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山下莲峰寺

思无邪

<p class="ql-block">  莲峰寺位于秦安县安伏镇伏洼村,为四合院式佛道建筑群。伏洼村又名酸刺屲,地处阳极山(安家大山)东南麓,安伏盆地西侧,其东南沟壑环绕,远望呈莲台花瓣状,莲峰寺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寺依山分三级而建,错落有致。西南两侧临崖,地势险要,南面有“之”字台阶可供登临。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四角有圆形拱门相连。经多年风雨浸蚀、天灾人祸,兴废变迁不止。今遗址有山门、山东娘娘庙、观音殿、大殿(三清殿)、山神土地庙及11株侧柏。院内殿宇肃立、古柏森森、钟罄绕梁,四时香火不断,依稀可见当年盛况。</p><p class="ql-block"> 寺最早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不可考证。据村中老人回忆,民国后期,大殿前门上方悬有云龙立方牌匾,上有“明洪武戊申年重建”及“陕西巩昌府秦州秦安”字样,其匾在土改中被焚毁,甚为可惜。</p><p class="ql-block"> 据本村伏建勋先生1985年所作《莲峰寺重修序》记载:“据民间传说,莲峰寺始建于唐,明朝洪武戊申年重建,直至清雍正年间修匾续之,清光绪年间捐银修葺,立匾数面…”</p> <p class="ql-block">  主体建筑三清大殿坐北朝南,为单檐歇山顶式样,呈五檩四间五脊六兽土木砖石结构,建筑面积90多平米。木质构件上斑驳的彩绘,让大殿更显得古朴与庄重。前有宽阔檐廊,正面为四扇大门和左右两个直棂窗,棂窗周围有竹状砖雕图案环绕,西边墙面原有《封神演义》中的陆压道君彩绘画像,东侧绘像已不可考,两侧面现俱被涂以黄泥和白灰,唯其上方顶的莲花图案得以幸存,为大殿增添了一丝丝的灵动。</p><p class="ql-block"> 殿内阴凉宽敞,有梁柱与木制构件纵横,主扶梁上嵌有云墩,椽上有青砖铺顶,结构坚固美观、浑然一体。各木质构件上皆饰以云龙图案。左右立柱上原有盘龙环绕,立柱侧面原有高1米的连底塑像两尊,分别为手持月亮的女神和手持太阳的男神。立柱后面为宝相威严、庄严肃穆的三清祖师塑像(三位为道教至高的神),迦叶、阿难两大弟子侍立两边,皆合掌恭敬、神态安详。大殿左右两侧, 罗列十殿阎王,个个横眉怒目、面色狰狞。后墙上方顶上有佛教第一护法大鹏金翅雕塑像,星睛豹眼,其翼若垂天之云。左右两侧面墙壁上方分别饰有“唐僧取经”和悉达多“太子游四门”的塑像。左右构建上悬挂有地方贤达书写的“庄严正洁”和“神恩浩荡”牌匾两面。棂窗前墙面上方悬挂有沙弥牌两面,上有绿色大字,内容不详。以上盘龙和神像等雕塑在土改期间被悉数捣毁,倾倒至西侧桥子沟中,各种法器、供器和图书典籍焚烧殆尽,壁画均涂以黄泥,两扇大门上书以毛主席语录。同时被拆毁的有西侧娘娘庙、南侧护法韦陀像和后院山神土地庙,大殿作为校舍使用,幸免于难。</p><p class="ql-block"> 甘肃天水、秦安一带,遗留了许多伏羲、女娲的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秦安一直具有“羲里娲乡”之称。安伏川位于秦安县城北三十里,汉代称“小坑川”,据说为成纪县县治所在地,在安伏川周边,以伏姓人命名的地名有伏家川、伏家洼、伏家湾和伏家峡等,伏姓人口将近万人,相传为伏羲后裔。《补史记·三皇本纪》载:“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功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成纪水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太昊伏羲所生也。”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成纪”有“成一纪之元”的意思,即华胥氏怀孕十二个月生下伏羲。汉代成纪县即现秦安县北部,据民间伏羲文化研究家伏天永《伏羲圣地探究》:伏羲诞生于安伏川西北的大地莲花台上,即伏洼村。显清峡位于伏家川北端,葫芦河穿峡而过,冲击出安伏盆地,显亲峡相传为伏羲女娲滚石成亲的地方。闻一多《伏羲考》:“伏羲女娲莫不就是葫芦的化身。”先民对葫芦如此崇敬,这是因为伏羲女娲依葫芦而得救并合婚繁衍人类,又因葫芦多子,所以葫芦与先民生育观念息息相关。种种资料和迹象表明,伏家川一带是伏羲、女娲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水经注·渭水》记载:“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清道光年间《秦安县志》认为,《水经注》“所云‘北山’今县北三十里阳极山”。据《秦安县志》(1990年—2010年版)记载:“石宕水在安伏乡伏家洼之北山,女娲祠位于伏家洼堡子梁的庙湾里,有庙曰“女娲宫”,庙毁后迁至伏家洼村。”莲峰寺里的太阳神和月亮神即伏羲和女娲,总称为“日月光普照佛祖”。20世纪70年代在修建水平梯田时,庙湾里发现了大量的大青砖和筒瓦。2004年在修建水塔时,发现了圆门状的土窑,敲之有回响,这一系列发现为庙湾里曾经有过庙宇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印证了庙湾为莲峰寺原址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下院东侧为山东娘娘庙,娘娘为伏洼、汪岩两村的方神(指主管一村或一方各种事物的神祇),《文选·班固》:“山灵护野,属御方神。”其名讳不可考,据说为杨家沟老头湾(属显清川,距伏家洼20华里)一农家女,曾由哥嫂做主,与山东定有婚约。后因哥嫂虐待和逼婚而离家出走,沿葫芦河溯游而上至阳极山南麓,这里地势开阔,山间清泉流淌,沟壑花草飘香,清幽一如人间仙境,遂羽化为神(其两姊妹人也相继羽化,分别座于杨家沟和陕西大槐树村,杨家沟人修墓以纪念,称“塔儿坟”,遗址至今残存。据说“文革”期间,有人欲破坏其地宫,发现有白蛇缠于其棺木之上,以为是娘娘显灵,其墓才得以幸存)。山东娘娘羽化后,安家大山下祥瑞不断,四方土地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感念其恩泽,就建起庙宇,树碑塑像,焚香敬供,四时朝拜。</p> <p class="ql-block">  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一直盛传着“石胎泥塑”的故事。很久以前,伏家洼村东一里的山涧有清泉一眼,为村民世代取水之地。一天夜里,相邻的堡子梁发生山崩(曳山),巨大的声响惊醒了沉睡中的村民。次日,有乡民在取水的路上发现了状如佛爷的顽石一枚,甚为惊喜,因为堡子梁为黄土岭,四周并无石质山体,遂视为异物,带回家中珍藏。本村乡贤伏大老爷素有善心,常散家资以施乡邻,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他听说此事,便将“佛爷石”请回家中供奉起来,早晚焚香叩拜。有天夜里,有菩萨向其托梦,愿就近入佛寺,护祐一方乡民。原来,此石长期补天地之灵气、受人膜拜而有了灵性,乃观音菩萨化身。遂为其重塑金身,选一良辰吉日,送至莲峰寺大殿,接受村民膜拜。爷(同“曳”)山沟地名由此得来。观音娘娘护佑一方百姓,常施恩惠。百姓口口相传,清末民初某年夏月,秦安城北一带大旱,数月无雨,庄稼枯死、人心恐惶。本村乡民齐聚庙宇,叩拜观音菩萨,呼吁菩萨早降甘霖以救万民。次日未时,烈日当空,有红云一朵,自杨家豁岘升起,云随风走,直指伏家洼地界,化为硕大黑云一片,顷刻间暴雨如注,达半个时辰,至申时,云收雨散。百姓为酬谢菩萨护佑之恩,为其奉赠万民伞。并请地方贤达、晚清名臣安维峻(伏洼村为其内亲舅爷家)题写了八个大字:“慈雲普護,惠澤单敷”(译: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广布恩泽),此伞在土改期间一并被毁。1986年,为继承文化遗产、祈求民福,重制</p><p class="ql-block">万民伞,里层由桃红纱绸扎制,最下面有一圈黄色丝编的流苏,四方八卦用金丝绣着 “慈雲普護,惠澤单敷”八个大字,系本县著名书法家王元喜手迹,中间点缀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刺绣图案,周边是几百位老百姓的姓名,整洁排列。外罩一层浅绿色丝纱,伞下有精美木座可以盛放,整个伞大气庄严、吉祥喜庆,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终于重现天日。</p> <p class="ql-block">  注:安维峻,(1854一1925),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神明川(西川农民村)人。1894年甲午战争中,因上奏《请诛李鸿章疏》而名震朝纲、以言获罪,被革职赎罪。乌里雅苏台参赛大臣志锐赠以“陇上铁汉”印章,后世遂誉为“陇上铁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事记】</p><p class="ql-block">1.明洪武戊申年(公元1368)年重建</p><p class="ql-block">2.雍正及光绪年间相继修葺悬匾</p><p class="ql-block">3.民国九年(1920年)海原大地震中,三清殿“唐僧取经”主题塑像损坏严重,部分掉落。</p><p class="ql-block">4.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安伏下辖7保,大多以地方寺庙命名,其中莲峰保辖6庄(伏湾、温湾、麻湾、老湾等)。</p><p class="ql-block">5.土改期间(1950年—1952年),拆除娘娘庙(内有三宵娘娘塑像)、韦陀像及后院土台上的山神土地庙,捣毁除山东娘娘、观音菩萨之外的所有神像,所有的牌匾、法器供器及图书表册被毁,大殿内外彩绘壁画被涂以黄泥,移除大殿东侧墓地一处(相传其为建寺殚精竭虑、殿成而身亡,其名讳、生平皆不可考)修建“新教室”一间,娘娘庙址也修新建办公室数间。同一时期,村学由寺巷道迁入寺内。</p><p class="ql-block">6.1964/1972?大队花240元人民币(从县财政局安伏财务所)购得部分寺产(原为公产),(其中大殿200元、山东庙30元、山门10元。11棵古柏也在八十年代购得,日期不详)</p><p class="ql-block">7.1973到1974年,因村学选定新址,陆续拆除了三官庙(三官为道教中掌管天府、地府、海洋三界的神,地位崇高,通常认为是尧、舜和禹)及“新教室”、办公室等,其砖木材料等用于建新校舍</p><p class="ql-block">8.1985年,村民自发捐款对大殿结瓦维修,1986年7月,重制万民伞。全村人敲锣打鼓,出动十几辆手扶拖拉机,从黑土地迎回观音菩萨、山东娘娘、山神土地爷(山神土地庙牌位上有牛王、马王、水草大王、山神、土地爷、鬼师判官诸神,为本邑王尹马河马家马绒骥绘制),盛况空前,后经“化妆接神”,三神同奉于下院山东娘娘庙。</p><p class="ql-block">9.2000年左右为四合院修建围墙和后院简易山门。</p><p class="ql-block">10.2004年,两庄人(伏洼为主愿、汪岩为随愿)捐款捐工,加固庙崖,(挖掘出大量铜瓦、琉璃、青砖,发现两处烧制灰窑)。在大殿侧新建观音殿(观音最早在大殿座、1920年大地震后坐山东庙),扩建下院山东娘娘庙,在戏场土台下重建山神土地庙,从此分三处供奉。</p><p class="ql-block">11.2006年,从天水请回弥勒佛一座,供奉于照壁背面(山门正对面)。</p><p class="ql-block">12.2008年左右,秦安电视台对莲峰寺进行宣传报道。</p><p class="ql-block">13.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大殿墙面出现裂隙。</p><p class="ql-block">14.2009年5月,秦安县文物局将蓬峰寺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举行了立碑仪式。</p><p class="ql-block">15.2022年6月,秦安县森林与草原局对寺内11株侧柏进行测定,确定为“秦安古树”(树龄200-300年),进行编号和挂牌保护,并于同年由政协秦安县委员会编入《秦安古树》一书。</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村之有庙也,犹国之有社稷也。社稷为一国之主,而庙为一村之主。”“邨之有庙,以为春祈秋报之所,”“为士民瞻拜之所,”“为村民祈雨之所。”莲峰寺历史悠久,为秦安地区典型的含儒释道与封建迷信为一体的民间宗教文化场所,充分体现了本地先民多神崇拜的特点,是千百年来小农经济下民众的信仰源泉,深刻影响了一代代先民的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和礼仪习俗。以神化人,使人向善,成为传统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秦安人淳朴向善,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p><p class="ql-block"> 土改后,莲峰寺经历了多次破坏,险遭灭顶之灾,三十多年中,观音菩萨和山东娘娘先后被秘密保护于堡壕后高窑、民宅、东北硬湾等地,文革前又迁至黑土地,一路颠沛流离,受屈蒙尘,其命运让人唏嘘,幸赖有识之士奋力保护,得以保全,成为周边地区唯一未被“解放”的神祇,让人欣慰。</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以来,传统寺庙文化逐渐回归,高古而通俗的秦安小曲、热闹非凡的社火表演描绘着世间百态,讲述着万千故事。二月为春社,粗狂高亢、雅俗共赏的皮影戏声回荡在村庄的每个角落。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丰收的人们不忘感谢土地神与五谷神,要请司公进行酬神打醮仪式,村民通过烧香许愿、抽签算卦、挂匾进袍等方式,歌颂神的功德,祈求神的保护。每逢春秋庙会,热闹非凡的神场和戏院便成为大人小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一代代伏洼子民挥之不去的记忆。因为这里有我们的根,浸润在血脉里流淌,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归宿…</p> <p class="ql-block">附1:对联摘录</p><p class="ql-block">古寺北倚安家大山山乡巨变人杰地灵近绕秦晋公路路通三江喜佳处</p><p class="ql-block">宝刹南临玉钟幽峡峡谷腾瑞物阜民丰远含葫芦曲水水天一色歌盛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莲峰奇观属一景 </p><p class="ql-block">古寺胜地基三台 横批:莲峰春晚</p><p class="ql-block">----山门联</p><p class="ql-block">榛柱传文法雨洗尘开胜境 </p><p class="ql-block">莲峰载史佛风扬善渡慈航 横批:莲峰胜境</p><p class="ql-block">----大殿联1 </p><p class="ql-block">灵光凝蒿木①苍柏耸翠秀宝殿</p><p class="ql-block">瑞龙盘榛柱紫荆堆红映莲峰 </p><p class="ql-block">----大殿联2</p><p class="ql-block">紫竹坐清风吹开霞雾千年绕</p><p class="ql-block">玉瓶注法雨酒遍乾坤万户春</p><p class="ql-block"> ----观音菩萨殿联</p><p class="ql-block">显清仙姑化道广惠邹鲁地</p><p class="ql-block">義里黎庶朝圣弘扬秦陇风②</p><p class="ql-block"> ---- 山东娘娘庙联</p><p class="ql-block">一览兼收全邨景</p><p class="ql-block">再登可赏四时春 横批:乐到莲峰</p><p class="ql-block"> ----照壁背面联 </p><p class="ql-block">山神有感山川应</p><p class="ql-block">土地无私地物丰 横批:威镇一方</p><p class="ql-block"> ----山神土地庙联</p><p class="ql-block">注:①莲峰寺大殿檐廊下木柱乃衔接而成,柱面粗狂沧桑,村民世代相传其为蒿草生长而成,反映了村民对古寺的崇拜之情。</p><p class="ql-block">②秦安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出过许多文化名人,故称“小邹鲁”。秦安地处陇山之右,秦人安居,故称秦安。</p><p class="ql-block">附1:</p><p class="ql-block"> 莲峰寺维修序</p><p class="ql-block"> 莲峰寺者,伏家屲(古地名酸刺屲)一大景观也。寺庙因地势呈莲花型而得,寺为四合院式建筑。正殿为三清宝殿,呈双檐五檩四间五脊六兽土木砖结构。东为三圣同仁殿,西为三宵娘娘殿,南为护法韦陀殿,殿下院东为观音菩萨、山东娘娘殿,寺背后北土台上为山神庙(除正殿和下院东殿现存外,其余均毁)。寺由何时所见,因无史料可靠,不得而知。据民间传说,始建于唐朝,明朝洪武戊申年重建,直至清雍正年间修匾续之,清光绪年间捐银修葺,立匾数面,刻名记之,民国九年地震后又维修悬匾以铭,兹因现存两殿及山门年久失修,雨淋殿漏多处塌坏,一庄人等为了保护古迹,考查伏家屲历史的变迁,研究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和建筑艺术,自愿捐款,于一九八五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维修本寺,现已竣工,修牌以记之。</p><p class="ql-block">随愿心名单略</p><p class="ql-block">公元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八日谷旦</p><p class="ql-block">附2:</p><p class="ql-block"> 莲峰寺翻修新建殿庙功德匾</p><p class="ql-block"> 山东娘娘、观音菩萨、山神土地数年同奉一庙,由于年久失修,神灵蒙尘,一社信众难安,为保护古迹,弘扬传统佛道文化,肃维神尊、祈求民福、延盛烟霞,冀保四时宴清图,图佑一社升平,承前人遗风,扬今人壮举,续后人善果,时值政通人、经济繁荣之际,一社信众解囊捐资,踊跃捐工,伏洼村民主愿,汪岩村民为随愿,亦有众多工作于异地者,或沐恩浴泽者远道来电,寄款表示支持,于二零零四年岁次甲申仲春加固庙崖,并与同年孟冬翻修扩建山东娘娘庙、新建观音菩萨殿、重建山神土地庙。修缮彩绘已竣工,圣像各祀其殿庙受供。寺茂增辉,殿庙添彩。为彰捐资者其工,特书匾以记之。</p><p class="ql-block">随愿名单及捐资数额略</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零零七年岁次丁亥二月十九日谷旦立匾</p><p class="ql-block">以上两篇碑文皆为伏建勋老师撰文并手书</p> <p class="ql-block">附:伏建勋老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天水秦安伏洼村人,生于1940年,60年代初就读于天水师范学校(现天水师院,时在伏羲庙校区),中学退休教师。幼聪慧,善勤学,为人沉稳,性格温和宽厚,文笔佳,熟悉地方掌故。对民间对联文化(春联、婚庆联、乔迁联、哀挽追念祭祀墓碑联、贺寿联、寺庙联等)有较深研究。工于书画,尤善隶书,其书体章法严谨、笔力雄混,古拙大气,自成风格。坚持为庙会和乡民义务书写各种对联,几十年如一日,虽年事已高,仍笔耕不辍,安伏镇一代留有口碑。曾自编有《联墨缘》、《实用对联集锦》等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伏建林,秦安伏家洼四房份人。80后基层教育工作者、地方文史爱好者,关注乡村文明的历史与走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