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赣、皖、豫五省 自驾游2023.2.20--3.3(之二)

董永

<p class="ql-block">2月24日(第五天)</p><p class="ql-block">游浙江奉化溪口风景区。</p><p class="ql-block">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p><p class="ql-block">1929年前,武岭门还是一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为示尊重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佑任所写镌于正面,蒋介石自己亲笔书写刻于城门之背。</p> <p class="ql-block">溪口镇是蒋介石的故乡,是一个建制千余年的山乡古镇,这里四面环山,三里长街依一脉剡水溪流横贯东西,武岭头与剡溪南岸的笔架山对峙流,形成溪流溢口,故名溪口。</p> <p class="ql-block">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溪口,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40公里的奉化区溪口镇东靠武岭,南邻剡溪,北靠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p> <p class="ql-block">近代这里又因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里,而引世人瞩目,是华东旅游主干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和浙江十佳美景乐园,深得旅游爱好者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b>玉泰盐铺原址</b></p><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系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开设,店面三间,后置作坊,楼上居家。以售盐为主,也酿酒,兼营大米、菜饼等,以后传给儿子蒋肃庵经营,1887年(光绪13年),蒋介石出生于楼上,蒋肃庵去世后由长子介卿经营。1919年前后,因蒋介卿外出谋事,遂歇业。曾两次失火,1948年拆迁改建,改建为石库墙门院落。“玉泰盐铺原址”系蒋介石书写于左下处。</p><p class="ql-block">门额上刻着《淸庐》二字。</p> <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丰镐房)</p><p class="ql-block">蒋前后几辈的故居。蒋介石与毛福梅、蒋经国与蒋方良结婚的地方。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昔日蒋氏家族就于此地生活、工作、娱乐等。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2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b>丰镐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旧时溪口人有传统习俗,即为祖房立名,分给蒋介石的祖房为丰镐房,丰代表蒋介石一房,镐代表其亡弟蒋瑞青一房,瑞青早死由蒋介石承袭,故称丰镐房。</b></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这座祠堂始建于清代中期,属于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也是溪口蒋姓宗氏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蒋介石曾经出大笔资金建造新祠堂,并提携了忠孝传家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p class="ql-block">文昌阁俗称武岭头,于1731年建,原系小阁,内设文昌帝座。1924年春蒋介石从广州回来见其將倾圮,乃委托蒋介卿重建,次年9月份竣工。系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米。蒋介石取名“乐亭”,当地人仍习称文昌阁。蒋与宋美龄婚后每到溪口,常在此小住,成了他们私人别墅。一楼为会客厅,二楼是蒋宋的卧室和起居室。1939年12月12日,六架日军侵华战机轰炸溪口,文昌阁被夷为平地。</p><p class="ql-block">建国后1987年由政府拨款,按原样重建,风姿胜旧。</p> <p class="ql-block">小洋房:原名“涵斋”俗称小洋房。原为蒋介石侍从、文牍、警卫人员住所。1937年初夏,蒋经国从苏联归来,携夫人方良与长子孝文据此课读古文。蒋经国奔丧时所书以血洗血碑现移置于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以血换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9年日本轰炸溪口。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不幸遇难,闻讯后他从江西星夜兼程赶回老家写下“以血换血”4个字,表示誓与母亲报还血仇的决心。现移置小洋房内。</b></p> <p class="ql-block">溪口虽小,却曾经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风暴眼。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皆出生于此,蒋介石大权在握后经常回来,并多次策划了许多历史事件,中国历史在此留下了深重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b>第六天)(2月25日)</b></p><p class="ql-block"><b>上午游绍兴鲁迅故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绍兴鲁迅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1953年1月绍兴鲁迅纪念馆正式成立,为建国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该馆建于1973年,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35号,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纪念馆是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建造的富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p><p class="ql-block">主展厅共两层,分为南、北展厅两个大空间形式,同时又与序厅紧密相连,南展厅二层为中厅式回廊,展场。</p>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纪念馆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采用反传统的设计方法,把看似相互矛盾的建筑语言混杂在一起,从绍兴传统建筑的坡顶构架体系和黑白构成中去挖掘其现代精神,相契道之处,从现代建筑材料运用,用现代功能要求以及现代审美倾向中,去寻找他们中国传统的结合点从而形成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独特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里为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41号,占地面积50公顷,是鲁迅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得故土,景区包括鲁迅故里、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土谷祠、长清寺,鲁迅笔下风情园,绍兴纪念馆等一大批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祖籍河南正阳县。出生地浙江绍兴市绍兴县。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广泛的笔名。</p><p class="ql-block">鲁迅出生在绍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了鲁迅,对鲁迅的一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p><p class="ql-block">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p> <p class="ql-block">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句名人名言,出自鲁迅的《自嘲》。创作背景,据“鲁迅日记”记载,1932年10月12日,郁达夫同王映霞于聚丰园宴请作者鲁迅,鲁迅结合7日前的谈话有感而作,当时同席的还有柳亚子夫妇。</p> <p class="ql-block">原文:鲁迅《自嘲》</p><p class="ql-block">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p> <p class="ql-block">“德寿堂”系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百草园:百草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为周氏族人共有菜园,园内种植桑树,皂荚树等,有矮墙、水井等建筑。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回忆说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园,相传叫百草园。</p>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故里的乌篷船。乌篷船的动力是靠脚划桨,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木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的击水前进,时速可达10公里。</p> <p class="ql-block">第七天(2.26日)</p><p class="ql-block">25日游完鲁迅故居,下午开车到江西三清山住宿。26日上午游三清山。</p> <p class="ql-block">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三清山道教始于晋代葛洪,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遗迹,尤其是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鼻祖”。</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石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三清山花岗岩的微地貌形态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保存有标型特征典型、完整的遗迹。形态类型比较齐全。在峰峦、峰墙、峰从、峰柱之上,由于风化剥蚀,冲蚀极不均匀崩塌和球状风化作用形成了一些蹊跷,秀美的,具有一定象形意义的造型石。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p> <p class="ql-block"><b>女神峰</b></p><p class="ql-block"><b>女神峰在三清山南侧,面玉京峰,海拔高度1314米,高80余米,近观远眺皆形似女神,披发齐肩,双手托着两棵青翠古松,正襟端坐凝神沉思。</b></p> <p class="ql-block">巨蟒出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巨蟒出山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峰身上有数道横断裂痕,经过亿万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顶部扁平肩部稍细,最细处直径约7米形似一硕大蟒蛇破山而出,直欲腾空而去,在海拔约1200米的深山幽谷中,一瘦奇石峰横空出世,如擎天玉柱,昂首屹立,扶摇之上,纵入云端,垂直高度128米。与女神峰相峙而立,为三清山标志性景观、三大绝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企鹅石</p><p class="ql-block">由两块花岗岩经亿万年打磨,天工精雕而成,憨态可掬,酷似一对南极企鹅,黑色的背羽,微微张开的双翅,白色的尖啄昂首企望向天空,大腹便便,一派绅士风度,双栖结伴而戏,向游人表演现代芭蕾双人舞。真是世界奇石。</p> <p class="ql-block">万朝笏天,有7个直力的峰柱组成,高约两百米,如墙并排而立,为典型的直状花岗岩峰墙景观。如朝堂上官员手捧的瑟板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巨蟒龙蛇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女神母仪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万笏尚书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清最知音。</b></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游三清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7年雨中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