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守锷的父亲屠维屏

匯成書苑

<p class="ql-block">  屠守锷出生于1917年12月南浔,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硕士学位。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从技术上主持制定了我国弹道导弹发展的“八年四弹”计划,曾担任中国第一代洲际导弹“东风5号”总设计师、“长征2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长二捆”技术总顾问。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0年获首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p class="ql-block"> 而在目前搜索引擎十分强大的情况下,屠守锷的父亲屠维屏,他的资料仅见只字片语,语焉不详,笔者试着从故纸堆里找到一些,整理成篇,向我们的为国铸“长剑”的英雄屠守锷致敬!</p> <p class="ql-block">  屠维屏,谱名维坪,字黻青,号辅清,行三。光绪丁丑年(1877)正月十四生,湖州府学附生,世居淤溪双月湾。20岁就中式光绪丁酉(1897)科浙江乡试举人。这么小的年龄中举,离不开他家庭的影响,他的生父为淤溪双月湾屠氏十二世宗辉(字筠堤,国学生),生母为南浔张氏敕封儒林郎候选布政使司经历、国学生五云公(讳椎箴)次女。𠻸父屠宗烺(字亮甫,敕授儒林郎候选布政使司理问、国学生),𠻸母吴氏震泽俊甫公(讳国英)次女,敕封安人。可谓书香门第而不为过,然他夫人家也不遑多让,岳父为藏谷桥王氏国学生子严公(讳枚),妻兄为国学生(讳书绅),妻弟为业儒名庆绅、名福绅。而屠维屏自己,在他40岁的时候,才生了老三屠守锷,因此也对屠守锷的教育更加重视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周庆云辑《南浔志》第二十七卷选举中所记: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屠维屏,乌程籍字黻青,号辅清。与浙江乡试硃卷相互对应。</p> <p class="ql-block">  屠维屏的聪明才智,在他乡试硃卷上一目了然,钦命四书诗题第一试题主考批语:气体清华,笔情和美,驾轻就熟,水到渠成,提笔尤摇曳有致。第二试题主考批语:机圆局整,气足词酣。第三题 主考批语:应弦合拍,笔舞墨歌,有熟极而流之妙。</p><p class="ql-block"> 第四题:赋得又见承平大有年(得年字五言八韵)海宇方无事,坤成启盛筵。承平曾纪瑞,大有又书年。洗甲销金铁,由庚协管弦。易占交泰卦,诗奏屡丰篇。永息烽烟警,频消水旱愆。凤鸣欣再卜,鱼梦说重圆。户已仓箱足,声仍雅颂宣。试吟苏轼句,击壤乐尧天。主考批语:工整流利,俊逸清新。</p> <p class="ql-block">  1907年秋,本镇禁烟局成立,又筹得禁烟经费千余元,南浔教育普及社租赁东华家弄民房,开办第二小学堂,屠维屏为首任校长,正是他而立之年。</p><p class="ql-block"> 沈焜在《陈君桂题传》中记载:尝与徐麟年(字景穆,号玉台,徐迟祖父)、蒋锡纶(字景庐,号桐生)、邱也迟辈,结江村吟社于园中,和于唱喁,一时称盛。这是陈诗首次在新建的颖园内吟诗结社,大约在光绪元年(1875),那时屠维屏还未出生。</p><p class="ql-block"> 沈焜又记:宣统初元(1909),余自苏移砚浔川,复与蔡翰题、蒋词仙、管轩裳、屠辅清、蒋殿襄诸君续江村之集,仍假颖园为觞咏地。此时屠维屏已32岁。</p><p class="ql-block"> 为何要把二次江村结社说清呢?因为好多资料上把屠维屏列入首次结社的诗人之一了,且首次结社中徐迟的爷爷徐麟年,正是屠维屏的受业恩师之一,师生前后皆是吟社成员,当是浔镇诗坛之佳话,亦为本乡文脉赓续之力证。</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辛亥革命后,我们看到,屠维屏开始走上南浔镇上的政治舞台,更是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公益慈善事业。</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年(1913)正式成立南浔镇自治会,会址设于原通判署。屠维屏被推举为副委员(相当于现在的副镇长),与同仁一起掌理地方公产、捐税和日常公务,至1927年废自治会。</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年(1914),屠维屏恩师徐麟年的儿子徐一冰(亦是徐迟先生的父亲),变卖私人财产创设贫儿教养院,院址在洗粉兜慈阴庵旧址,徐一冰任院长,屠维屏任院董之一。</p> <p class="ql-block">  张和孚《南浔小志》载:养老院在毓秀桥北堍巡检署旧址,民国七年(1918)四月,本镇自治委员屠维屏、张维熊等呈准创办,并由绅商乐助基本金27600元,存典生息,更募常年经费以辅助所需经费之不足。据1932年浔中附小师生的《南浔研究》调查,院长即为屠辅清(维屏)先生。民国二十六年(1937)沦陷后停办。而《南浔镇养老院征信录序》,正是由屠维屏在民国八年(1919)七月所作。他在序中所记养老院始建之缘由:昔者,孔子以老安少怀为志;孟子谓:老而鳏、寡、独者,幼而孤者,天下之穷民,文王发政施仁,所必先由是观之。老也少也,固不容歧视,而况均为无告者耶。南浔镇向有育婴堂,少怀之道既略尽美,独于茕茕无依之老者阙焉,无以安之,吾恐穷檐僻巷之中,有饥寒交迫,呼吁无门,而憔悴、而病困、而至于亡者,言念及此,怎能不恻然动于中乎?吾镇诸君子所以有创设养老院之议,一唱众和……。他在序中又对镇慈善事业提出:吾镇素号殷实,又多开敏练达之士,若能联袂而至,择善而从,各本其所心得,从而提倡实业,灌输教育,以福我一方,其收效之大且远,又岂慈善事业所可同日语哉……。此序情真意切溢于言表,对于当今的公益事业也有所启迪。</p> <p class="ql-block">  吴兴许文𣿰撰于民国十八年(1929)的《重建吴兴城东頔塘记》中写到:…民国十一年(1922)冬,开会于湖城,成立塘工董事会,于上海、湖城、南浔各设一事务所,以便接洽…,浔所庞元浩,屠维屏,张维熊,金熙,庄赓云诸人,负责购地而外,兼督工作并收支事宜也。三所之中唯浔所工作量最大。浔所同仁任劳任怨,为如期完工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完工后为纪念这一盛事,他们把《重建吴兴城东頔塘记》刻成碑,并护碑立亭于旧馆頔塘北岸边,在亭柱上刻的周庆云所书的楹联,就是屠维屏撰写的:</p><p class="ql-block"> 頔与荻同音 一字特因遗爱易</p><p class="ql-block"> 塘由唐始筑 千年又庆巨工成</p><p class="ql-block"> 何处寻碑 老树斜阳临旧馆</p><p class="ql-block"> 有人试马 白沙浅草骋新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1932年浔中附小师生的《南浔研究》调查中,我们又发现,当时镇上的施药局局长不仅由屠辅清(维屏)先生担任,而且他还兼任育婴堂的院长之职。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屠维屏在镇自治会、贫儿教养院、养老院、重建頔塘、施药局、育婴堂等造福百姓的具体工作中,贡献着他的才华与激情。</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他的朋友圈中,周庆云无疑是他的知己。我们可从他所作的诗中感受一二。周庆云灵峰补梅风雅之事,唱和者众,屠维屏亦为之赋诗,并被梦坡公编入《灵峰志》。诗曰:</p><p class="ql-block"> 曲径灵峰迤逦开,诛茅削竹出新裁。泉清掬得一轮月,亭好浑成两壑雷。载酒客从青坞去,骑驴人自白堤来。眼明萧寺留图画,不减南宗佛影台。</p><p class="ql-block"> 羡君卜筑近巢居,闲过禅房话劫馀。骚客偶然留胜迹;名山特为补精庐。两三弓地从僧借,数百株梅趁月锄。遥想春来花信好,一天香雪锦城如。 </p><p class="ql-block"> 斩新邱壑妙翻陈,付与先生杖履春。地有湖山诗更好,人如姜桂老逾辛。呼来古洞猿为侣,搭得林家鹤作宾。清福几生修到此,万梅花绕一吟身。</p><p class="ql-block"> 水边篱落影横斜,春色平分释子家。西去韬光观浴日,南来峻岭接栖霞。芒鞋未蹈峰间寺,画册先看笔吐葩。会向北山同选胜,与君樽酒对梅花。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晨风庐唱和续存》卷五周庆云载:予室仰慕遗徽,亦愿出钱五百缗为续放生会于西溪之秋雪庵,庵旧有池拟扩充之。予嘉其志为赋短句三章,略述生平以质同好。</p><p class="ql-block"> 屠维屏和诗以寿:洞庭山水天下无,灵秀盘礴生名姝。清河族望甲具区,来嫔濂溪相唱喁。濂溪先生清且臞,生平常以诗酒娱。吟诗百篇酒一壶,咳唾往往成玑珠。夫人来归二十初,神仙眷属恐不如。德言容工四德具,梁妻陶母非过誉。有子昂昂千里驹,有孙玉树森阶除。行年六十貌益腴,家人称觞辞曰毋。生日敢忘母氏劬,况穷水陆戕非辜。君子是以远庖厨,殚财殄物胡为乎。斥五百缗青铜蚨,放生设会希王姑。西溪深处释氏居,典守乃以属其徒。俾鱼出网鸟出笯,亭育万𢑥咸昭苏。君不闻:积善之家庆有余,吾知此说非虚诬。</p> <p class="ql-block">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兵燹不绝,找寻那属于屠维屏的印迹,实在太少,只能粗略地描绘出一位富有责任心、爱心的乡绅,他为劳苦民众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或许我们也可以在屠守锷为国效力的坚定信念里得到答案,毕竟儿子受父亲的影响实在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