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特窟45号窟在敦煌博物馆以及北京的【文明的印记】展览上都有一比一原物复制件,这两个复制件我都看过,但比起真窟还是不可同日而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5窟入口和甬道长期被流沙掩埋,故鲜少人为破坏,保存现状较好,为莫高窟唐代代表性洞窟之一。洞窟西壁佛龛内现留存有彩塑七身,佛陀(释迦牟尼)坐于须弥座上说法;两边随侍弟子、菩萨,以及天王等众围绕听法。 正中的她眉眼下垂俯瞰众生,慈悲的注视人间的一切,身结半趺伽坐,右手结无畏印,左手置膝上,脸型丰满圆润,神态庄严肃穆、慈悲安详,菩萨塑像的衣着非常精美,衣纹轻柔贴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菩萨左侧塑造一个经历过人世的苦难,资历高深、精研佛法、思想深邃、高僧大德的迦叶形象。他衣襟敞开胸部排骨毕现,面部坚毅,两腮塌陷刻画出他求法苦修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侧的弟子名阿难,面目英朗俊秀,身姿向前微倾,天真恭顺又睿智多闻的一位年轻僧人立现眼前,他头倾向佛祖仔细在聆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势至菩萨,头顶高高的发髻,面带微笑,温婉慈祥,袒露上身,肌肤洁白如玉,斜披的飘带以及华美的长裙,一波三折的S形躯体是典型的盛唐范式,体态婀娜多姿,既超凡脱俗,又雍容华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陀左侧菩萨背后墙上画的菩萨简单几笔一个面部丰韵,神态安详的菩萨就跃然墙上,艺术水平极为高超,真是神来之笔。要不留心去看,还就是错过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叫我们跪于拜佛的蒲团上,他慢慢把门关上,整个洞窟黢黑,门慢慢开启,光线射入洞窟照在佛窟上,抬头一望,五位佛像似乎都用目光注视着你,直入内心,十分震撼。这种力量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加持’,加持一词是梵语。就是有一种力量使你受到挟持。加附佛力于信者,使信者受授其佛力,只有在蒲团跪拜的位置才能有这种感受。</p><p class="ql-block"> 敦煌博物馆有45窟的复制品,我跪在跪拜的位置拍了一张,感觉佛陀的视线是对着你的,但是两天王目光似乎有些漂移。仍然没有在洞窟中跪在原件的前面那种直入心灵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出彩塑的塑造者极为用心,造型手法极为高超,可谓登峰造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5窟建于公元8世纪中期(750-760),属于特窟老大哥地位!1260年前唐代原作塑像,绘塑结合。在莫高窟能保留原作而不是清代重塑的只有100来尊,其中没有经过任何朝代修复且也没有研究员任何上手痕迹的只此一组,所以说这组塑像在敦煌石窟群里是无人出其右!中间是世尊释伽牟尼,左右两侧是大弟子迦叶, 小弟子阿难,佛祖右侧是普贤菩萨,对面是文殊,最外侧是两尊天王像。每一尊塑像都是单独离开墙面的个体,通身圆雕,可以任意角度观赏。讲解员重点介绍了其菩萨都是男性,男生女相,做成美人菩萨目的其一是方便大家闺秀在闺阁之中供养菩萨,其二是女性的阴柔之美便于亲近众生。(解说员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