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乡寻旧,跨三省记游

江南一苇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离开故乡,假设他十几年不曾回乡,就会觉得太久。可是我,竟然间隔了半个多世纪没有回过家乡,实在叫人难以置信。真的,确实太久了!</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来,家乡的人和事,家乡的城头街巷,尤其是自家的北方四合院,常常在脑中映现,魂牵梦绕。自我2017年退休之后,回乡之梦时刻涌上心头,愈加迫切。河北省磁县------我的祖籍和出生地,我的家族根系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自从我跟随母亲于1959年,从遥远的河北迁至湖南郴州后,一共回过三次老家,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后一次回老家是1968年春节,我刚满10岁,掐指一算,距今正好55年。我曾经对人说过:我是河北的种子,命运将我撒在了在湖南的土壤里。</p><p class="ql-block"> 细细想来,我第一次回乡是1961年夏季(3岁半),第二次是1964年夏季(6岁半),笫三次是1968年春节(10岁)。头两次回乡是母亲和我两人,第三次是父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共四人。那时老家尚有自己的房产,是一座标准的北方四合院,长年由舅姥姥常翟氏居住看守。正是这座带影壁的青砖四合院,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东厢房和西厢房,也体验了冬天睡火炕的滋味。三次回乡,随着年龄增长,一次比一次懂事,一次比一次印象深刻,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五十多年未曾重返故乡,出于以下原因。</p><p class="ql-block"> 文革十年,父母双双被打成“21种人”游街批斗,进入“牛棚”劳动改造,自然无法回乡。紧接着,1976年我下放农村,两年后顶职进城教书和进修深造,工作和学习十分忙碌,也无暇顾及回乡之事。接踵而来的,便是忙于恋爱结婚生子,生活拮据不说,柴米油盐,家庭琐碎,工作压力,如一地鸡毛。及至后来父亲离世,母亲偏瘫多年卧床不起,更是让我们身心俱疲,无暇它顾。</p><p class="ql-block"> 其实,父母双亲于1972年政治上平反之后,直至他们病重之前,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们总共回去过四次,有一次带着妹妹,另一次带着小侄女。可为什么偏偏没带我?我也记不清了。父亲去世之后,年过七旬的母亲曾单独一人回到家乡,这是她老人家生前最后一次重温家乡的亲情(那时农村的舅舅还健在)。</p><p class="ql-block"> 自父母亲离开我们之后,我是想回而不敢回,故迟迟下不了决心。我的顾虑重重:不会讲家乡话,交流上隔了一层;两处亲戚久未谋面和联络,关系生疏,又担心无话可说(而过去有父母应酬)。总之,对家乡的人情世故非常陌生,底气不足。</p><p class="ql-block"> 直到去年,机会终于降临,武汉的二侄女突然建议,适当的时候,让我陪她一同回故乡看看,去追寻她父亲儿时的居住地和母校,去尝一尝她父亲津津乐道的家乡菜肴和小吃,权当一次寻根之旅。我欣然答应,信心因之倍增。</p><p class="ql-block"> 3月28日那天,伴着美好的春日,我们回到相隔一千三百公里,阔别了五十五年的故乡。我和于老师头天先从郴州乘高铁抵达武汉,第二天清早便启程回乡。我们夫妇和侄女夫妇,外加司机共五人,从武昌乘坐一辆商务车赶往故乡。一路上,经过湖北的孝感,然后穿越河南腹地,在郑州跨越黄河大桥,最后进入河北地界,冀南第一站便是我们磁县。</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家乡呆了两天,先是探望县城的赵表哥一家人(父系),第二天又去城郊探望龙表弟一家人等(母系)。此外,我们还专门去探访了几处重要旧址,访旧拍照,唏嘘不已。也几乎尝遍了耳熟的家乡美食,侄女直呼好吃;这并非单纯的口腹之享,而是心灵需求,聊解乡愁之饥罢了。我们所到之处,均受到盛情款待,虽然大多是首次见面,但那种亲切和淳朴令人动容,让人舒心。当时的详情,将在下面的图片介绍中讲述。</p><p class="ql-block"> 3月30日清晨,我们从磁县启程前往河南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途中,我们顺道去看了临漳县(曹操的老巢)的“铜雀台”,紧接着抵达安阳市,依次去参观了殷墟考古遗址、天宁寺和中国文字博物馆。我们在安阳住了一宿,第二天下午便抵达武汉了。</p><p class="ql-block"> 需说明一下,在这个美篇中,我们回乡探亲访旧的内容无疑是重点部分,而顺道游览名胜古迹等,肯定是附庸成分。但是,在实际制作中,后者的图片文字,在数量上却远远多于回乡探亲的图文。这种结果,似有喧宾夺主之嫌,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些游览活动多而纷杂,加上照片也更吸引眼球,故如此。</p><p class="ql-block"> (梁亦威图文/20230427)</p> <p class="ql-block">  鼓楼广场合影照,用作本文封面。</p> <p class="ql-block">  这次回故乡之行,我和二侄女早已商妥:我们夫妻先到达武汉,然后会同她们夫妻俩,再乘坐汽车奔赴故乡磁县。有了汽车,一路上的行动自然更为方便灵活。</p><p class="ql-block"> 我和于老师在3月27日下午,乘坐高铁抵达武汉,司机小李来接我们,入住“益合美术馆”楼上客房。</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侄女说樱花开放已近尾声,趁天睛可去看看。于是,陈馆长亲自开车,陪我俩去逛武汉“东湖樱花园”,门票60元,我门票全免,夫人半价。</p> <p class="ql-block">  樱花园内人潮如涌,热闹非凡,还有仿古情景表演,变换不定的彩灯,将大小樱花树映照得如梦似幻。</p><p class="ql-block"> 这个樱花园声名远播,属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不但树多花美,园林景观设计亦相当出色,故不少外省居民也专程赶来一饱眼福。从2月底到4月初,逢双休日时,每天几乎有10万之众争相入园。</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入住的美术馆内西式客房,宽敞舒适,窗外绿树掩映,枝条轻曳,养眼而又舒心。</p><p class="ql-block"> 这种不同装修风格的客房共有六套,房名暗合美术馆的六大艺术主题,比如我们的房名叫“飞花”,还有“藏器”、“茶香”、“禅静”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的早餐,每人一份,食盘端过来。食物多样,吃完正好饱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5人乘坐的林肯7座商务车,由司机小王开车,车好技佳,又快又稳。</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穿越河南省腹地,驱车八百公里,跨过黄河大桥,于3月28日下午三点四十分安抵故乡------河北省磁县。</p> <p class="ql-block">  巧,真的好巧!我们五人随机入住的“汉庭酒店”,距离表哥的住处,竟不足百米。可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这点,行前预订了房间,入住后收到表哥微信定位,通过导航才发现如此之巧。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方便了我们之间的来往行动。</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表哥为我们几人接风,席设“磁州印象”大饭店,没料到,老板娘是表哥的大孙女。一共上了二十几道菜品来款待我们,其中包括几道久闻大名、但我们未曾见识的家乡传统菜肴等(总是听父母念叨):磁县熏鸡,焖子,扣碗,酱驴肉,鲜粉皮,芝麻烧饼。果真名不虚传,勾舌入胃,确实好吃。</p><p class="ql-block"> 北方宴席,往往先上若干冷盘,后面才上热菜,今晚亦是。冷盘口味确好,要胜过热菜,这是我从小就熟知的经验,因为我父亲逢年过节所做的菜肴,冷拼自是一绝,大受客人欢迎。</p> <p class="ql-block">  饭后表哥家人与我们合影。表哥今年75岁,育有二儿一女,如今早已是儿孙满堂,四世同堂,如果全部到齐有25人。表哥的大儿子1968年出生,可是也早已做了爷爷。</p> <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8点半,魏庄赶来了5位亲戚,是表哥的大儿媳帮忙联系成功的。我们在酒店大厅里见面喝茶、聊天叙旧。他们竟还拿出一张30年前的我家的全家福,当面一一指认出黑白照片上的我们:我当时32岁,我爱人29岁,二侄女19岁;然后又继续指认其他家庭成员。</p><p class="ql-block"> 我们交谈了约半个小时,我方操南方国语,对方操磁县方言,到后来,似乎没有更多的话可说,毕竟生疏而无共同经历。龙表弟亦不善言辞,是一个淳朴老实的庄稼汉。两个表侄均长得帅气可爱,其中一个靠豢养名犬(阿拉斯加)而发家致富,并因此盖房娶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我们点名要喝“油茶”、吃馅饼,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品尝了这种家乡小吃。早餐后,我们首先来到鼓楼参观,此处是我儿时的深刻记忆之一(多次来此玩耍),也是北方小城的特有标志。不过,那时尚有城墙,如今只剩下城楼兀立着,仿佛失去了左臂右膀。</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未回故乡,如今的县城街道变化太大,面目全非,唯有鼓楼面貌依旧,巍然屹立,让我觉得亲切与抚慰。</p><p class="ql-block"> 走在大街上,满耳都是熟悉的磁县方言,男女老少之口音动听如天籁,自2005年10月以后,就很难再听见这种略带山西口音的冀南方言了。顺便暴料,我在旅游途中凡听到家乡口音,便不顾一切地凑过去攀谈几句,似有一种解馋之感,心头得以舒坦。</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我们驱车来到了西湖街------一处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是此行最想见到的地方。这是一条百余米的小街,如今早已面目全非:过去全是老式的青砖平房和院落,如今改成了难看的各式楼房。</p><p class="ql-block"> 唯有西头的那座天主教堂没有改变,仍是旧时模样,令我心头掠过一丝安慰。</p> <p class="ql-block">  这便是我们的老宅所在地,过去是院子的大门处,如今改成了大门厅。一问,现在已租赁出去了,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食宿休息。</p><p class="ql-block"> 没有见到儿时的原貌原物,心头自然失望与落寞,旁人自是体察不到的;千里迢迢,半个世纪,只为看这一眼……</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便是当年的旧式四合院,那时是砖墁地,正房座北朝南,东西两厢各有三间瓦房,东厢屋后还留有一片空地。对了,一进院门,就是一尊影壁,上面还有砖雕图案。</p><p class="ql-block"> 可是,这里早已盖成楼房,全部出租给别人了。因为楼高了,院子便感觉狭窄了。我儿时的印象荡然无存,唯有剩脚下的土地还在,仅此而已。我很失望,怅然若失,其实我早就知道如此变化,本不该这样;可是事到临头,内心仍无法自已。此刻,我才真切地体味到了“沧海桑田”的含义。我想静静地多待一会,可想到门外的亲戚们在等我一人,不宜久驻,只好转身离开。</p><p class="ql-block"> 少小探家今再回,乡音已改鬓毛蓑。啊,千里奔赴故地,只为这短暂的一瞥,我却足足等待了半个多世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两棵树也是后面栽的,当年没有。那时东西两厢曾租给别人住,舅姥姥一人住着正房(老人无后,把我母亲当女儿),靠租金补贴生活。</p><p class="ql-block"> 租户中有一个叫“老牛”的人,她有一个孙女叫春香,大约与我年纪相仿,无事时常在院里一起聊天玩耍。至今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春香拿出豫剧《朝阳沟》的唱本(此戏在北方影响巨大),给我唱了其中一段。</p> <p class="ql-block">  为此,我专门翻拍了这张老照片,是我父亲于1954年夏天所拍(那时普通人自己拍照是很奢侈的事)。照片背景正是老宅的正门口,后面穿白背心的便是我哥哥,前面是他的两个童年小伙伴,左一个叫小锁,右边不知名。</p><p class="ql-block"> 这是故乡宅院的仅存照片,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这张老照片也有年头了,拍于1956年夏季,是磁县城关完小军乐队的师生合影。我母亲叫龙凤翔,在这一年刚升任小学教务处主任,所以也参加了合影。前排右二便是我母亲,时年35岁,这时我尚未出生。照片上的孩子们,如今也是年迈的老人了。</p><p class="ql-block"> 经打听,这所学校已不复存在,早已改成了一所中学,所以我们没去寻找参观。</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亲在郴州铁路俱乐部工作,为照顾夫妻两地分居,母亲只好调动工作,1959年夏季来到了湖南省郴县铁路小学工作,直至1978退休。我也随之来到郴州,当时尚不满两岁。母亲说,当时我已经会说家乡话了,可不久,就被周围的郴州话完全同化了。</p> <p class="ql-block">  整条西湖街只留有两处老房遗迹,即本幅和下一幅,仿佛古老的化石一般。</p><p class="ql-block"> 回想1968年春节那次回乡,我常常进入这个门内,就在我家的斜对面,里面是小杂院,我和里面的两个小男孩玩得十分开心,其中一个叫小良,顽皮好动,另一个记不住了。另外,我哥的好友小锁也住在里面,他穿着粗布老棉袄,揣着袖筒,话不多,显得老气横秋。</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我家对面出门即可打水的井台,带辘轳的那种水井,也不见了踪影。那时整条小街的居民全靠此井用水,我也是在这口井上初步学会了提绳打水,教会我的是对面邻居王姓大姐姐,她为人十分热情。王姐姐个头很高,记得有一次不知道是在谁的家中,我说脚冷,她马上双手提着我,一把拎上热灶台,让我暖脚。</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家老宅隔壁的宅院通道,里面曾住有多户人家,现在是人去房空,已废弃荒芜。幸好保留着遗址,让我多少有些慰藉。</p><p class="ql-block"> 这条小街上的邻居们,一个都没见着,可能早就搬迁別处了;就是见到了,彼此也不会认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又去拜谒了不远处的“崔府君庙”(唐朝修建),专门焚烧了侄女事先准备好的祭文和道符,以求佑护。侄女这次回故乡是第一次,主要是为完成父亲之遗愿,其孝心和周全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过去常听父母和姥姥说起此庙,今日终得亲见,但我没有拍照。</p> <p class="ql-block">  出来之后,庙的隔壁就是赵表哥的老宅院,中间仅隔一道长长的小胡同。他们全家搬离此处已经整整20年了,这里一直空闲着。</p><p class="ql-block"> 如图,小院场景,院里还有两棵大树。我们几人都觉得这个地方好,处于老城中心,却又僻静安宁,适合家居生活,比住楼房更为惬意。从左边进去,里面还有一团小院,别有洞天,让我们几个南方来人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表哥奋斗发家的地方,如今生意发达,功成名就。如今表哥所创炒货品牌“顶顶香”,早已行销全国,两个儿子各有自己的加工厂,生意红火。这都是我们没想到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上午,我们又赶去参观“中国磁州窑博物馆”,可是不巧,恰逢闭馆维修。</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立即临时决定,马上去我母亲的出生地-------魏庄。打通了龙表弟儿子龙帅的电话,他说在村口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  我们开车出发,不忘带上礼品。结果,仅仅七八分钟就抵达村口,就在公路旁。过去一直叫魏家庄,改革开放以后便改成了魏庄。</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1964年夏天,我和母亲走了很久,一路弯弯曲曲的小道,经过滏阳河,穿过很长很大的高粱地,才来到这里的舅舅家。</p><p class="ql-block"> 现在完全变了,当年的一丝印象也没有了:楼房替代了平房小院,平整的水泥路替代了坑洼的土路……</p> <p class="ql-block">  村庄很大,修建成了四通八达的整齐街道。村民们大多是二三层的小楼,大门上喜欢刻上吉利祥用语,进院门几乎都设有玄关或照壁。</p> <p class="ql-block">  我的舅舅早已离世,他养育的四男二女,如今仅剩小儿子和两个女儿在世。我们这次探访魏庄,只见到舅舅小儿子一家,以及大儿媳母子。</p><p class="ql-block"> 他们生活都不错,都住着宽敞明亮的楼房,让城里人羡慕,如图所示。看了家中之后,我们还在村里走走看看,还看了庄稼地。中午,他们在村口小饭店招待我们,大碗大盆,量大料足,价格却非常低廉。饭后,我们告辞回城,表弟儿子送了几盒土特产给我们。</p> <p class="ql-block">  回城时经过这条滏阳河,家乡的母亲河(某部抗战长篇小说中曾经描写过它)。我特意下车观看拍照,还去岸边洗了个脸,河水清凉碧蓝。此情此景,让我自然地想起《南征北战》中的一句台词:“又喝到家乡的水啦!”</p><p class="ql-block"> 我早就知道,滏阳河并不宽阔,如同我们郴江。但没想到的是,水量如此充沛,河水如此清澈,十分罕见。</p><p class="ql-block"> 小河淌水,好像从我的心上流过。</p> <p class="ql-block">  回到县城宾馆,便接到了赵表哥的电话,安排我们下午三点钟去游览“磁州水墨园”,说是磁县新建的大公园,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我们初不在意,但盛情难却,最终,只有我一人充作代表前往水墨园。他们三人则疲惫不堪,有的晕车,有的酒后迷糊瞌睡;而表哥家人却去了8个人,陪我一同游览水墨园。表嫂是坐着轮椅去的。</p> <p class="ql-block">  磁县,被誉为“邯郸的后花园”,可见其风景名胜之多。表哥说,邯郸的景点,其实大多集中在磁县境内。邯郸,曾是古赵国的京城,至今有成语“邯郸学步”留传于世。</p><p class="ql-block"> 这是园林的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  磁县有多处公园景点,但我们最终锁定了“磁州水墨园”,并非有人或媒体竭力推荐,而是凭直觉选定的。没想到,我们真的选对了,不来真的会后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磁州水墨园,是一座大型古典艺术园林,被誉为“立体的水墨画”,足见其设计之精、造景之美。虽座落于北地,却酷似江南苏州园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座耗时十年打造的精品力作,能完美地呈现于世,是磁县地方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的结果,更是当地创造的一个建筑奇迹。难怪各地政府纷纷前来考察取经。</p> <p class="ql-block">  试想,许多财大气粗的大都会,都无法完成这种超常规模的大型古典园林,更别说一般的地级市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磁县,一个京广线上连绿皮火车都不停的小县城,竟有如此魄力的壮举,完成了此等惊天之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苏州园林,以“拙政园”为代表,我曾去过六七座,它们各具特色,各有韵致。但它们均小巧玲珑,且分散于各处,你必须一一亲临,才能领略它们的总体风格和文人雅好。</p> <p class="ql-block">  超大规模的磁州水墨园,堪称当今华夏最大的古典园林。可它并非徒有其大、步人后尘,而是处处设景,景景不同,同中求异,让人在游览中目不暇接,时有惊喜之感。来前我本来疲惫不堪,盛情难却而来,可是入园后精神为之一振,逛园时一路兴致勃勃。</p><p class="ql-block"> 这里虽处燕赵之地,却移植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素雅与灵秀,精致与玲珑,几乎集中了江南私家园林的所有元素与手法,博采众长却又不露痕迹,浑然天成。可以说,单一座水墨园,就相当于苏州十来所园林的面积总合,尤其是,它几乎融合了苏园的所有造园手法和样式,并且有所创新,堪称样榜之作。</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燕赵雄风,江南余韵,横空出世,名彻北国。</p> <p class="ql-block">  园内假山遍布,形态各异,有的酷似太湖石,有的未曾见过。我问解说员,她说:太湖石早已绝产了,价格也昂贵。这些都是本地出产的太行石,价格便宜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我明白了,磁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就地取材,十分方便,也可节约造园成本。</p><p class="ql-block"> 这些假山石表面,似乎都沾有红色的泥土,显得不干不净。为啥不冲洗干净呢?我好奇,近前用手去抠,“泥土”却坚牢如铁,根本抠不掉。原来如此。这样一来,让这种山石反而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之美。</p> <p class="ql-block">  园内的各色古建筑尤其精美,亭台楼阁,轩榭廊庑,形式多样,均与环境和谐相衬。</p><p class="ql-block"> 图为湖中的天然巨石,近前的这块,很像一条大鳄鱼。</p> <p class="ql-block">  表哥的儿子专门请了一位讲解员,一路导游并详细讲解。我则边听边拍,一心两用,有时提出问题。时间仍嫌不足,未能自由而充分地细细观赏。</p> <p class="ql-block">  磁州水墨园,是一座综合性文化园林,集娱乐休闲、艺术欣赏、博览观摩、研学体验等于一体,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炉,让人各取所好、皆有所得。</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该园以磁州窑文化和水墨艺术为主打,以山水植物美景为载体,同时设有诸如馆藏博物、书画展出、茶道插花、古琴雅乐、瓷坯制作体验、民俗农耕等场所。许多局部建筑小品,以及林间小径的艺术设计,均体现了主创人员的匠心和投入(在这个浮华社会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  表嫂有腿疾,一直坐在轮椅中游园观景,凡遇有阶梯门槛,都是由晚辈们抢着抬轮椅,两个孙辈年轻人也始终面带微笑,十分亲和。</p> <p class="ql-block">  赵表哥一家三代人和我一起逛“水墨园”,前后不过两个小时。但分明可以看出,他们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团结,长幼有序,长辈庄重慈爱,晚辈孝顺有礼。</p><p class="ql-block"> 这种感觉,昨天在他家中就已经看出来了,令人十分羡慕。</p> <p class="ql-block">  3月30日早上,我们特意去吃了粉浆饭和麻烫(谐音,类似糖油饼),久闻其名,今天首次品尝,我和侄女感觉甚好,但恐怕许多南方人吃不惯这种当地的传统小吃。随后,我们和赵表哥一家人,在他家门口(滏阳北大街)告辞,表哥一再挽留我们多住两日,还有许多可玩之处,比如“岳城水库”。但我们回武汉确实有事,还准备在安阳逗留一天,不能耽搁,遂与表哥一家依依惜别。他们送了一大堆土特产。</p><p class="ql-block"> 南下去安阳途中,顺道拐过临漳县(邺城,曹操的老巢)的“铜雀台”,我一直抱有好奇心,想看看古代的“台式建筑”究竟有多高、是何模样(或许受到杜牧名诗“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影响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半小时便抵达这里,景点外门可罗雀,悄无声息。抬头一看,大门牌匾上却写着“邺城三台遗址”(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而对外宣传资料上却只提“铜雀台”,显然是因其名气太大,更有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图为广场上的曹操石雕像,面容与演员鲍国安相仿。</p> <p class="ql-block">  昔日曹操修建的三台之中,处于中央的铜雀台规摸最大,地势最高,两翼的金凤台、冰井台次于铜雀台。可如今仅剩下金凤台的部分建筑。眼前的这座门楼之后,即是金凤台。</p><p class="ql-block"> 我们专程来看铜雀台,可是片瓦不存,只有毫不起眼的金凤台,可对外却打着铜雀台的旗号(名不符实)。</p> <p class="ql-block">  这是通往金凤台的阶梯,不过十几米高。台上留下的房间不多,仅有一些图片说明,以及遗留的建筑残片。</p><p class="ql-block"> 铜雀台和冰井台更为凄凉,仅剩下一角夯土堆,围在开阔的田野之中,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华森严之地。我站在土台边綠,远远地望着它那荒芜的大土堆,蓦然想起古人的名句,“风吹雨打风流去”,“宫阏万间都做了土”。</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又驱车来到安阳“殷墟”附近,无意间,我看到了这种南方人难得一见的景象,于是赶紧拍下。这是北国大地的寻常之景,北方人屡见不鲜,地上这满是棉花一样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柳絮,又叫杨花,其实是杨柳的种子,上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状如飘絮。这次到北方,空中常见柳絮漫天飞舞,但像如此集中铺满地面的,却还是第一次见到。</p><p class="ql-block"> 古代文坛曾有“柳絮之才”的典故,出自东晋名嫒谢道韫咏雪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河南安阳市,曾是商朝后期的都城(盘庚迁殷),位列中国八大古都之首。殷墟位于洹河岸边的小屯村,是甲骨文的考古发现之地,当年甲骨文的大量集中发掘,曾震惊世界,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 三幅图片,均为室外广场所摄,尚未进入馆内,就已经感受到浓浓的甲骨文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这里占地广阔,室内馆藏文物巨量,室内外各种考古现场坑穴难以细述。总之,商王朝的宫殿宗庙及王陵遗址,还有祭祀场所,均集中于园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这里是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国文字的发祥地。另外,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墓葬,也在园内。</p><p class="ql-block"> 图为龟甲原件,个头比我想象的要大。</p> <p class="ql-block">  除了出土十几万片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也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  一批商朝小型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  经过修复的出土陶器。</p> <p class="ql-block">  这两幅图有些恐惧和残忍,但因具备史料价值,不得不呈现于此。</p><p class="ql-block"> 上图一副人骨之上,履盖着大量的贝壳(当时的购物货币),可见主人生前并非穷人。</p><p class="ql-block"> 下图的两个铜鼎之中,是两颗煮烂的成人头颅,可见当时贵族们有割头祭祀的野蛮风俗。</p> <p class="ql-block">  昏暗的博物馆内,设有几处这样的小天井,让人有轻松透气之感。</p><p class="ql-block"> 这种设计,似乎也借鉴了河南素有的’’地坑院‘’式民居传统。</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战国七雄对“馬”字的不同写法,七国文字最终被强秦所统一。否则,我们的汉字写法,恐怕会混乱不堪。</p> <p class="ql-block">  考古遗址公园之内,保有多处这样的真实坑穴,室内外都有,给人以现场质感。</p><p class="ql-block"> 这些商朝马车在地下理藏了三千多年,感觉已经变成化石了。</p> <p class="ql-block">  此为甲骨文长廊,这座殷商建筑呈巨大的正方形,共有四面长墙,每面墙长约两百米。</p><p class="ql-block"> 墙上绘有一千多个甲骨文,多为象形、会意字,逐字考证解析,古今对照,还配有古诗词。如有时间细细观览,该是一件奢侈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这天中午,我们终于吃到了一顿湘菜和大米饭,食欲大开,精神振作。</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去参观室内的天宁寺,主要是为了观赏这座文峰塔。五代后周建造,已历千年,保存完好,其特点是上大下小,五层八面,塔体全高39米。</p> <p class="ql-block">  塔身八面,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讲述佛系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个男人,每人花25元,进入塔内爬至顶层,在塔身外平台绕行一周观看市容。塔内阶梯太陡,下来后双腿酸疼。</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四时以后,我们又赶往“中国文字博物馆”,到达以后,又因为扫码登记操作而耽误了十几分钟,离闭馆时间已不足一小时。</p><p class="ql-block"> 该馆由国家投入巨资建造,规模宏大,图文资料及文物实体翔实巨量,本该好好看看才是。我们仅看了两个展馆,且是匆匆而览,馆内不仅展示汉字资料,还包括华夏其他民族的文字资料,甚至一些业已失传“死去”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免费向全民开放,是青少年研学的好去处,更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p> <p class="ql-block">  4月1日中午,儿子也来到了武汉。下午,我们打算先游“东湖绿道”,再游“东湖樱花园”。司机小蔡将我们送至入口处,我便让他驾车返回(免受久等之苦),我们自己则步行环湖游道观景。</p><p class="ql-block"> 绿道小环线约5.5公里(精华段),大环线20多公里,我们当然选择前者。但一口气走完5.5公里也决非易事,我们放慢步速,徜徉于湖岸堤旁,中间休息了两次,两个多小时游完了全程。</p><p class="ql-block"> 图为东湖一景。</p> <p class="ql-block">  全程较长,但走得轻松愉悦,并不觉累。</p><p class="ql-block"> 这天适逢周六,出游者甚众,多为武汉市内大学生或一家三口。人们盛装出行,呼朋引伴,热闹非凡。扶老携幼者多坐敞篷观光车,少男少女们喜欢租用自行车,走路者更愿意走湖边的木栈道,我们亦此。</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至“东湖樱花园”时,太阳西沉已近黄昏,我赶紧拍下这幅东湖落日图。</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吃晚饭,然后游逛了樱花园,最后自己打的回到了益合美术馆住处。</p> <p class="ql-block">  4月2日一大早,我们和侄女一同乘车去黄陂“长乐园”公墓,专程为大哥大嫂扫墓祭奠,侄女准备了九盘祭品作为供奉。他俩长眠于此已近三年,但墓地仍维护如新。</p> <p class="ql-block">  中午回到武昌,午饭后,我们去逛附近的“武汉天地”步行街,人多热闹。</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步行街另有特色,与“楚河汉街”风貌不同,人气更旺,以吃食店铺居多,是吃货们的天堂。原先未闻此地,这次听侄女介绍而来。</p> <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过去,人们终于可以自由出入享受生活了,没有戴口罩的人。是报复性消费?非也,人的天性使然。</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慕名去逛“武商梦时代”,一个巨大的购物中心,号称中国第一规模。</p><p class="ql-block"> 里面太大,根本无法逛完走遍,因为人少,室内广场显得空旷阔大。我对逛店购物没啥兴趣,倒是喜欢里面的装潢设计。</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又去了“楚河汉街”,游人更少,门庭冷落,昔日繁华不在,而今萧条毕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去吃了一顿自助餐,餐厅很大,食品极为丰盛,只怕你胃口不济。但此间价格昂贵,每位318元。</p> <p class="ql-block">  在于老师提议下,我们4月4日早晨,专程驱车去粮道街“过早”,她也是早几天从抖音知晓这一消息,这种新兴食品名曰“油饼包烧麦”。</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车后吓了一跳,赵师傅门前早已排成百米长龙,果然名不虚传。但为了品尝这种小吃,也太费时间了,令人生畏。</p><p class="ql-block"> 陈馆长有办法,他采用了“以金钱换时间”的办法,让我们免去了排队之苦。每人一份,装入纸封之内(空鼓的脆香油饼之内,塞入两个糯软小烧麦),我们配以一碗蛋酒,味道果然不差。</p> <p class="ql-block">  ‘’过早‘’之后,我们又去逛附近的“昙华林”,它是一条民国风情的仿旧老街。其实,也不能用“仿旧”一词,因为许多建筑本来就是旧时代的遗物(过去的房屋质量坚牢),现在把它们翻新装饰而已。</p> <p class="ql-block">  昙华林是近几年开发的项目,在这里逛一逛,可以领略百年之前的旧武汉的大致风貌,满足人们怀旧猎奇的心态。这里还保有几位名人的故居,以及旧衙门的遗址。</p><p class="ql-block"> 游人不多,气氛平和清静,偶有年轻人直播或拍摄古风人物照。</p> <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三点以后,侄女又带我们几人又驱车直达赤壁市,入住“春泉庄”温泉酒店。酒店条件优越,吃住俱佳,但价格不菲。</p><p class="ql-block"> 每个房间设有小浴池,就在阳台上,私密空间隐蔽安全。阳台对面是山丘田野湖泊树林,画面极佳,即使白昼也无“春光乍泄”之虞(偶见一两个老农),何况入夜之后?温泉约65度,随时可放水入池,想泡就泡。</p> <p class="ql-block">  这是酒店的内外环境,给人感觉甚好。尤其是阳台外的风景绝佳,如同乡村风景油画,宁静朴实,凭栏观看,令人心情大好。</p> <p class="ql-block">  放满热水约需20分钟,水温可调,池内两端设有石砌内阶可坐可倚。可反复泡浴,每次入池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p> <p class="ql-block">  这是酒店内厅和走道的装潢设计,看起来很舒服。此外,这里的服务质量也好,难怪该酒店被“携程”评选为“最受欢迎的酒店”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于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我们很少入住这种温泉式酒店,故觉新鲜有趣。</p> <p class="ql-block">  最后再筒介一下“益合美术馆”。它由我二侄女夫妇经营,于2010年开办,规模不大(三层小楼),但内外装潢十分雅致考究,富有中国传统文化之风韵(禅茶一味,书画俱佳),家具陈设古色古香,且辅以插花、雕塑与陶瓷藏品等。</p><p class="ql-block"> 图为美术馆正门,位于武昌喻家湖路“虹景花园”之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美术馆以书画展出和艺术交流活动为主,但也兼有餐饮住宿和茶室(包括咖啡等饮料)服务。另外,馆内还有各色收藏品可供鉴赏。</p><p class="ql-block"> 私房菜品质不俗,在当地颇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  图为展出的部分美术画作及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  茶室和小餐厅之一,另有多间。常有附近的大学师生等来此喝茶谈事,或请客宴饮。</p> <p class="ql-block">  主人喜欢插花艺术,常亲手制作和布置。</p><p class="ql-block"> 馆内也时常组织一些书法、美术、插花和茶道等文化活动,邀请各界人士前来品鉴观摩。</p> <p class="ql-block">  这是插花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可以在外面喝茶聊天。楼旁有个草坪和小花园,安放了三个人字形帐篷,可用于烧烤或喝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家乡的眷恋和感激,人生可以选择,但故乡无法选择。</p><p class="ql-block"> 近乡情怯,惴惴不安,我尤其如此。因为,家乡亲戚几乎无人见过我、熟悉我,而我又完全不会说家乡话(口拙),他们会接纳我们吗?彼此见面后该说些什么呢?魏庄的亲戚能联系上吗?……但事实证明,这些担心纯属多余,一切比预期的都要好。</p><p class="ql-block"> 这次短暂的故乡之行,事后感觉是完成了一桩大事:了却了夙愿,纾解了乡愁,也满足了我们怀旧寻根之愿。磁县小城日新月异,亲戚们的生活也平安幸福,令人感慨,亦备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 2023年4月27日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