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沙家浜,欢笑情如旧。

柯春林

<p class="ql-block">  原海军东舰队后勤部勤务船大队L794(东冷794)战友第三届常熟丶沙家浜联谊会侧记。</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一一华东军区海军(今东海舰队前身)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村诞生。</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九年二月,中央军委批准确定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为人民海军成立日。</p><p class="ql-block"> 每当此日,军港内的战舰披挂满旗,或海上进行阅兵式庆祝。</p><p class="ql-block"> 每当此时,那些已脱下水兵服退出现役多年的老水兵们,都自发的聚在一起庆祝人民海军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四年九月,我从巢湖水兵训练团结业分配到东海舰队后勤运输船大队。经多次換乘辗转到宁波后坐上一辆军卡驶向象山湾某军港。崎岖的山道一路颠簸,同车四个新兵中就我一人“五脏六肺"差点都吐出来。看他们兴高采烈地向往着军港战舰,我则晕晕乎乎样狼狈不堪。</p><p class="ql-block"> 抵达军营后,四个新兵我被分配到一个舷号叫L794的船上,其余的全在陆勤地面工作。他们带有羡慕和疑惑的眼神望着我一步一步踏上军港。是啊,一个连坐车都晕的人偏偏就分到船上。</p><p class="ql-block"> 于我而言,是幸运之神关照,还是常言道的命运捉弄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初次处子之航就是去青岛执行任务。作为轮机新兵初上船具体的工作是随岗熟悉。此次出海讲气象条件不是很好,我却处处都新鲜,不时的从机仓跑到甲板,看军舰犁浪看海鸥在飞翔。</p><p class="ql-block"> 航行至小洋山,海面就出现涌浪。本就机仓内机器轰鸣加上柴油味让人一阵阵烧心反胃。终于在一波涌浪袭来,船身上下起伏剧烈摇晃中我顿觉天旋地转,早餐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就象开了闸门似地从口腔中喷涌而出。</p><p class="ql-block"> 我是从机仓爬回自已的铺位上去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海况的恶劣,该交的"公粮"己尽。随后的一阵呕吐时感觉嘴巴发苦,抬头一瞧地上,这下好了,连胆汁,蛔虫都吐出来了。整个航程中老兵们不停地前来关心,递上削好的水果让我强行吃下去,但不到三分钟就原样吐出来。最后还是船上卫生员国良战友递上两支葡萄糖让我喝下去补充水份和能量。</p><p class="ql-block"> 船靠青岛码头,我是第一个冲上去的。坐在码头的地面上,心里虽然踏实,但我怎觉得整个码头还在颠簸摇晃呢,这也是后来新兵常说的"晕码头"现象。</p><p class="ql-block"> 返回驻地军港后我曾有"打退堂鼓"向上级申请调到陆地上念头。但又不想背上"逃兵"的名声。因为我知道"七九四"集体荣誉观是不允许染上一丝灰尘的。</p><p class="ql-block"> 只能一个人独坐在军港的码头发呆发楞。但船上的老兵没有人瞧不起我。大家聚在我身边交流他们初次出海的囧象,分享海上抗晕船的"秘诀"。</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的王海副船长每天单独领着我跑步晨练,在操场上过浪桥,翻滚轮增强身体抗晕船能力。</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说:当你以船为家,爱上大海,把每次的航海过成日子,一切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 每次航行遇到恶劣的气象,风大浪急。但只要听到船长气定神闲地发布一道道操舵命令时,大家的心都无比的踏实。</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我当上班长,第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义务兵服兵役期满后是全中队(营)唯一一名留队转上志愿兵。</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晕船大王",如今已是合格的舰艇水兵。</p><p class="ql-block"> 在L七九四船工作八年,参加过重大军事活动,支援地方建没,全大队(团)的各项比武和评比,每次我船都团结一心,以高昂的斗志,顽强拼搏精神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集体和个人的立功受奖。</p><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工作上调动离开当时已重新命名的东冷七九四船。</p><p class="ql-block"> (L七九四船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在造船厂下水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很快就形成战斗力。排水量三百吨的后勤运输冷冻食品船,L取冷的拼音第一个字母。东冷七九四代表东海舰队后勤运输冷冻食品船)。</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我服兵役期满转业回地方。那一天我刻意坐轮船回家,只是为了在黄浦江上路过军港时再看一眼"七九四“船。</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多想轮船开得慢一点,我挥舞着双手。泊港的七九四船上的灯光闪烁,像极了一个慈祥的母亲举着灯火在为远行的孩子照亮着,在依依不舍地送别。我从舷边跑到轮船后甲板上依然在挥手。直到远离了视野,我脆弱的内心再也绷不住了,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此后天各一方,只能梦中相会。再见我的战友,再见我的"七九四"。</p> <p class="ql-block">  在地方上生活无论多苦多累,工作再怎么艰辛,我都坦然处之。因为"七九四"船带我在大海上经历过太多的狂风巨浪,波涛汹涌。我早已锤炼成钢筋铁骨。</p><p class="ql-block"> 感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感恩战友们的不离不弃。让那些退役分散在祖国四面八方的战友通过微信又能联络重聚一起。此时"七九四"船也光荣退出海军序列。但在老兵的心里船还在远航,家还在。我们依然以"L/东冷七九四"船之名建微信群为家,每天都在家里面和全国各地战友问侯交流。</p><p class="ql-block"> 大家共同心愿能两年为一届择地相聚一场,时间定在人民海军生日之际。</p><p class="ql-block"> 今年战友联谊会选定在江南水乡,红色教育基地常熟"沙家浜"。</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江南水乡常熟市,暖风怡人,繁花似锦。有道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p><p class="ql-block"> 来自全国各地的"L/东冷七九四"的老兵们踏着春风齐聚常熟。</p><p class="ql-block"> 此刻,常熟国际大酒店宴会大厅里"L/东冷七九四船"老船长们来了。</p><p class="ql-block">指导员们来了。</p><p class="ql-block">领导和老兵的军嫂也来了。</p><p class="ql-block">航海部门报到,机电部门报到,枪帆部门报到,船务部门报到。</p> <p class="ql-block">  近三十年久别重逢,有道不尽的思念和心里话。</p><p class="ql-block"> 虽然,彼此萧疏鬓已斑。</p><p class="ql-block"> 但,我们依然欢笑情如旧。</p> <p class="ql-block">  在人民海军生日的当日,我们参观常熟市美丽新农村"蒋巷村"。</p><p class="ql-block"> 一个昔日"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且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是共产党员村书记常德盛始终坚持“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下定"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决心,务实创新,艰苦奋斗,带领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沿着"农业起家,工业发展,旅游旺家"科学发展新思路,走上人,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参观过蒋巷村的人都会惊叹这里真正是"人间天堂"。</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的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乡村振兴发展的领头人,人民群众爱戴的时代楷模。此刻老兵们成了"追星"族。</p> <p class="ql-block">  离开蒋巷村汽车驶向沙家浜。车厢内有军嫂情不自禁唱着"军港之夜",随着动人的旋律,老兵们似又想起那远航归来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沙家浜到了。 “前面就是沙家浜”。“来者都是客,铜壶煮三江","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p><p class="ql-block"> 经典的台词仿佛把我们带进那段战争烽火岁月。</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曰,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依靠进步抗日群众沙奶奶和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巧妙掩护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盘踞在此的日伪武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从展馆介绍中得知电影中的阿庆嫂原型之一,共产党员朱凡,原名陆慧卿,浙江宁波人,在一次开会途中被日伪军抓获。朱凡宁死不屈。残暴的日伪军将朱凡一只脚绑在芦苇荡的树上,一只脚绑在汽轮上开足马力,,,,,,。朱凡英勇就义。后来渔民们捞遍整个芦苇荡,也没有找到英雄的片只遗物。</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上游艇重走芦苇荡,向共和国的英雄致敬。</p><p class="ql-block"> 游艇穿梭在芦苇荡中,老兵即兴客串主持人采访正默默注视平静湖水的高丰来船长:您驾驶过万吨级的战舰,此刻坐在这小小的游轮上有什么体会。高船长若有所思道:一个晃,一个不晃。老兵们会心一笑。</p><p class="ql-block"> 是啊,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是仗着船坚炮利从海上侵略中国。山河破碎,华厦生灵涂炭。新中国成立,伟人发出: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人民海军。正是一代代共和国的水兵们前赴后继,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才有了如今的国泰民安的祥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驰骋大洋,与战舰一同远航。虽历经艰辛,但我们是见证海军跨越发展的幸远一代。我们为能成为共和国人民海军一员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大家齐声高歌:人民海军向前进。</p> <p class="ql-block">  为了伟大的祖国,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保卫辽阔的每一寸海疆不受侵犯,老兵们共同发出:若有战,召必回。</p><p class="ql-block"> 晚上老兵们齐聚欢庆共和国人民海军生日。</p> <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告别常熟,和战友们惜别。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早日重逢。</p><p class="ql-block"> 听,"L/东冷七九四"船己呜响汽笛,正解缆起航。</p><p class="ql-block"> 各部门各就各位,下一站(2025年)停靠福建的福鼎县。</p><p class="ql-block">(感谢常熟瞿国良,唐增元等战友的精心筹备,热情周到的安排,感谢领导,军嫂,战友们的积极参与。第三届常熟(沙家浜)联谊会圆满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