3.表扬孩子的耐心→用正面强化孩子的耐心,当孩子做到耐心等待时,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及时给予孩子肯定与夸奖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4.理解孩子→理解正在学习有耐心的孩子,告诉孩子,你非常理解她现在的心情也知道等待并不容易。</p><p class="ql-block">5.放慢节奏→营造平静的家庭氛围。爱默生说过:“跟着自然的节奏,她的秘密是耐心”面对压力时,保持放松和冷静,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平静。</p><p class="ql-block">6.做有耐心的榜样→孩子们很聪明,善于观察,他们能读懂你的信号,催促他们就是在做不耐烦的示范,还会凶到孩子。</p><p class="ql-block">耐心是我们教给孩子最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是迈向成熟的必要技能。有了耐心,孩子们会更加灵活,会花时间动脑筋解决问题,进行辨证思考,耐心能为他们的美好生活铺平道路。</p> <p class="ql-block">如何提高幼儿的识字量?</p><p class="ql-block">认字确实很重要,孩子上了小学认字多的孩子不但阅读能力强,而且对数学的学习也有帮助,读数学题目的能力也强。无论是读题还是听课时的理解能力,认字多的孩子都有优势,特别是由此建立的学习自信,对孩子更加重要。</p><p class="ql-block">一、坚持在阅读中识字建议家长每天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间可以选择在睡前的半个小时,给孩子读喜欢的读物,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最开始进行亲子阅读时,家长要使用指读的方法,一边读,一边用手指着字,让孩子耳朵听着家长的声音,眼睛随着手指的移动而移动。只有你朗读的次数多了,当一个字重复出现在孩子的眼前时,对这个字自然就有了记忆。注意在指读时,一定要让孩子手、眼、口一致。</p><p class="ql-block">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识字识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周围环境,因为生活处处皆是学问。平时家长带孩子出门玩,看到大街上的广告牌或者路标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怎么读,并让孩子重复几遍,等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汉字时,家长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读出汉字的发音。特别是孩子喜欢的玩具、吃的零食,都可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总之,平日里凡是能够接触到汉字的地方,家长们就可以用来当做教材。</p><p class="ql-block">三、图像与文字相结合认字家长们还可以借助专业的识字书籍帮助孩子进行“识字理解”,比如利用图像跟文字相关联的“幼儿识字书”,这种书籍中图片很形象,对于3-6岁的孩子也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识字”这件事情,只要家长有时间,就可以随手拿起一样东西和孩子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对文字的兴趣,同时也高质量的陪伴了孩子。</p> <p class="ql-block">❗如何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p><p class="ql-block">1.放手让孩子去做</p><p class="ql-block">只要孩子能力所及的,即便做得不好,也放手让他去尝试。技能需要不断的练习,而且总是要经历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过程,家长不妨抓住这个机会,适当地给予引导和培养,而不是直言禁止,否则孩子尝试独立的愿望总会阻碍,他也会变得消极被动,慢慢就养成了事依赖家长的习惯。</p><p class="ql-block">2.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给孩子设定一些在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任务,并让他独立完成,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家长只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鼓励孩子,不要代替孩子去处理问题。当任务成功完成后,家长要赞扬他的成果,让孩子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p><p class="ql-block">3.做个“不完美”父母</p><p class="ql-block">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运用“示弱”方式,让孩子变得更加坚韧,敢于担负责任,同时让孩子在“帮助父母”这件事上获得成就感,变得自信和勇敢。如果父母对孩子撒个娇,适度示弱,孩子反而会变得更宽容、更富有同情心、更有爱心。</p><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孩子面对社会残酷考验的有利保障。所以说,父母一方面要给予孩子爱,另一方面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时候独立性比爱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p><p class="ql-block">阅读是识字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怎样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呢?</p><p class="ql-block">1.家长要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共同约定阅读时间。一是约定相对固定的时段,如睡前、散步后,让幼儿逐渐养成按时、按计划阅读的习惯;二是约定每次的阅读时长,学龄前的幼儿以30分钟以内的“短阅读”为主,时间不可过长,以避免视觉疲劳,损伤视力,家长可每日晚餐后抽30分钟陪伴幼儿至少阅读一本书。</p><p class="ql-block">2.布置适宜的阅读</p><p class="ql-block">环境幼儿需要良好的阅读环境,其中主要包括阅读场所、阅读氛围、阅读材料等方面。家长应和幼儿共同选购绘本书籍,一起在光线适宜、人员流动相对较少的位置打造温馨的 “小书窝”,摆放适合幼儿使用的桌椅、小沙发、取放方便的图书架等,让优美、舒适的阅读环境吸引幼儿,让阅读充满吸引力和愉悦感。除了专门的阅读区,家长还应在家中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摆上适量的书籍,让幼儿随处可见书、随手可拿书、随时可读书,让阅读成为习惯,并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了解到幼儿园与小学作息时间的不同,如何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p><p class="ql-block">【首先,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其次,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在孩子做某件事(阅读、绘画、做作业等)之前,要让他作好充分准备,明确需要完成的时间。一旦开始,就不允许以各种借口来拖延时间(如,来回走动、喝水、上厕所)。另外,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规定好时间限制,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控制时间。</p><p class="ql-block">2.安排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可以制作成打卡模式,孩子每完成一项可以打钩(或积分),增强幼儿兴趣。</p><p class="ql-block">3.作息有序与灵活调整相结合。孩子升入小学后,在作息时间上,会有许多意外的变化,为了增强孩子的适应性,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两次打破常规时间的事情,如:晚上一起外出观看夜景、休息日一起看球赛等。如果过分刻板地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孩子的适应性反而会大大降低。</p> <p class="ql-block">幼儿的心理健康如何疏导?</p><p class="ql-block">一、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首先家长自己对幼小衔接要有正确的认识,幼儿期过渡到小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角色转变,这一转变是人生发展的自然延伸,不要过度焦虑。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应该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应该具有上进心理,要有想上小学和戴上红领巾的期盼。具体可以这样做:采用语言引导鼓励用轻松的语气告诉孩子,他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开始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了;与孩子多沟通,了解他们对上小学的期盼以及担忧。用正面和美好的词语、事例介绍小学的生活,比如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自己小学时期的趣事;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及时疏解担忧情绪。平时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吃苦头”“不好好看书,小学考试就会不及格”等话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采用榜样暗示激励利用电话或线上视频,请身边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讲讲上小学愉快的经历。消除孩子对未知生活和学习的疑问、担忧和紧张心理。和孩子一起面对幼小过渡时期带来的心理不适感觉,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暗示,如:“宝贝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p><p class="ql-block">二、对小学学习充满兴趣</p><p class="ql-block">对小学学习充满兴趣求知和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本能。孩子的好奇提问就是他们主动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父母需要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等。家长们可以这样做: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和求知欲望在起作用。家长对待孩子的提问要耐心,一方面鼓励赞扬他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借助各种资源寻找答案,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不超前学习“小学化”课程或增加额外“衔接课程”,超前学习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容易拔苗助长,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阻碍孩子学习的自驱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