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追梦,沃土丹心——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三完全中学丁铮事迹

😀

<p class="ql-block"><b>  丁铮,中共党员,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三完全中学教师。2022年先进事迹被河北省教育厅推荐参评中央电视台“全国三农人物”,2023年被评为唐山市师德标兵。</b></p> <p class="ql-block"><b>  成为一名教师,振兴家乡的农村教育,是他从小的梦想并痴心不改。2010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第一志愿就报考了中央部属师范院校——陕西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他的生命开始与教育结缘,与奋斗聚首!</b></p> <p class="ql-block"><b> 2014年,丁铮大学毕业了,他带着理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追梦的旅途,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唐山市曹妃甸区。报到时,原本分到城区学校的他,主动请缨到离城区最远的农村中学去支教。</b></p> <p class="ql-block"><b>  2015年,第五届河北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拉开了帷幕,他和李雨苗老师便带着孩子们排练起来。农村孩子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她们肯吃苦、肯付出,一个动作往往会练上几遍、十几遍乃至几十遍。在他们身上,他看到了农村孩子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每一次迎难而上后的喜悦,都是一次进步和收获。最终,这支作品成为曹妃甸区中小学生第一支参加省级展演的舞蹈作品,农村的孩子们在省城绽放了属于她们的精彩一瞬。</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作为领队,他带着孩子们又一次站上了省级展演的舞台,看着台上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孩子,让他更坚信投身教育事业没有错,因为这是能够改变人生的事业啊!</b></p> <p class="ql-block"><b>  2015年,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曹妃甸区第三完全中学,并始终担任班主任工作。三中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尤其是七年级孩子,刚刚寄宿,难免会想家。从那时起,他坚持5点起床,来到他们身边,晚上9点多才离开学校。</b></p> <p class="ql-block"><b>  他知道,身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教给孩子们知识,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才是最最重要的。平时,他会走进宿舍找学生谈心,为他们排解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整理宿舍内务,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b></p><p class="ql-block"><b> 当取得学生的信任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当作可亲近、可信赖的人,对他吐露心声,畅所欲言,并且能将老师的要求化为具体的行动,尽快融入到寄宿生活中。这样一来,他不仅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也方便了教学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带的班级先后获得了“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近几年来,三中出现了结构性教师短缺,为了帮助学校渡过难关,他曾先后担任过五个学科的教学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为能够踏入文化课门槛,他虚心求教,去问老教师,去听老教师的课,一坚持就是两年。为了补上自己的短板,他转换角色,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审视课本,想象学生在接触某一个知识点时可能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把自己的记忆方法教给学生们。与此同时,他还在班里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提升了教学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2021年中考中,舞蹈教师出身的他,个人语文教学成绩和班级高中上线率均取得第一名的成绩。</b></p> <p class="ql-block"><b>  在担任文化课教师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专业,始终兼任音乐教师。在常人看来,他的工作量可能太大,可他并不觉得,他要用自己的热诚和投入,为家乡的教育做一点儿努力,值得!</b></p> <p class="ql-block"><b>  2022年,春寒未尽,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他迅速发动二十名青年党员教师,组建了“青年突击队”。作为队长,他带领队员助力疫情防控,坚持每周两次为师生进行义务核酸检测。他们以双手为盾、喷壶为枪,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用爱和奉献筑起了一道道“防疫长城”,用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使命,被共青团河北省委评为河北省青年突击队。</b></p> <p class="ql-block"><b> 然而,长期的工作压力,使他患上了令人生畏的顽疾——神经性白癜风。这让一个习惯于登台表演、充满自信的他一度不敢照镜子,从眉毛到鼻翼、进而延伸到嘴角淡淡的一条痕迹,就是他不敢示人的伤疤。然而,他不能总带着口罩讲课,孩子们需要他,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孩子们上课。他只能选择积极治疗,每周往返于市区医院治疗。伍德灯打在脸上生疼,每次照完之后,脸会红做一大片,为避免太阳光的照射,他出门便戴着大帽子。尽管如此,他却从没有因此影响过孩子们一节课,也许是他们求知的眼神给了他力量,也许是彼此信任,给他了面对疾病的勇气。</b></p> <p class="ql-block"><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从教九年来,可以说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胸怀旷达,亦气概豪迈。在教育的征途上,他努力让农村孩子也能看到光明的未来,让有质量的教育离农村孩子不再遥远。在振兴乡村教育的这片沃土上,他将继续潜心耕耘、立德树人,书写一曲杏坛追梦、沃土丹心的壮丽华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