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走德府路

独上西楼

<p class="ql-block">趁着晨曦的薄雾,穿过社区的“丁字”街,从艾田小学校门的左叉口横走二十多米,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混泥土铺成阶梯的德府路,一直往上登攀,便可达到李子园亭台。</p> <p class="ql-block">踏着德府路的阶梯,来到半山腰,回头俯视,山脚下艾田社区的街道尽收眼底。从盐津县城到艾田社区的公路翻过杉树坳后,公路两旁排列着接连不断的房屋,一直延伸到街中心。高低楼层略显一些苍老,形成“丁字”街道的“竖钩”;从右边的砂锅场到左边的水孔庙,构成“丁字”街道的“一横”。全街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的平板房建筑,参差错落地躺卧在大山脚下,虽不及瓦房梁檩显露的千疮百孔,但也越发萧条陈旧。外墙上红砖的伤痕历历在目,里屋说不上什么装饰,只不过贴上一些不拘格式的廉价瓷砖罢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也许给人一种冷落凄凉的衰败感,然而你从没想过,这里曾经也有过繁华的集镇景象。</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的艾田,曾经云集着八方来客在此闹游市井。那是一个党政机构全部配套的乡镇区域,行政区划仅次于县城,管辖艾田、椒子、仁和、核桃、中和、中堡、赵溪七个行政村,后又包涵天宁和大耗两个行政村。每当赶集的日子,艾田街上人山人海,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叫卖声、嘈杂声混成一片,特别是政府公文要宣布的那一天,更是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时代,站在如今叫德府路的山脊之上,眼前的艾田集镇别是另一番景象。土瓦建筑鳞次栉比,虽不高轩敞亮,也不辉煌典雅,比不上盐津政府大楼的气派雄伟,更不及故宫、圆明园的金碧辉煌,但楼台亭阁的巧妙布局足以使人目不暇接。仅就国有资产的建筑而言,翻过杉树坳的第一座四层石木结构房屋,那是艾田乡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和地方官员的住所。从政府楼继续往下走,细数历年的国家机关和单位,依次是企业社、粮管所、医院、食品站、财政所、税务所、停车站、电影院、区镇府、村委会、收购站、派出所、信用社、供销社、生产门市、兽医站、猪儿市场、铁业社、加工厂、饭馆、学校、银行、邮电所、供电所,另外还有水管站、林业站等。</p> <p class="ql-block">而如今,随着撤区并乡政策的落实,取消了艾田乡政府,成立了中和镇镇政府,艾田现存的就只有村委会、社区、小学、中学和信用社了。这是历史的必然发展,也是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曾任艾田乡乡长的黄德府老同志,面对中和对艾田的兼并,感慨万千,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恢复艾田昔日的繁华呢?面对椒子、仁和划归盐井镇,艾田只是一个隶属于中和镇小小的村级行政单位,他满头白发、两鬓冰霜,正当古稀之年,毅然站出来申请艾田成立社区,义无反顾地担任艾田社区的主任,勇敢地扛起艾田人民继续发展的大旗。</p> <p class="ql-block">他践行老当益壮,带领老百姓走进田间地里,为农民的经济增收日夜操劳;他秉持赤胆忠心,带领老百姓修路补桥,为农民筑起了耕作道;他历尽千辛万苦,带领老百姓开垦荒地,为艾田人民创建了李子园;他怀着满腔热血,带领老百姓集资筹款,建起了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李树缀满了青嫩的李子颗粒,像小姑娘眼眶的瞳仁大小,水淋淋地挂在枝头,聚焦着艾田人民满心的希望和喜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