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画缘 (随笔)

邓继荣的诗文、油画

<p class="ql-block">李荣洲 作</p> <p class="ql-block">李荣洲 作</p> <p class="ql-block">李荣洲 作</p> <p class="ql-block">李荣洲 作</p> <p class="ql-block">  我与溧水老县城的缘分要从四十多年前的一次活动说起,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县文化局要举办一次美术作品展览。我在当时插队落户那个公社的知青当中画画小有名气,公社便选派我参加了那次画展前的创作学习班,就在那个学习班上,我认识了李荣洲,下放干部,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的油画家。参加那次学习班人员除几名知青外,还有几名在县城里工作的美术爱好者,创作水平普遍不高。科班出身的李荣洲老师,油画功底扎实,承担着西画创作的指导工作。大家围绕在李的周围,在其悉心、细致地指导下,基本上学会从确定主题构思,到画面构图、处理明暗关系到整体设色的创作过程。那次,大家创作一批水粉画 、国画等作品,通过大家共同努力,那次画展热烈开幕了。办画展,当时在溧水县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以后,李老师被调入溧水县文化馆工作,我也在县城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溧水县中百公司从事橱窗设计工作,告别了为期五年艰苦的田间劳作。由此便可以常去李老师家求教、观其作画过程,对于一名缺乏专业训练爱好美术的青年,机会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李荣洲 作</p> <p class="ql-block">李荣洲 作</p> <p class="ql-block">李荣洲 作</p> <p class="ql-block">李荣洲 作</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溧水县文化馆在城里大街上,溧水县文工团的演员、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都住在剧场旁边大院临时搭建的屋子里。县文工团的演员,大多数都是临时抽调上来的知青。李老师和其夫人吴晶新当时三十多岁,带着女儿李芳和可爱的儿子李楠也住在那个院子里。 </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在文化馆的几年中,常带领一群热爱画画的青年,赴林场、农村采风写生,也常在晚上给文工团的演员们画速写、肖像。他毫无保留地指导大家学画画、搞创作,带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爱好者。李的夫人吴晶新善画花鸟,其婉约清丽的画风,也为人们所赞叹,并影响了县城一批爱好画国画的美术爱好者,由于他们及其他同志共同努力,一个县的美术文化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待人忠厚、诚恳,当时许多爱好画画的知青和镇上青年慕名而来,向其学习,均得到李的指导,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后来在恢复高考或其他途径,进入高校学习,并成长为高校教师、画家、雕塑家、设计师等,实现了各人的人生理想。</p><p class="ql-block"> 我工作的中百公司在城外大街,和城里大街隔着一条珍珠河,跨过河上的珍珠桥,走不了几分钟,便到李的家。当时身为临时工的我,星期天得不到休息。我总是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到李的身边,观其画画,我最初的油画基础,便是这样从李老师那里学来的。在溧水中百公司工作三年,我主要负责公司下属几家门市部面临大街的橱窗设计,和店堂内的环境布置工作,当我在商店橱窗更换新装置时,便会在橱窗里的玻璃上面挂一块大蓬布,当听到玻璃外面有人用手指铛铛地敲几下,我知道,这是李老师来了。有时因工作过忙或因出差回来,错过了食堂吃饭时间,我便会来到李的家,找吃的。那个困难的年代,与李、吴老师和睦相处,我把他们当做哥嫂,留下一段难忘的友情。在艺术上,受他们影响,为我以后成长为设计师、高校教师、画家的道路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我上调回城,在某国营制造企业先后从事过工人、技术员工作。李老师与夫人在一九七九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李担任油画教师,吴从事教务工作,我们又在南京相聚了。南京艺术学院,黄瓜园,像刚去溧水文化馆工作一样,仍然是住着简易搭建的小屋里,李的家,再次成为我求学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回城以后我在获得《经济学》大专文凭后,又获工业设计高研班学习,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搁置了我的画画梦,在以后的近三十年里,我一直从事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师,后又进入高校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邓继荣 作</p> <p class="ql-block">邓继荣 作</p> <p class="ql-block">邓继荣 作</p> <p class="ql-block">邓继荣 作</p> <p class="ql-block">  在李老师担任南艺油画专业掌门人,成为教授、著名画家那段辉煌时间,我都没有跟随他,我告别了油画,执著于艺术设计领域,埋头苦干、心无旁骛,一直到快退休的年龄,突然感到我的油画梦还没有圆,我想,我的人生归属应该属于绘画,我不能躺在以前设计成绩上睡觉,只有画画才是我生命最后栖居的家园,于是我又拿起了画笔。</p><p class="ql-block"> 我忐忑不安地敲响现在李老师的家门,像个长期没做作业的学生。南京河西月光广场高教公寓某居室。近三十年过去了,我的绘画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六十老几了,李老师还喊我小邓,我感到很亲切,李还是那么热情、随和、诚恳,并热情邀请我一起出去写生。在我得知他们的女儿从广州回家探亲,打过去电话,想会会四十几年未见的李芳。那头回话,随我们一起到皖南桃花潭玩吧,车子有空位。还是把我当成自家人,让你感动之余又有一点不过意。李就是这样的人,你对他真,他待你诚,便对你毫不设防。那几年跟随李老师先后赴内蒙包头、江西婺源、山西右玉、山东荣城等地写生,得到李老师面对面的真诚指导,尝到面对自然写生的乐趣,油画技艺在那两年内得以迅速提升,当时六十多岁的我,几年内凭十多幅作品参加市、省展览,被批准为市和省美协会员。</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外地写生,李老师驾车远行几千里不感觉到累。每次选景,爬山涉水十分辛苦,选好景以后还要坚持自己习惯站着写生,一天画八九个小时不感觉累。他忠实于现实主义、印象派的创作方法,面对自然写生,他的几乎全部作品都是现场写生的,真山实水,焕发出真实的感情。他喜欢画雨景、雪景,大雨之下,画箱边撑着把大雨伞,伞边雨水如注,脚下流水如溪,他一边高歌一边作画,忘情于山水之间。画雪景时,零下八、九度仍坚持作画,只要他想出去画,任何人劝不住。他的作品为什么那么好看,那么打动人?原因就是他面对实景画真情。</p><p class="ql-block"> 李在南艺从教三十年,以他走向自然、忠实于自然、创造心里自然的创作精神,影响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可是他从不居功自傲,称学生为学友。当有人说到某某名家曾是他学生时,他从不说培养了谁、谁,只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教过他。李老师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愿意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他不喜欢别人一味对他奉承,更希望别人真诚的批评、建议。在网络群里,因为对他的欣赏和敬重,李粉们知道他十分喜欢听意见,有时实际上也提不出什么意见,而感到无所适从。李老师十分简朴,物质生活上要求很低,他常自比老农,离不开土地,每天不到地里摸一摸就不舒坦,而他一天不画画也觉得不舒坦。李虽然在油画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但做人十分低调,他不攀缘权贵,不求功名,在他的周围集聚着一批襟怀坦白、钟情自然、献身艺术的艺术家和真诚求学的学生,在与李的交流学习中感到了生命的意义,绘画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2018年夏季我与夫人陪同李、吴夫妇共同游览了东欧七国,记录了那段友谊、浪漫之旅的难忘时刻。我现在也到了桑榆之年,仍活跃在南京油画画坛,接过老师的交给我教鞭,在金陵老年大学教授油画七年,使更多老年朋友感到生命的意义,得到绘画的快乐,我满心欢喜地与学员相处,目前就要二次退役了,生命不息对艺术的求索不止。</p><p class="ql-block"> 祝李荣洲、吴晶新老师幸福安康! </p><p class="ql-block"> 2021年 5月 1 日 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邓继荣 作</p> <p class="ql-block">邓继荣 作</p> <p class="ql-block">邓继荣 作</p> <p class="ql-block">邓继荣 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