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也不做俘虏一八女投江的故事——鄢陵县人民路小学党员教师讲思政课

<p class="ql-block"> 为扎实推进政治领航、铸魂育人工作,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推动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党员教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我校开展了党员教师上思政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们凝视着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炮火纷飞的岁月。在祖国危急存亡的时刻,为了祖国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他们用生命,用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白色群雕,群雕雕刻的是八名神情异的女战士,它再现了中国抗战史上悲壮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被迫向西转移。队伍中有第五军妇女团,当时,任妇女团指导员的冷云,为了革命事业,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独自随部队西征。</p><p class="ql-block"> 1938年十月的一天,部队撤退到了乌斯浑河边,部队决定晚 就在岸边休息,第二天清晨再过河。很快,战士们在篝火旁睡熟了。但他们没有想到,篝火暴露了目标。特务把消息报告给了日本人,后半夜,日本人纠集了一千多日伪军,把抗联战士包围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拂晓,日伪军开始向抗联战士发起进攻。妇女团的 宿营地离大部队比较远,冷云听到枪声后马上命令女战士们卧倒,所以,敌人并没有发现她们,而是直接向大部队逼近。在这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们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伪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最终,抗联主力部队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八名女战士,但终因日军火力强大而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在背水作战、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冷云坚定地队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折断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挽臂走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3岁。</p> <p class="ql-block">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令敌人震撼。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具有“八女投江”这样英勇不屈的气节,我们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女授江</p><p class="ql-block">我们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好少年。以英雄为榜样,</p><p class="ql-block"> 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才智,奋发学习,让先烈们奋斗的轨迹在我们的拼搏中延伸,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我们的国旗更鲜艳,五星更闪亮!</p> <p class="ql-block">  黄坤强:中共党员、县教体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鄢陵县抗疫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教育感言: 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自直,声之平不求音和而音自和,德之崇不求名远而名自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