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没有如果 人生不可重来

石溪散人

<p class="ql-block"> ——猝不及防,却不能防不胜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生命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是健康与疾病较量、生机与衰老抗衡的结果。然而,“心源性猝死”等问题却让生命长河戛然而止。据研究数据表明:因没有得到急救而失去生命的人不在少数,暴露出急救素养不足和急救设施匮乏的问题。可以说,“猝死”不仅是苦苦待解的医学难题,也是闻之色变的社会话题。针对“猝死”正在向年轻人过渡这一问题,我校【德育处】联合红十字会为我校师生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p> <p class="ql-block">  红十字会讲师王瑞讲到在心脏骤停时及时进行抢救仍然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最有效方式。然而,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但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却相对滞后。例如,在“黄金四分钟”里进行AED除颤和心肺复苏的方法鲜为人知,一些公共场所的AED也沦为“摆设”。</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从学校课堂到社会科普,零星的急救知识培训虽然不时出现,但“急救荒”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在全社会都在讲究生存有保障、生活有品位、生命有意义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更要上紧生命安全这根弦。</p> <p class="ql-block">  红十字会王瑞老师用多元、开放、场景化等更符合师生的方式为大家讲解了病人昏迷后,第一时间让其去枕平卧,及时清理呕吐物;用冰袋或冷毛巾置于患者前额,帮助止血和降低颅压;如果在患者呼吸、脉搏停止后,早于医生实施心肺复苏……掌握了这些急救知识,换一种处置方式,也许就不会出现悲剧。</p><p class="ql-block"> 生命没有“如果”,错过了就是悔恨。急救知识也不难,就在一个个小举动里,诸如溺水、煤气中毒、骨折、脑出血等状况,只要多留意、多学习、多积累,就能掌握基本要领。只有每个人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把学习急救知识当作无法推卸的社会责任,不幸才能少些、生命保障才会多些。</p> <p class="ql-block">  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但很多人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家人、朋友、同事一旦突遇疾病,能否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进行必要的急救辅助,至关重要。相比发达国家50%左右的家庭急救知识普及率,我国的普及率仅为1%。不时发生的悲剧警示我们:急救应成为国民教育必修课。日常生活中的危险也是随处可见,急救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急救知识也并非医护人员的“专利”,是普通人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的“法宝”,都应掌握。本次培训在德育处和红十字会以及师生积极的配合响应下顺利开展,圆满结束。聚焦“急救教育”,推动“健康实验”稳步前行!</p><p class="ql-block"> 实验中学德育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