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营古村史上那些牛人和那些事

杨军民

<p class="ql-block">  我们曾经费尽心机想拥有的最终都会淹没在历史的烽烟中,而一些人一些事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记忆里———题记</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公元875年,即唐乾符二年秋。新营依旧是一片蒿草地,杳无人烟,野兽和野鸟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忽然一天间,这片蒿草地人嚎马嘶,尘烟四起。引得洎水河白鹭乱飞,群鱼奔逃。大批唐兵列队齐整,旌旗高展。领头的是一位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器宇轩昂之人。来者是谁,他就是当时从德兴考出去成为江西第一位的武状元舒贺。</p><p class="ql-block"> 武举制度从唐朝武则天执政开始,能考上武举的人不仅是弓马骑射样样精通,而且是文韬武略包括相貌也必须堂堂,可想当时能考中成为武状元的舒贺该是如何的英雄了得。</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舒贺已经被唐僖宗封为踏白将军,为了追缴历史上最残暴的黄巢起义军来到德兴。</p><p class="ql-block"> 舒贺眼望如此蒿草地,手捋长须,不由心中一亮。此地前有洎水河环抱,后有群山为靠。此为风水学中所题的“前有腰带水,后有官帽山”,这可是传家立业宜子孙的绝佳风水地。</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唐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朝廷权臣当政,政治黑暗。各地又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舒贺早已萌生退意,早就想寻一处安身立命之地,见此地景色宜人,风水绝佳,又地处偏僻,故一眼相中,有意将自己的终老之地放于此。</p><p class="ql-block"> 于是舒贺先将部队驻扎于此,因是新建的军营,故此地从此被称为“新营”。后来舒贺继续追缴黄巢北上,特留下部分亲兵经营此地。等到战事结束,舒贺因战功被封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节度使在唐朝相当于军区司令。山南东道属于中原内陆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见朝廷对舒贺的重视,但后来舒贺还是称病解甲归田,重新回到新营,率领亲兵开荒垦田,开始了新营村千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改国号为梁,慑于舒贺的声望,朱温称帝后还派使者专程来新营安抚舒贺,并许诺他委以重任。舒贺立志不事二主,托病坚辞,公元908年,舒贺病逝。后梁皇帝对他十分看重,“诰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晋国公,加九锡,谥武忠”。舒贺享年81岁,在古代算是高寿。</p><p class="ql-block"> 从舒贺建村,过了70来年,到了南唐昇元年间,新营由原来的舒贺一族,新增了张氏一族。张氏祖先从婺源的甲路迁居到新营,开始了张氏在新营的辉煌历史,张氏乃汉留候张良的后裔,可以说从南唐昇元年后,舒姓和张姓成了新营的两大家族,也开始了两大家族和谐共生而又互为竞争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宋朝的新营风景秀丽。古木成群,柳树成荫,几家酒肆,数十栋民居炊烟袅袅</p><p class="ql-block"> 有一位曾经任过当朝参政知事的北宋大官徐俯,辞官隐居在德兴银城的天门村。他可是当时大文豪黄庭坚的外甥,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一日春雨绵绵,徐俯喝了一点酒,摇摇晃晃的来到了离天门村不远的新营,看着千年前的新营风光,挥笔写下了一首让他自己从二流诗人成为一流诗人的诗歌《新营市》: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双飞的燕子,夹 岸开的桃花,春雨涨水冲断的木桥,从柳树撑出 的小舟,多美的江南景色。</p><p class="ql-block"> 宋朝的新营是张氏家族的骄傲,在新营的小吴园村诞生了一位神仙一样的牛人,伟大的炼铜家张潜。1971年,《张潜行状碑》在德兴吴园村出土,现藏于德兴江西矿冶博物馆。碑刻于北宋大观元年( 1107年)三月。铭文清晰,文字洋洋洒洒共3600余字,详尽记述了张潜的生平事迹和他对炼铜事业的杰出贡献,碑文记载张潜天资聪颖,童时即能“诵书日千数百言”,且“无书不窥”,“喜赋诗,工楷书,著有《诗集》十卷”,尤精天文、地理、人伦之学。博通方技,通过阅读《神农书》等各种奇方异书发现“胆矾水可浸铁为铜”,并通 过 试 验 掌 握 了 浸 铜 之 法,而德兴自古铜资源丰富,张潜利用此法而成一方巨富。而发家致富只是张潜的一个小目标,自幼便有报国之志的张潜将此法编撰成书,写成了世界第一部矿冶化学巨著《浸铜要略》,并令其子张甲贡献给朝廷,用以推广给全国各地,利于国家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而成富豪的张潜尤其重视教育,购书万卷,建巨阁,请名师,不惜余力教育后代,因此张潜的后人考中进士非常之多,做官无数,可谓政商两道都有奇才。特别是有太学生中考中第一而赐状元出身的的孙子张相,考中探花的一代名臣曾孙张焘。张潜不仅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张潜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维持地方秩序。对地方的社会救济、修桥铺路等事,出力尤多。张潜还出巨资兴修水利,“要治乐平德兴二邑间水患”。地方上盗墓风长时,张潜“为悬赏十万以购焉,群盗骇散。”</p><p class="ql-block"> 由于张潜乐施好善,地方上受惠者十分感念,各地长老贤者也推崇张家。于是张潜在地方上名望极高,“以气节言行为乡人所宗,一时豪杰皆拜其家如子姓”。张潜甚至成为地方纠纷的重要调解者,其公信力甚至在官府之上,所谓“间有斗者,不决于有司,而 决 于 公,得 公 一 言,逾于赏罚之荣辱也”。可见在当时张 氏 家 族 俨 然 成 了 德 兴 的 一 方 豪强,是地方秩序维持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 而到了晚年,张潜感到岁月如梭,更喜每日宴请宾客。张潜在现在德兴的凤凰湖处做了一栋占地百亩的大宅,在这栋大宅里,张潜接济宾客,欢饮达旦,交游四方。</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张潜可谓是古代德兴第一人生大赢家,不仅通过炼铜获得巨大财富,让自己和家族成为地方望族,而且子孙教育得当,个个都成为国之栋梁,自己还高寿,享年80岁,真乃德兴神人哉。而在同一宋朝,银城有另外一个牛人,就是做聚远楼并得到京城数百颗舍利子的余仕隆,也难以和张潜相提并论。</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元末之时,全国战乱不止。历来安静悠闲的新营亦受到冲击。</p><p class="ql-block"> 1985年6月德兴市新营虎头岭出土了两件元代的宝贝,成为了德兴江西矿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就是鎏金錾刻狮钮盖银瓶和鎏金錾刻银盆。特别是鎏金錾刻狮钮盖银瓶,该瓶器型高大,花纹精美,做工细腻。为国家一级文物。据专家推测,此器物应该是元代贵族使用。该器物并非出土于墓葬,而是出土于窖藏,因是贵族怕被盗贼所抢,故藏于窖中。可见当时虽然是偏僻的新营,一样逃不过兵荒马乱。</p><p class="ql-block"> 乱世出英豪,而在此时的新营张氏中出现了一个豪杰叫张伯全。张伯全,字舜九,人称九公。生于公元1327年,死于于公元1363年,年仅36岁,可谓短暂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张伯全自幼有报国之志,爱舞刀弄枪。见当时兵灾四起,民不聊生。为保家族及乡里平安,于是出钱召集乡勇于新营南面的山上,筑山寨为高和寨,以保境安民。四周百姓许多人来投奔,元兵多次围攻不下,高和寨从此威名远扬。当时陈有谅起兵称汉王以抵抗元兵。因佩服九公骁勇,亲赴高和寨邀请,共谋大业。于是张伯全便率着众人投奔到陈友谅汉王的麾下,督管军中粮草,深受陈友谅倚重。</p><p class="ql-block"> 公元1363年,陈有谅率汉军与朱元璋的大明军在鄱阳湖展开大战。汉军以明显优势,胜券在握。但天不佑汉,在两军相持之际,舜九公押解粮草至鄱阳湖,晚上突遇狂风大雾,使船队迷失方向,天亮时竟鬼使神差将粮草送到朱元璋的军营前。明军得此粮草,士气大振,趁风向转变之机,火烧汉军船营,汉王陈有谅战死。九公见败局已定,回天乏术,决意不降明军,于是拔剑自刎以殉其主。</p><p class="ql-block"> 公元1368年,朱元璋统一天下,定都金陵。在论功行赏时,念及张伯全生性刚烈,一心不事二主之义,敕封九公为武烈大将军,下诏在新营建武烈祠供后人祭祀。</p><p class="ql-block"> 武烈大将军功著一生,不想在最关键时候犯了致命的错误,对朱元璋来说是帮了大忙,但对自己的主公陈友谅来说却是给了致命一击,人生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可谓是:功过任人评,我自横刀谢主恩。是非由史鉴,身正品高恨天意。</p><p class="ql-block"> 武烈祠现在在新营的洎水河边,武烈祠中供奉的武烈大将军手拿宝剑一身正气,从明朝起便看着洎水河水从祠堂边流过。不由的让人想起明代才子杨慎流放经过江边看到樵夫和渔者所作的临江仙:</p><p class="ql-bloc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清代的新营,许多大户开始建起了大宅。高高的院墙,青砖灰瓦,天井照壁。而最让人羡慕的不是宅子的本身,而是宅子旁的藏书楼。宅子建的好,不如宅子旁有藏书楼,有藏书楼的宅子才代表着主人是当地最有地位最有名望的书香门第。</p><p class="ql-block"> 清代新营的舒氏又开始出人头地,最有名望的应该就是做过清代咸丰年间绍兴和温州知府的舒大章,新营现在依旧流存着他的旧居遗址和他所建的卧书楼。</p><p class="ql-block"> 舒大章,号端书,从小聪明伶俐,被乡人称道。对父母非常孝顺。少时颇负文名。在咸丰年间,天平军相继攻陷大江南北,舒大章弃文从武,捐钱训练团练保卫家乡。先是左宗棠率军到德兴,听传了舒大章的大名,准备招他作为幕僚,他以母亲年级大而推辞了。后来应蒋文恪之招,赴秦(甘肃)襄理军务。以候选主事改官知府,分发浙江候补。先到绍兴任知府,后任温州知府,在任知府时,清查积案,昭雪诬告和冤狱,推行德政,深受老百姓爱戴,特别是在温州时,正值天大旱,米价飞涨,而他掉米平抑米价,活民无数。当时在温州的育英堂收养了许多双目失明的女艺人,到了出嫁的年龄,舒大章捐钱帮助这些女艺人出嫁,让她们有个好的归宿。县志上称赞舒大章道:做官三十年,政宽而明,令简而信,民不忍欺,虽多历任美差而廉,不名一钱,故所至有声。舒大章享年七十一,在古代算是高寿了。</p><p class="ql-block"> 舒大章旧居建于清咸丰年间,占地面积324平方米。门坊作为舒大章旧居的主入口,砖雕构件富于装饰性,月梁雕刻精美,整个门坊显得古朴典雅,十分精致,艺术风格较为独特,可惜的是旧居在2006年因火灾损毁,仅存部分残墙及正面门坊。</p><p class="ql-block"> 还好舒大章的卧书楼保存的完好,卧书楼是一栋非常有特点的江南藏书楼。清秀漂亮,透着浓浓的书卷气。砖木结构,座北朝南,由卧书楼主体和左右廊道组成。主体设二层,穿斗式梁架,歇山顶,封火山墙,底瓦为缸瓦,盖瓦为小青瓦,为二进三开间的清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建藏书楼是中国大户人家的崇文重教代表性特征,不过现在遗存下来的不多,全国只有100栋左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藏书楼分别是宁波的天一阁、杭州的文澜阁、湖州的嘉业堂和瑞安的玉海楼,合称”江南四大藏书楼”。</p><p class="ql-block"> 现代舒大章的卧书楼成了新营普通百姓的居住地,曾经浓浓的书香化着了淡淡的烟火气,大字不识几个的百姓住在卧书楼里,吐槽着着古代宅子住的不便,唯有几只燕子偶尔飞入,唱着刘禹锡的乌衣巷,让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新营的洎水河现在安静了许多,而到了端午,特别是古时候的端午,新营的洎水河上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油漆一新的几条龙舟在河水上穿梭如剑。</p><p class="ql-block"> 新营有一句谚语:女人盼初一,男人盼端午。</p><p class="ql-block"> 女人到了初一是不用干活的,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男人的服务。而男人到了端午,是要下河划龙舟的,大家光着膀子,唱着龙舟调。而全村的女人围绕在河边,大声为划龙舟的汉子鼓劲,而男子在全村女人面前展示着自己雄性的一面,那该是多么的一种风光。</p><p class="ql-block"> 新营有自己独特的龙舟调,大家唱的非常野性,号子喊的震天响,但词却非常的温情。</p><p class="ql-block">1、春景天,蝴蝶飞,蝴蝶飞,梨花开,摇两边,摇两边,青山绿水,难描画,啊…啊…</p><p class="ql-block">2、夏景天,淹鱼桨,淹鱼桨,水阁凉亭,荷花放,荷花放,举子摇着,芭蕉扇…啊…啊</p><p class="ql-block">3、秋景天,桂花香,桂花香啊,才子佳人,齐满堂,齐满堂,回来打坐,在小金帐…</p><p class="ql-block">4、冬景天,雪茫茫,雪茫茫,铁马悬蹄,响叮当,响叮当,风吹腊梅,遍地开…</p><p class="ql-block"> 从远古而来的新营龙舟调,飘荡在洎水河,也飘荡在新营一座座祠堂上。新营不大,但祠堂却很多。据德兴民国八年版县志记载,当时新营的民祠舒姓祠堂有舒膺六、舒怀南、舒玉田、舒惟良、舒俨若、舒荪茹、、舒雪斋、舒协斋,舒武十九、舒武四、舒梧园、舒正斋、舒惟忠等13栋,张姓5栋。目前新营还流存了舒姓祠堂6栋,张姓祠堂留存了4栋。可见当年新营祠堂文化之兴盛。</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祠堂,中国是从明嘉靖十五年明世宗准许民间建祠堂,而小小的新营建如此之多的祠堂,除了宗祠外大多是公祠。公祠和宗祠是有明显的区别,宗祠为为祭祀始迁祖而立的总祠。凡是该族之人,人人“有份”。它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中心,又是宗族议事、执法,实行宗族统治的中心,其建制规模比宗族其它种类的祠堂要较大。</p><p class="ql-block"> 而公祠是为祭祀某个名人而修建的。而新营的公祠多是为祭奠家族中较有名望的人。新营舒姓和张姓还规定,只要家族中有男丁达到一百户便可以建祠堂。可见建祠堂是一种家族势力的象征,也是舒姓和张姓为了彰显自己家族力量相互竞争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新营的祠堂大多不大,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天井,高高的院墙。祠堂内根根柱梁注视着千百年来祠堂来来往往的新营人,记录着新营人的喜怒悲哀,记录着舒姓和张姓必须遵守的家规家训,也记录着子子孙孙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稿于2023年4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