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已对闻名遐迩的澳大利亚大洋路神往已久,趁学生假期的最后一个周末,我们全家驱车前往此处,一睹她旖旎的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 早上九时不到,我们从住地出发,沿M1公路向南行驶,上午十时许,到达吉朗,参观了维洲最大的模玩店,不料,小孙女见到栩栩如生的仿真模玩,竟吓得大哭起来。</p> <p class="ql-block"> 从吉朗出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分裂角小红帽灯塔风景区。趁孩子们去塔顶观光之时,我和夫人到海边拍照留影,一本国女士见我们相互拍照,主动要给我们拍张合影,我十分高兴地将手机递给她,拍完照,我们还不停的向她表达感谢。</p> <p class="ql-block">本国女士给我们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二时二十分,我们进入大洋路口——一座用树木做成的简易门楼。门楼边有座青铜雕塑,表现的是工人正在修路的情景。一边的座基上镌刻的文字显示,这条面对南极全长270公里的沿海大路,是为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所建。它于1919年开工,1932年全线通车。参加建设的人群中有许多参加一战的老兵,共有三千余名老兵为此付出了艰辛的汗水。</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洋路,沿海岸线一路前行,不时有美丽的海滩出现在车窗外。今天虽是阴天,风不大,可海边仍不时卷起一波波蓝白相间的大浪。不时有人在浪花中冲浪追逐,也有人在金色的沙滩上静静垂钓。为了完成今日的行程,我们未能停下车来,到海边去领略一下大海的魅力,感受一下大自然给人们造就的自然之美。一直到下午二时,我们才在阿波罗贝湾小镇停下车,稍作休整,简单用过午餐,又匆匆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时五十分,我们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十二使徒坎贝尔国家公园。这里是澳大利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之一。分布在海岸边的十二座岩石柱,是经过数千年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雕刻而成,由于它们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而得名。由于这里岩层十分脆弱,在海水的不断侵蚀下,已有五座岩柱坍塌,目前仅有七座仍屹立在离海岸线数十米的海水中。这里海底地质复杂,岩石嶙峋,历史上常有船只在此触礁沉没,因此也获得了“沉船海岸”的名号。旖旎的大海风光,令人遐思的神奇雕刻,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数百万的游客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停下车,果见停车场早已停满车辆。我们跟随游客,走过一段碎石大路,便踏上通向岸边的木板小路。这里早已人满为患,翘首望去,远远便见几座屹立在海水中的石柱,在一波一波的海浪中正向人们讲述着它们的故事。弯弯曲曲的木道上,人们有的在忙于拍照,有的在小声交谈,有的在眺望辽阔的大海……面对岸边奇异的岩柱和深遂的海湾,我正沉思于自然法则的伟大和大美不言的深奥,孩子们却在叫,时间不早了。走出公园,我仿佛似有所得,又仿佛似有所失。正当我仍沉思于一座座岩柱的古今历史时,孩子说:离此不远,还有个石窟峡谷。既来此,不去看下,心有不甘。虽然此时已是下午四时,往返还需40来分钟,我们仍开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 二十分钟后,我们终于来到一处海岸边,沿路来到一峡谷,顺着盘曲的木道而下,在十数米深处有一石坑。一两千万年前,从附近沼泽地流出的带有弱酸的水,慢慢溶解海岸边的岩石,首先在这里形成一个洼地,慢慢洼地变成一个“天坑”,最终酸水挖空了洞穴,形成现今独有的地貌特征。石坑底部用小块岩石磊成个小坝,阻止游客穿越岩洞。洞孔外是一U型海湾,一声声海浪拍打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巨大的回声。我们沿着盘曲的小道下到坑底,来不及仔细打量了它的地容地貌,简单的拍完几张照片,便匆匆上来。</p> <p class="ql-block"> 从峡谷出来,已近下午五时,返程的路还需四个小时。我们早已在住地附近一中餐厅预订了晚上七点半的餐,看来是赶不上上了。没料,返程途中车辆稀少,又一路绿灯,孩子一人全神贯注开车,仅用三个多小时,便顺利到达了餐厅。吃完饭回到家,已是晚上九时许。</p> <p class="ql-block"> 整整一天的奔波劳累,走马观花般游览了大洋路,虽然由于时间的原因,未能沉浸下来,慢慢感受一下沿路的美丽风景,细细品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享受一下沿路各具风情的海边小镇的美味小吃……但也总算是了却了心中久久对大洋路的迷恋与痴盼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4日记于威勒斯山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