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的心腹爱将一一杨存中

作家 钱小穆

<p class="ql-block">杨存中是杨家将后代是有铁证的,那就是杨氏宗谱。在族谱中,杨存中(后叫杨沂中)为杨业的后代(当然也是杨弘信的后代),并说他的曾祖父是杨延彬。</p> <p class="ql-block">清代赵氏家谱拍摄下来的,一个样。只有高宗晚年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杨存中忠心耿耿,被宋高宗引为心腹,在绍兴二年(1132)任命他为皇帝警卫部队的首领。</p><p class="ql-block">名义上他在韩世忠、张俊的领导之下,所部也只有5000人,但其实杨存中只对宋高宗一个人负责。</p><p class="ql-block">直到绍兴十一年,杨存中被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获得了首都卫戍部队的领导权,不受韩世忠、张俊的制约了。</p> <p class="ql-block">杨存中能够得到高宗的重用,依靠的不仅仅是他与高宗的关系,他本身亦是一位擅于带兵打仗的将领。绍兴六年(1136年),杨存中率众一万,与刘猊所部数万贼兵战斗,最终大破敌军。消息传来,高宗大喜过望,他颇为自豪的向宰相们说道:“现在你们知道我为何重用杨存中了吧。”</p><p class="ql-block">高宗一直想继续提拔杨存中,只是阻力太大,这一战得胜,高宗一股脑任命杨沂中为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不久后又兼领马步军帅,一人独揽三衙,乃为宋朝特例。</p> <p class="ql-block">杨存中执掌宿卫亲兵二十五年,这几十年间他出入宫中,是皇帝的头号宠将,权势可谓滔天。尽管杨存中本人并未嚣张跋扈,但他的恩宠还是引来旁人的不满。朝中多人相继向高宗谏言,陈述杨存中权势过大的弊害。</p> <p class="ql-block">杨存中的权势确实太大,高宗还是罢免了杨存中的官职,只进封为同安郡王,赏赐大量钱财。很明显,高宗这是夺去杨存中的兵权,但是给他留个荣华富贵的晚年。</p> <p class="ql-block">杨存中一生立功极多,晚年时还坚决反对向金国割地求和。从这一点上来说,杨存中亦是一位贤臣良将,他相比于岳飞和韩世忠的不同,只是无条件忠于赵构,对他而言,赵构比天下百姓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杨存中是忠君之人,就要唯命是从,君王永远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同理,如果岳飞也这样想,他就不会蒙冤被杀。</p><p class="ql-block"> 可见,杨存中这种“忠君”思想,更像一种愚忠,只为皇帝着想,岳飞则是忠君爱国,还为中原百姓考虑。</p><p class="ql-block">但在高宗赵构心中,杨存中才是真正的忠臣。</p><p class="ql-block">无论如何,忠君的杨存中飞黄腾达,在担任岳飞监刑官之后还被封为恭国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历史是公正的,忠君爱国的岳飞流芳百世,只忠君一人的杨存中虽然没达到遗臭千年的程度,但远没有岳飞那么风光,少有后人记得此人。</p> <p class="ql-block">我从朋友收藏的赵氏家谱上拍摄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宋史》</p><p class="ql-block">《建炎以来系年要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