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对教育者而言,一切场景皆资源。没有什么比去一趟博物馆,更能了解一座城市的“前世”和“今生”了。更何况是苏州这样的古城。</h3> 外观:简约大气 <h3> 灰色方正的苏州博物馆(西馆)色调如同江南水乡民居,其外观就给人一种简约大气之感。</h3> 地下一层:儿童体验区 <h3> 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到地下一层去感受巨型“恐龙”的视觉震撼,江南园林的玲珑秀美,以及科技创想的气象万千。据说,那里是孩子们专属的探索体验馆,也是苏州博物馆“最年轻”的版块。不仅有探索各种神奇的互动体验,更有可以身临其境体验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h3> 一楼:纯粹江南 <h3> 俊俏的讲解员声音也甜美,古今故事娓娓道来,完美契合了苏州城婉约清秀的城市气质。</h3> <h3> 博物馆一楼是“纯粹江南”——苏州历史陈列馆。</h3> <h3> “纯粹江南”以时间为轴,系统展示苏州的历史发展、文脉传承、人文精神。</h3> <h3> 苏州历史发展过程的特点和亮点,从“城、史、人”三个维度出发,以空间、史实、人物为线索,从三山岛旧石器时代起,至辛亥革命爆发止,展现了前后一万年吴地历史的发展变迁。</h3> <h3> 东南重郡、商业辐辏、人文荟萃等"姑苏繁华"意象,以及"尚武"至"崇文"的江南民风嬗变,历史的印记深深镌刻在每一件文物之中。</h3> <h3> 这几件躲在诸多藏品中的甲骨文,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h3> <h3> 仿佛一眼万年,先祖们生活的场景当即铺面而来。</h3> <h3> 若是孩子们看了,是不是更有兴趣和信心去解开汉字字源字理的神奇密码了呢?</h3> <h3> 这种大型方砖之所以被称为“金砖”,并不是因为它是黄金所制,而是因它表面光滑均匀,密实细腻,断之无孔,叩之有金石声。再者是因为专供皇宫使用,始称“京砖”,后来慢慢传为“金砖”了。</h3> <h3> 苏州金砖金贵,还在于它精工细作,结实耐用,而且冬暖夏凉。 传说后羿射下九日后,曾攀爬昆仑山向西王母讨不死药,您看,《后羿射日》的故事也被雕刻在这金砖之上,真是方寸之间有山海。</h3> <h3> 白居易之于苏州,是“最忆是江南”的千古名篇,更是“七里山塘到虎丘”的民生伟绩。苏州的千年文脉,永远有白居易的一席之地。相传,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独为苏州创作的就达二百多首。一遇苏城相思入骨,别离数年思念半生。白居易的苏州情缘,从他抵达的那一刻就开始了。</h3> <h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苏州八贤之一范仲淹,他的一生与故乡苏州联系密切,给苏州留下了丰厚的精神和文化遗产。从早年要求“归宗复姓”到晚年设立义庄,从治理苏州地方灾害到兴办学校、发展当地教育,或者从范仲淹诸多咏写苏州的诗篇中,都能一次次地感受到范仲淹对苏州的特殊情感。</h3> <h3> 这枚方形龟纽的“范仲淹印”,玉龟昂首收尾,背甲中间微呈弧形,四肢欲行,雕刻虚中带实,造型生动自然。白文印面,“范仲淹印”四字端正舒朗,拙朴古貌。如此独特的展品,一定要记录给爱好书法的大宝看看。</h3> <h3> 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是镇馆三宝中我比较喜欢的。字体劲健,书写风格更显雍容,每一笔都是柔中带刚,百看不厌。</h3> <h3> 青和金的颜色搭配,过了千年还是这么美!</h3> <h3> 这样的手绘地图,您喜欢吗?</h3> <h3> 《姑苏繁华图》经过电脑动态加工更显当时盛景。它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历时24年创作。画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画笔所至,连锦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h3> 二楼:技忆苏州 <h3> 宋元以来,物阜民丰、文化繁荣的苏州滋养出巧夺造化的苏作技艺。</h3> <h3> "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讲述着从宋元及至当下的苏作工艺故事。</h3> <h3> 展览分"雕玲珑""琢绮丽""绣华彩"三个部分,包含玉雕、竹刻、金属制作、民族乐器、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式家具、苏绣等传统工艺。</h3> <h3> "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等苏州技艺,无不精巧雅致、神乎其技,不仅成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更由江南及宫廷,由宫廷及海内,引领了全国的时尚风潮。</h3> <h3> 这是一对比人还高的象牙雕刻作品——“满堂佛”。一百五十多尊佛像栩栩如生,错落有致,让人叹为观止。</h3> <h3> 这样的图案,漳浦剪纸中也极为常见。而这苏绣,您看它图案秀丽、绣工细致、针法活泼,更多出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h3> <h3> 昨天听说南师大相城实小有缂丝大师进校授艺,知道了“一寸缂丝一寸金”,今日得见,果然神奇!可惜时间不允许,否则真想观摩一下学校里的缂丝社团,现场领略大师的匠心技艺。</h3> <h3> 在古琴互动屏幕前,根据画面跳动的音符指引,左右手齐开工,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古老的音律也能在你手中荡漾开来。在这历史的隧道里化身古琴乐师,遨游在音乐的世界,岂不美哉?</h3> <h3> 这是本馆移植过来的紫藤,雅称“文藤”,是当年吴中才子文徵明为朋友王献臣所植。如今,这一根古老的紫藤,成了沟通古今的时光隧道,也成了连接本馆和西馆的图腾文化。</h3> <h3> 这也是一个以此时、此地为根而开始生长的展览,一头伸向远古,一头伸向未来。艺术、历史、科技缠绕在已知与未知的茧房里,期待着“破”而带来的惊喜。</h3> <h3> 苏州,汇集天下文士,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曹雪芹曾称姑苏:“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身临苏州,恰如来了一场文化之旅。而我们,也只能以亲近博物馆的方式神游其中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