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叶宇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省特后班学员,出版专著,举办个人展绘画作品被江海博物馆收藏,美国加州油画协会会员。曾获江苏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智慧校长提名。现任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听了她的课,获赠“绝版”著作。她用这本书进行讲座,里面有她细心的标画。感谢叶老师,感恩信任!</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6日星期三邢台晴</p><p class="ql-block">向美好出发</p><p class="ql-block">今天继续的国培,邀请来了江苏南通的名师叶宇红老师。在开始的介绍中,我注意了这样几个关键词:江苏省美协会员,学科带头人,出版专著,举办画展、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集团副总校长。作为负责着几百人小学校校长的我,仿佛看到了仰视的标杆。</p><p class="ql-block">叶老师看上去年龄并不大。她说1988年参加工作,头发都是染的。即使这样,我们依然感觉她很年轻。</p><p class="ql-block">讲座开始,叶老师以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导入,然后出示讲座的几个主题词:童心、童话、童年。这样的进入方式提纲挈领,我很喜欢。</p><p class="ql-block">讲座围绕主题词主要分成:我的教学主张、我的课堂、我的课例、我的教研、50岁再出发等几个板块,像用“名师的成长历程”这条线串成的珍珠,每一个都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叶老师最突出的创新就是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把美术和写作融合,用童画和写作表达童心,以此确立了“主题性美术课”的教学追求。我也一直追求着阅读和写作的融合,劳动和多学科的融合。听叶老师的粗略介绍,我是多么期待呀!</p><p class="ql-block">讲座中,叶老师播放了两个课例,一个是12年前上的《有趣的重复》,一个是50岁以后上的《神奇的太阳》。这两节课既体现了叶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又充分展现了她的教学主张。</p><p class="ql-block">《有趣的重复》的导入,既搜集了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场景,又有出土的文物彩陶盆上舞者图像的提取(包括《神奇的太阳》以甲骨文的“日”),极大增加了课堂历史文化的厚度和深度。</p><p class="ql-block">在实践练习中,先是给学生出示不同色彩的瓶盖儿,接着又增加了夹子和糖块儿,之后让学生在黑色的盘子上装饰不同颜色的星星。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此,在“装饰”一块儿手绢的时候,学生水到渠成地发现其中的“基本形”,并可以通过改变“基本形”的方向、位置、颜色、大小等等,实现“重复”图案中的漂亮、跳跃、灵动等效果。</p><p class="ql-block">我一直认为,老师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和学生相对的另一个存在,而应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在这堂课中,叶老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资源,自己当模特,让学生把剪好的蝴蝶贴到自己身上,且对“设计师”没有体现“规则中不规则”的地方进行评价纠正。美术就这样悄然的进入了生活。</p><p class="ql-block">《神奇的太阳》侧重于学科的融合,能够明显看到对三年级孩子语言表达的培养和参与,为我在这些方面的探索提供了范例。</p><p class="ql-block">播放课例视频时,叶老师坐在电脑前,也认真地端详着课堂上的自己。她一会儿托着腮,一会儿揉揉眼;一会儿神情严肃,一会儿面带微笑。她在审视,在思考,在感伤,在欣喜吗?我拍下十二年前视频里年轻的叶老师和今天讲台上靓丽的叶老师。“二人”同框,时间美好。</p><p class="ql-block">期待下午更多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下午课后感言</p><p class="ql-block">首先当然是感谢和感动。感谢叶老师千里劳顿,不辞辛苦,给我们一场醍醐灌顶的讲座。叶老师把几十年的教学方法、创作历程、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倾囊而授。我被叶老师的大爱感动。我代表在座的学员向您鞠躬!</p><p class="ql-block">听讲座学习,入耳更需入心。入心的办法是时刻把自己放进去:我想到什么,我可以做什么。</p><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我突出的感受有两点:角色迁移,“眼高手低”。</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因为特定对象、特定场域而角色不同。如我们面对学生是老师,面对家人是妻子、子女、父母等。在这个场域,面对叶宇红老师,我们是学员。特定角色决定我们不同职责,几乎界限分明。</p><p class="ql-block">但是角色的迁移与融合能创造另一片天地。叶老师说自己是老师,是校长,是画者。正是对画者(画家)身份的迁移与融合,才有了叶老师在三和小学两年支教,便创造了改变一所学校、奠基孩子一生幸福的奇迹。我们如何把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美的视角、素养、技能迁移融合到我们的生活中呢?这值得我们思考。</p><p class="ql-block">“眼高手低”当然是贬义褒用。“眼高”即必须有高的眼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多宽、多高,成就、成绩就有多大。叶老师站在了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智慧校长、美国油画协会会员、省美协会员的高度,统筹学校,引领布局,于是有了办学、绘画的巨大成就。我们需多向叶老师这样的专家认真学习,让我们的眼界不断提升、拓展。</p><p class="ql-block">“手低”指从细处小事做起。叶老师在三和小学的两年,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细节的堆积,成就了一所农村小学的省级名校;每一次仗量世界各地的步伐,每一幅跋山涉水的写生,奠定了在全国乃至世界书画界的地位。</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以个人的名次,再次感谢叶老师。我不光收获了那么多的思考感受,还收获了叶老师签名的“绝版”著作《童画世界真美丽》,我会把收获感受带回去,继续温暖、支撑我前行的脚步。</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叶老师!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