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解决社会救助经办过程中存在问题,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合规、及时、精准、公平,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近日,西咸新区基层工作部、财政金融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范围、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精准识别救助对象。要求各镇街要精准、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进行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其中,对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家庭,要按程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老年、残疾、未满18周岁的居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要及时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对遭遇突发事件,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而其他社会救助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然有困难的家庭或者个人,要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家庭,要及时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同时,对在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中不再符合保障条件时,要及时按程序予以退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规范社会救助认定程序。要求各镇街在办理社会救助业务时,必须严格按照申请、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审核确认等程序要求,切实把好救助审核关。在申请环节,要引导困难群众使用西安e救助平台申请救助,提高救助信息化水平,提高申办效率;在申请受理环节,要及时受理社会救助申请,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受理;在入户调查环节,要对申请社会救助对象家庭人口、收入、支出、财产以及实际生活情况开展核查;在审核确认环节,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入户调查情况,由镇街分管领导组织召开审核会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提交镇街召开会议研究,并作出书面确认决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做好社会救助公开公示工作。要求镇街在辖区内行政村、社区办公场所或居民相对聚集、醒目的位置设立固定公示栏,公示栏标题一般为“西咸新区××村(社区)社会救助信息公示栏”,公示内容包括审核公示单、长期公示名册、救助政策要点、监督举报电话等。固定公示栏要防风雨,公示内容要准确、全面,对因天气、人为等原因造成公示内容损毁、丢失的,要及时恢复。《通知》要求镇街要定期对辖区内村(社区)公示情况开展实地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公示时要注意保护救助对象的个人隐私,严禁公开与获得救助待遇无关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是加强社会救助档案管理。针对当前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要求镇街要按照“六统一”(即案卷外观统一、档案要件统一、目录编序统一、材料用纸统一、资料装订统一、柜盒摆放统一)和“一户一档”的原则,以村(社区)为单位分类管理、专柜存放。对救助审核确认档案不全、缺失的,要及时补充完善。要对档案进行扫描,逐步实现救助档案数字化。要做好资金档案管理,逐月建立资金台账,纸质版、电子版分类留存。西咸新区基层工作部将重点围绕救助对象基本信息、授权核对、入户调查、公开公示、联审联批、20个工作日内办结、书面告知等,定期对镇街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档案质量开展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是严格社会救助有关制度。要求镇街要夯实特困人员监护责任,与特困人员本人、监护人、村(居)委会签订四方监护协议,明确监护职责,督促落实月探访制度。要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常住人口5万人以内的镇街,原则上每年临时救助预算不低于5万元;常住人口5(含)-20万人的,原则上临时救助预算不低于10万元;常住人口20万(含)人以上的,原则上临时救助预算不低于20万元。要积极发挥临时救助资金作用,急难型救助资金应在审批后2个工作日内发放到人,支出型救助资金应在审批后7个工作日内发放到人。要加强救助资金管理,不得随意扩大资金使用范围,不得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而开展临时救助。要做好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数据维护,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各类救助数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是强化工作保障。要求镇街强化组织领导,定期研究部署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加强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多途径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澄清认识误区,引导公众关注、参与和支持社会救助工作。持续改进作风,坚决杜绝不催不办、不推不动,粗枝大叶、应付了事等恶习,严格规范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使用,严厉惩治“人情保”“关系保”“政策保”等违规行为,推动新区社会救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