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泉禅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占地1万平方米,在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在此驻军,为了解决将士的粮食加工问题,军队出资白银贰佰肆拾两在清泉山河谷湍流之处购置水车石磨两盘,自此这里便成了当地驻军和周边百姓磨面粉的去处,百姓则以水磨沟冠名此处。到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侍学士纪昀受到亲家两淮盐政卢见增的牵连而受到贬谪。同年十月被发配至乌鲁木齐。由于纪晓岚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所以即便遣戍赎罪中,也依旧受到了当地官员的优待。同年冬季,他便在水磨沟游玩,并留有诗句,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冷冷;游人倘有风沂兴,只向将军借幔亭。</p><p class="ql-block">遥望寺庙的钟鼓楼,不远处的山丘上被白雪覆盖。红色的塔楼在暖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耀眼。这座寺庙起建于1988年,至2000年建好,后政府从陕西西安大慈恩寺迎请寂仁法师及其僧团入住清泉寺。寂仁法师俗名罗启,1972年生人,十二岁皈依佛门,十六岁在五台山碧山寺出家。</p><p class="ql-block">1989年重建,有大雄宝殿、地藏菩萨殿、观音殿、天王殿、钟楼、鼓楼、药师七佛殿、祖师殿、文殊殿、伽蓝殿</p><p class="ql-block">其中大雄宝殿,“大雄”就是指“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大雄宝殿是佛教徒早晚课、法会时、皈依、受戒等佛事活动的场所!供奉着前面三尊大佛:阿弥陀佛、释迦摩尼佛、消灾延寿药师佛,后面海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左右两边都是十八罗汉,中间有幢,上面是《楞严咒》,《楞严咒》是《楞严经》的一部分,是佛弟子早课的主要内容部分!《楞严经》流入我国还有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剖臂藏经的故事:楞严经怎么传译到中国来的?什么时间传到中国来的?哪个大德、哪个祖师翻译的?所传译的时年。就是楞严经到我们东土来,哪位大德传来的,同时在什么时间传来的。这部经是在唐中宗时代传到中国来的,就是武则天的下一代。在历史上叫神龙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开始译这部经,把印度的话翻成我们中国话。翻译的人主要的,一个译场不是一个两个,很多的大德共同翻译的。</p><p class="ql-block">印度的和尚、出家人到中国来,他来学中国的经典,看见智者大师所立的三观,他认为跟楞严经相当的符合,义理、观义都相符合。他就向智者大师讲过楞严经,因此智者大师就对着西方拜,就是智者大师对西方拜,求见此经。智者大师拜了好长时间?拜了十八年,没有见到,没人把这部经带来。等到智者大师圆寂之后,这部经才东传。但是般剌密帝尊者怎么把这部经带出来翻译的?他的国家是严格的限制的不准翻,这种经不准出国,不许带。般剌密帝尊者他要把这部经带到中国来宣传,他的志向很坚固的,他就想种种方法,把经抄到那个极细的绢纸内,就是拿毛织的那种绢,极细的极细的毛绢,把他的臂拿刀划开,把这个经书藏到这个臂里,再把它缝上。等这臂长好了,看不出来了,谁知道他膀臂里头带一部经?这样子才出国。到了中国,再把臂划开,再把这个经取出来。刚到中国来的时候,到了广州,就是现在的广东,他要想把这部经翻成中文,他不懂,那得有中国人。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宰相房融,中宗时代的宰相房融,被朝廷贬到广州。那他遇到这个经了,他就跟般剌密帝尊者合作,由他来翻译成中文。这是翻经的过程。但是光经典到了不行呀,还得要会说印度话,能够说中国话,两个相翻,才能翻得成。因此咱们后来的人,看一切经的时候,感觉很容易;其实古来人翻译这个经的时候,都经过很多艰难困苦。图片我记得义净三藏法师说过这个,作一首诗赞叹这个,“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按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在旱海里头沙漠里头走,太阳热得不得了,中午温度好几十度,晚上就凉下来了,夜间寒度也是好几十度,在这样的困难艰险,所以去一百个人,回来十个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墙壁塑像中心是观世音菩萨,菩萨站立在浪潮鳌头之上,象征菩萨游弋在世俗苦海中,发大慈悲心普度众生。左手边有善财童子,讲述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了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指引下,参访五十三个善知识的过程,通过参访与修行,最终证得正等正觉的菩提心。这是华严经中的经变塑像。同时还有法华经中龙女得道的故事。观音上方有悉达多太子雪山苦行修炼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塑像的形式,将经文中的故事展现出来,使得信众在右旋巡礼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佛法思想的熏陶。</p><p class="ql-block">殿内两侧各供金身罗汉九尊,共十八罗汉造像。主尊两侧为法座是狮子的文殊菩萨和骑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佛陀身后是海岛观音墙壁塑像</p> <p class="ql-block">《大藏经》记载韦陀菩萨生于农历六月初三日,常在娑婆 世界,拥三洲大法轮,一十八世为将军身,五十四世为宰相,造亭接众一百二十所,开井一百三十口,造僧袈裟及碧树钵八百万,设僧尼浴池,砌大路四十八条,造佛寺四十六所。</p><p class="ql-block">每世造旃(zhān)檀香佛一千尊,高丈六尺,每尊佛前造金宝塔一座,各高七尺;每世造《大藏经》一百藏。一十七世为真童身。宝华琉璃佛会上成道,号普眼菩萨;释迦佛会上,名真童身菩萨。手持金刚宝杵重八万四千斤,金刚不坏身,发大誓愿,佛佛出世拥护佛法。</p><p class="ql-block">头戴凤翅兜鍪(móu)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金锁子甲。若人发愿造印图文一张,乃至千万张,无病延年,菩提心不退,功德无量矣!</p><p class="ql-block">《悲华经》说:韦陀菩萨在过去世跟释迦牟尼佛等同为兄弟。过去劫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同为兄弟,千子学 佛后各个发愿,当时的韦陀菩萨听了他们的发愿后就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护持你们,等你们全部成佛之后,我最后一个成 佛。”</p><p class="ql-block">后来转轮圣王的千子成为我们贤劫的千佛,释迦牟尼佛为第四尊,韦陀菩萨护持完九百九十九尊 佛后,将会是贤劫最后一尊佛,楼至 佛。</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韦陀菩萨誓弘深。 摧邪辅正化群萌。</p><p class="ql-block">赤子之心护佛教。 甘心护法作天神。</p><p class="ql-block">金甲威严丈夫相。 手执宝杵镇魔军。</p><p class="ql-block">贤劫诸佛皆护持。 楼至如来道果成。</p><p class="ql-block">集庄严、威武、慈悲一身的韦陀(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p><p class="ql-block">韦陀菩萨是护持正法的一位大菩萨,“顶天立地擎金杵,愿为龙华助转轮”。</p><p class="ql-block">韦陀菩萨是佛 陀的护法,也是佛 法的护法,也护修行佛 法的众生,寺庙都会供 奉韦陀尊天菩萨,职责是护法安僧。他面如童子,表示对佛教怀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刚降 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辅正、除魔卫道。</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供奉韦陀,是立于天王殿弥勒佛的背后,面对大雄宝殿,两眼注视着大雄宝殿前面的灵塔,守护塔内的佛骨与舍利子,以防邪魔前来偷盗。另外也保护在寺内的出家人,以护持佛 法。</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佛 寺伽蓝之建立,必安奉韦陀尊者以镇守道场。韦陀的佛 像皆为头戴兽头盔,腰扎革带之装束,手持金刚杵,且有两种姿态:一是双手合掌捧杵,二是以手按杵据地。双手合掌捧杵为接待之意,凡四方游僧前来挂单,必受供养。以手按杵据地,游僧看见韦陀此状,便知此佛 寺不接待外来僧 家。</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供奉着弥勒佛、韦陀菩萨、四大天王!</p><p class="ql-block">弥勒菩萨在大乘佛教中是未来世宗释迦摩尼的继任者,所以也被称为未来佛。早期弥勒菩萨的法相在魏晋前都是交脚而坐清瘦高挑的菩萨相。唐玄奘万里迢迢去西天求取真经,所谓真经便是弥勒菩萨传承的瑜伽师地论。该经文讲述了佛法修行的十七种境界。弥勒信仰在魏晋隋唐时最为兴盛。</p><p class="ql-block">盛唐后的五代后梁时期,在明州(宁波)出现一位体胖腹大、身背布袋、四处行乞传法的大和尚。众人不知大和尚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他要去何方。只知道大和尚性空而又有具般若智慧,无论何时都以笑容面对世人,解说佛法解答疑惑简明而清明,为世人所称颂,称其为布袋和尚。大和尚在圆寂时留有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世人便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生,所以汉传佛教中弥勒佛的法相便成了大腹便便,开口便笑的模样。布袋空空,心腹空空,不正是诸法空相的代表吗,开口便笑,时时欢喜,不正是乐善好施的法门吗?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告诉我们要心大量宽,心大福大!有量即是福,无嗔即无祸!</p> <p class="ql-block">祖师殿一般供奉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是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师。其他宗派的祖师殿供奉自己的开山祖师。</p> <p class="ql-block">伽蓝殿:里面供着关羽。佛教寺院出现关羽,头束高发髻,扎天青色围巾,丹凤眼,高挑剑眉,髭须修长随风飘舞,身着绿色长袍,粉色披肩,法相庄严肃穆,头后有火焰纹头光和身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传说隋文帝时代,天台宗智凯大师驻锡荆州,准备在玉泉山创建弘法道场,一日修行入定中,见到无头关羽带妖魔索头,智凯大师便在入定中为其说法,关公顿悟后,大师为其授戒,从此关公便成为佛门护法伽蓝菩萨。自此关公图像也出现在了佛教寺院当中。</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为何有千手观音呢?为何有千眼?</p><p class="ql-block">妙善一行来到古木掩映下的火珠山上继续修行。三年后,其父妙庄王突患怪病,百药无效,病入膏肓。国师说,大王的病须尚未婚配的亲生骨肉的手眼作药引才可治愈。想起三年前葬身火海的妙善,妙庄王夫妇悔不当初。</p><p class="ql-block">正在这时,宫门卫兵报告,说有一仙人携一道童声言道行高深,自己的手眼与大王亲身骨肉等同,也能治好大王的病。大王喜出望外,急忙相请。卫兵回来时,仙人已将双目抠出,又自断左手扬长而去,早已不见了蹤影。宝严娘娘接过手眼,一眼看到左手心的胎记,骤然恸哭起来。这是妙善公主的左手! 妙善没有被烧死,还活在这个世间,还是妙善最孝,不忌恨父母火烧白雀寺,还舍身救父!</p><p class="ql-block">妙庄王的病好了,妙善公主也圆寂了。妙庄王痛哭道“朕之无道,乃令我女至死手眼不全,愿天地神灵,令吾儿复活,枯眼重生,断臂复完。”妙庄王话音刚落,天地一时光芒四射,妙善随即手眼完具。</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图片 观音成道</p><p class="ql-block">妙善之孝心感动天地,功德圆满,得道之际,化作观世音菩萨之相,</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又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无始以来,地藏王菩萨行愿无穷,誓度六道众生!“成佛”是所有修行人的终极目标,但地藏王菩萨发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要把众生度尽,方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佛”!地藏王菩萨世世为众生服务,做众生功德主,“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 震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 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 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 做大证明功德主大悲 大愿 大圣 大慈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甘愿为众生做“功德主”!功德主是什么?就是众生犯错本应众生受罪,地藏菩萨却愿意为众生受罪,愿意为众生买单!就像我们闯了祸,父母要为我们受过!承担责任!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p><p class="ql-block">!地藏王菩萨功德巍巍,《地藏经》十二卷“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花、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花、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