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寻 根 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尚延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尚姓一族,根深叶茂,值得研究,值得发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尚氏先祖是我们生命的基础,我们身体里流淌着先祖的基因,不该遗忘。尊敬先祖就是尊重自己,寻根就是找到自己的根,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展现自己,走向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如果一个人连本族的文化底蕴都不知道,那么他不只是缺乏常识,更是缺乏认祖归宗的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宗族,不论是男是女,都有着血缘关系,而血缘关系正是维系一个宗族的根本。寻根觅祖,追根溯源,饮水思源,树碑立传,是尚氏始祖(顺伦公)家族几百年来的夙愿,是代代先贤心中不变的初心与梦想,他们都曾为之尽心尽力。为了弘扬尚氏传统文化,增强尚氏人文素养,应家人们的要求,尚氏始祖(顺伦公)家族理事总会决定,派出一只强有力的团队,(老中青三结合),代表家人去山西洪洞寻根祭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8年11月23日,天刚刚蒙蒙亮,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霞光初露,在蓝天的烘托下显得绚丽多彩。寻根团队一行五人,承载着家人们的嘱托和殷切的期望,承载着代代先祖几百年的梦想,在领队衍侠的带领下,信心满怀地踏上了山西之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汽车在飞驰地行驶,我们几个人在拥挤的车厢里,规划着此次的行程方案。不知不觉到了泌阳服务区,大家下车活动一下,随后简单吃了点早餐。秀军,永夫两个都拍了照片,用于以后的存档。修林的司机郑师傅不愧为军人出身,他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计划途中休息一晚,第二天再赶到目的地洪洞,没想到二千多里的路程,他一天就赶到了。路上衍侠、秀军要替换他一下,他就不让,这种敬业及拼命三郎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午,我们在开封服务区停留了片刻。下午,车辆进入河南与山西的交叉地段,路两边都是荒山野岭,放眼望去,看不到边际,光秃秃土黄色的山脉寸草不生,没有绿色的浸染,缺少生命的活力,心中有点孤独忧伤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晚上7点30分,我们终于到达了洪洞,只见城区道路两旁的建筑古朴巍峨,高楼耸立,绚丽多姿的霓虹彩灯闪烁,心中顿时兴奋起来、激动起来。挖掘尚氏几百年的历史渊源,要靠我们这套班子来实现了,真的是心胸澎湃,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郑师傅把车停好,大家进了尚客优连锁酒店。住宿登记好以后,大家走进各自的房间,把行李安排好后,一行人去了对面恒富路十里香饭店匆匆的吃了点晚饭。回酒店之后,领队简单开了个小会,布置第二天的工作方案。大家一路劳顿,都有点累,所以早早睡下了。我可能是换了新地方,晚上睡前又喝了点浓茶,躺在床上浮想联翩,脑子里反复盘算着一些事情,翻来覆去一夜没有睡好。衍侠大哥也是如此,三点钟还没到就早早起床喝茶了。寒夜漫长,月色朦胧,天似乎还没有亮,衍侠大哥就挨个房间去敲门,督促他们起床洗漱,喝点茶,然后去吃早餐,好早早到祭祖园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点钟左右,我们开车来到了目的地,放眼望去,园区草木葱翠,绿意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门口已经人海如潮了,不同的国籍,不一样的肤色,花样的服饰,五彩斑斓,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游客们前后簇拥着排在购票窗口前,长长的阵容,像一条河流慢慢向前移动。导游们各自为政,都在忙着拉客户,我们一行怀揣使命,无心思观光。大哥和祭祖园寻根文化部的陈部长接上了头,到了二楼文化部,陈部长告诉我们他要出差,他给安排好了。接待我们的是位小姑娘,印象中记得姓陆,她很热情,给我们介绍了各方面的情况,还抱来了一大堆资料。我们几个瞪大了眼睛,就怕漏了哪段细节。女孩告诉我们,明代的资料因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都遗失了,这让我们很失望。但是,我们没有气馁,继续搜寻,纵向的查不到,就查横向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查到了当地的弯里村。我们谢过女孩,急忙去了大槐树景区,见到了梦寐以求、苍劲如盖的两棵古槐,这是两棵子槐,是从老槐树根部发出来的。几百年过去了,尚氏始祖(顺伦公)家族没有将大槐树忘记,虽然当年的大槐树在几百年的沧桑中化为尘土,但它留给尚氏始祖(顺伦公)子孙那份难舍难分的故乡深情,世世代代扎根在每一个(顺伦公)家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永不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运城的晋红接到我的电话,开车几百里路程,早早的带着父母与爱人在等着我们。大叔听说远方的宗亲来了,不顾身体的顽疾,拖着病体,执意要来见见远方而来的家人,八十多的老人,腿关节不好,走路不太方便,相对健硕的大婶及孝顺的儿媳一直搀扶着大叔。宗亲见面,格外亲切,大家握手拥抱,气氛极其热烈,感人至深,这就是我们尚家做人的品格,德馨仁厚,至诚至亲,那种挚情真的难以言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导游给我们一一介绍了明代移民的历史渊源,还有各处景位的历史典故,她把我们带到了祭祖堂,尚姓排位在正中间第一个格子第五排,我们每人给祖先碑位上了香磕了头。离开祭祖园的时候,德坤叔特意在老槐根下捧了几把始祖故乡的土。两点多钟在洪洞金御轩和晋红一家共进午餐,席间和老人家共叙家常,了解到运城地区的尚姓,晋红告诉我们,他的村子有二千多口人,基本上全是尚姓家人,没有家谱,当时的家谱在文革中毁坏了,早已荡然无存,以后族中再也没有热心的家人来组织族谱一事,都抱着各过各的心态。所以说,他们村子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的尚姓家人是没有辈分的,这不能不让我们深表遗憾。用餐后,我们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晋红一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后,我们去了弯里村,也真是天意,我们住宿的酒店是尚客优,尚客优酒店的隔壁就是弯里社区,社区里有好多是我们的尚姓家人。社区热情的保安、带我们找到了尚东流老人,老人家身体健硕,知道我们的来意后,他声音低沉地告诉我们,家谱在文革时烧了,无从查起。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他是个退休小学校长,也很热衷家族事业,这些年有很多各地的宗族家人慕名而来,来去送往,他都不厌其烦地热情接待。聊天中,老人家告诉我们,三年前曾有河南巩义市的家人找到了他,这让我们一行喜出望外。老人告诉我们,当时巩义的家人在临走的时候,送给他一套家谱。话说间,他急忙起身回家,我们等了好一会,才远远地看到他怀里抱着个盒子,进屋后,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一本精致的族谱。德坤叔因为激动,接族谱的手一直在哆嗦,衍侠大哥把我们的家谱从包里拿着来,大家仔细翻看查对,几经对接,还真有历史价值,其间,秀军把这美好的瞬间留在了相机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答谢他老人家,我们和他约定在一起吃个便饭,饭店就定在尚客优对面的十里香。吃饭的时候,他告诉我们说,离弯里几十华里的地方有个董寺村,那里的村民基本都姓尚,当时的河南家人通过他也去过董寺。晚餐后,约好了第二天去董寺村,大哥安排我把他送回家,秀军忙着去给印刷材料,以便我们走的时候好留给他。到酒店刚坐下,老人带着儿子来了,他儿子叫琳琳,是弯里龙华家园的社区主任,尚客优酒店的房子就是他们社区的。25日早,天还没有亮,东流老人和琳琳就来到了宾馆,和我们商讨了一下。吃过早餐,由东流老人带我们到董寺村,琳琳因为中午有个会,没时间陪我们,我们一行就向董寺村赶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村的早晨很寂静,空气中微带着凉风,雄鸡报晓,好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又像是为我们高唱赞歌。路边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仔细一看,才知道是成片的韭菜,郁郁葱葱,很是诱人。金黄色的树叶遍地都是,闪闪烁烁,难道是上帝调好了颜色来描绘大地的图景?忽然,一只喜鹊从我们头顶飞过,喜鹊登枝,这是好兆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时,我们的车子进了村里,趁东流在寻问家人的空隙,秀军高兴地举起相机咔擦咔擦地拍了起来,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瞬间。这时东流找到了洪交家,洪交出来把我们召呼进他家,我们这群来自黄海之滨的(顺伦公)的后代,终于完成了先祖几百年没有完成的夙愿,找到了我们尚氏的发源地。来到老人家的故乡,祖地的家人与我们热情地交流起来,宗亲相见,格外亲切,谈话中他告诉我们,他们挖掘了一个尚氏的古碑,年代是康熙巳酉年的,巩义的家人也来看过。我们一听真是激动不已,马上让他带我们去考查,随后他带我们去了洪庙家。此时我想起了唐人岑参的一首诗,正好可以形容洪庙与我们的情感:“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古往今来,有多少诗句尽诉故乡情怀,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说话间,洪交找到了桶与擦布,兄弟俩带着我们去看碑文记载。我们一起赶到,打扫的打扫,擦碑的擦碑,拍照的拍照,忙得不亦乐乎。事情忙完以后,我们和他们兄弟俩不得不告别,牵手相顾,话语千万,真情涌动,依依不舍。他们又推又拽,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走,嫂子在旁边也拦着,说:“既然已经到老家了,说什么也得吃顿饭再走,如果你们不吃,我心里会很难受的。”多么朴素的话语,令人动容,我们实在无法推辞,只得客随主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席间,大家交谈甚欢,热烈温馨。告别的时候,两地的家人相互拥抱着,真是难舍难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告别了家人,踏上了左权之路,汽车上了省高速S66公路,车轮滚滚向西北奔驰。路边是群山连绵,峻岭逶迤,时而孤峰突起,时而重峦叠嶂,走不出老家的眷恋,走不出故土的情感,家族的根始终与我们的心牵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昏暗悠长的隧道里,见不到一点阳光,只有汽车的灯光在洁白的墙壁上摇晃。本来秀军通知爱明下午三点多钟到,因宝塔山隧道出了事故,车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心急如火,不能挪动一步,只好听之任之。车堵了二个多钟头,前方终于通了,赶到左权,天已经黑了,爱明、爱芳、明天、向军早早从一百多里山路赶到了县城,订好了祝融大酒店。大家相互交流,场面生动热烈,特别感动的是,爱明的胳膊受伤几个月了,当时还打着石膏,吊着绷带,他们这种同根同源的浓浓亲情,对家人热情似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们,让我们终身难忘。家人们送了我们每人一本家谱,再次邀请我们到他们村里去或者在左权县玩一天,爱芳告诉我们,她已经和学校请好了假,要专程陪同我们到景区看看,我们谢过她的好意,和宗亲们互道珍重,并邀请他们有机会一定来连云港看看。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6号早晨,寒风凛冽。五点多钟,天还不亮,宾馆早餐是在七点半,我们打了个时间差,趁这段时间去瞻仰左权将军烈士墓。出了宾馆门,一股寒气迎面袭来,零下八九度,个个冻的抓耳挠腮。还好,我用围巾包着头,虽然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比起他们来也是好了很多。我们这群来自黄海之滨的家人,抬头仰望五彩缤纷的天空,低头观赏山区的树木,真的很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耸立着英雄纪念碑,庄重肃穆的左权将军烈士陵园还没有开园,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也不能等,在德坤叔和衍侠大哥的提议下,我们面向左权将军的塑像三鞠躬,以表达我们对先烈的敬仰和最崇高的敬礼!“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朱老总的提词振聋发聩,更显将军的伟大。今天我们近在咫尺,没能近距离瞻仰,真的很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原路返回,吃过早餐就赶往河南三门峡,离三门峡还有60华里的路上,郑师傅拐进一个小加油站,给车加了油,可是走了没有十里路程,车子就有了毛病,供油供不上,汽车像蜗牛一样艰难爬行,几十里的山路竟然走了两个多小时,幸亏没有在山沟里抛锚。路上我查到了尚客优酒店,酒店的店长张女士通过微信发了个定位给我,晚上6点多钟我们到达了酒店。大哥安排郑师傅联系维修站,郑师傅联系以后告诉我们,三门峡市没有,离三门峡一百多华里运城地区有,明天那边来拖车,把车拖到运城去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7号,老郑等运城的拖车,我们顺便去观看了雄伟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大坝,还有美丽的天鹅湖。但是,在游览景区的同时,我们也没闲着,秀军联系上了峡洲区的恩元,不巧,恩元没有在家,去了信阳,听说我们已经到了他的所在地,很是激动,马上给联系了峡洲区尚氏家族理事会会长根荣,根荣在当地文化局工作,说好了第二天去车接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8号,我们早早起床洗漱,去餐厅吃了早餐,等着家人来接我们。不一会功夫,根荣和秘书长守方驾车来了,大家相互握手、拥抱、寒暄,根据他们的提议,我们先跟随他们去赵原村看看。村庄坐落在菜园乡的一个山上,山路崎岖狭窄,路是水泥做的,车辆在弯曲的路上盘旋着。山上的树叶随风飘散着,落到了山上和弯曲的小路上,变成了金黄色,太阳一映,给山披上了一件绚烂的衣裳。车子大约行走了十多分钟,到达了根荣的家,他的家很别致,是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大约六七米深,二十米见方,在土坑里建房,自来水花草蔬菜一应俱全,俗称地坑院,这种房子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上的名胜是占有一席之地的。祖谱是几百年的,那种用米汤做的纸,有点破碎,家人们都是很仔细地把它裱在宣纸上,碑文也是几百年前的。我们观看完以后,根荣和守方直接把我们带到一家大酒店,这时副秘书长海江也到了,大家落坐,席间两地的家人共同的话题是,缅怀祖先,弘扬祖德,团结家人共续尚氏文化底蕴,家族传承始终在我们的血脉里留存,虽然大家来自苏豫鲁三个地方,却凝聚着各个地方的灿烂辉煌。我们今天的相聚是两地尚氏家族的会师,今天的聚餐是对美好未来的畅想,不能忘先辈们为我们后辈经历的风霜雪雨,经历过的历史沧桑。根荣会长一再要求我们留宿一晚,两地继续探讨家族历史文化。来日方长,我们还是谢绝了他的好意,保持原定计划继续往巩义前行。下午老郑打电话给大哥,报告了好消息,车子加班加点已经修好。真是及时雨,大家精神振奋起来,决定下午黑一点也要赶到巩义,晚上住宿巩义。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9号早,巩义尚氏家族理事会会长万青一早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们的方位,大家早早准备就绪,前往目的地高尚村。万青和一位家人早早在路边等候着,大家见面亲热了一会,万青把我们带到会长办公室,拿出家谱和我们的家谱合对了一下,还真是有历史渊源,他们的先祖和我们的(顺伦)先祖,来自同一个地方大槐树下,时间相隔10年,很有挖掘考查价值。随后万青把我们带到尚氏祠堂,里面的碑文都记载着康熙年间的文字,我们都一一拍照,留用存档。忙毕,万青把我们带到新的高尚社区,只见那一座座高楼大厦,高耸挺立,气势恢宏,雍容典雅,大门建得不同凡响,美奂美伦,高尚村这几个大字写得大气磅礴。社区的正中巍然屹立着一座纪念碑,雄伟壮观的纪念碑白底红字:尚奎斌烈士纪念碑,碑座底雕刻着前辈的生平事迹。仰望着这座英雄的丰碑,我们肃然起敬,默默致慕。万青讲解着烈士的事迹,前辈是河南省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为了救八位村民而牺牲,这让我们非常敬仰,非常敬 重,为尚家有这样的好干部而欣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完高尚社区后,我们去了高尚村委会,受到了书记世欣(尚奎斌之子)、村委会主任应军、理事会秘书长会元的热情接待,大家畅所欲言,谈论族史,畅想未来,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过后,世欣把我们带到一家很有特色的大酒店,家人们落坐后,世欣、德坤叔、衍侠大哥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家一致认为,希望在坐的各位和远在他乡的尚家人,要常沟通,勤来往,有喜同贺,有难同帮,团结一致,共同营造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尚氏家族。我们坚信,尚氏家族一定能发扬光大,无愧于祖先,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席间,世欣讲到了他父亲,当时他很不理解,恨他的父亲,他告诉我们,当时的他才十岁就失去了父爱,尝尽了人间冷暖,他从来不去父亲的墓地祭奠,直到他结婚的哪天晚上,也就是他被任命为村书记的日子,他自己到父亲的墓地上大哭了一场。听后,在坐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大家喉咙哽咽,我和永夫、大哥禁不住潸然泪下。告别的时候,大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地不愿松开,大家相约来年再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0日,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值得纪念的好日子,尚氏(顺伦)家族寻根团去山西大槐树寻根祭祖一行,己经圆满完成家人们赋予的历史使命、胜利归来,于30日晚6点30分顺利到达目的地,行程2600多公里,从大槐树一路追寻了七个地区,途经五个省份,见到了很多本家,每到一地都受到了他们的亲切接见与热情招待,大家一见如故,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充满浓浓亲情。这种氛围只有尚家人才有,大家萍水相逢,互不相识,只要听说是姓尚的,马上就像亲人久别重逢一样,这充分体现了尚氏一家亲的祖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要特别感谢的是临沂市的泳良和莒南县的明莲,还有会长修林,是他们的大局意识、大爱情怀和奉献精神,促成了寻根团的山西之行。还有后援团的家人们,你们的赞尝与鼓励、支持与爱戴,让我们有了无穷的动力和信心,让我们时时默念,一定要不虚此行,一定要不辜负总会的重托,一定要不辜负家人们的信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寻根之路虽然辛苦,但是为了我们的家族繁荣昌盛、事业蒸蒸日上、前程灿烂辉煌,我们虽苦犹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树高万丈有根,长河千里有源。寻根溯源,明理寄情,后人之责,家族之幸。弃祖忘宗,家族之耻,天理不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谨以此记,彰告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撰稿:延吉: 照片:秀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寻根团成员:德坤:衍侠:延吉:泳夫:(庆)秀军:(修)郑家宝:(尚家亲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〇二三年四月二十六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