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挤”出时间都必须做的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王范小学 薛晶晶</p><p class="ql-block"> 我最近正在读《语文到底教什么》这本书,“让学生实践”这个理念已经深入我的内心,但是如何做到确实需要智慧!</p><p class="ql-block">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练习表达,挤出时间放在学生的表达练习上。”“挤出”时间,我不太认同,为什么是挤出时间,这么难、这么重要的事情必须是“专门安排时间”!每节课都得“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去“试误”,去实实在在的实践,去形成语文学科必须形成的能力,就如数学课做练习题一般,成为常态的、常规的实践。</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老师每节课都得有这样的意识。哈哈,说的有点偏激了!但是这样的意识真的是太需要了。学生们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如果没有真正的语言练习,那么学生习得的学习方法如何落地,没有试误,学生永远都只能停留在“失误”阶层。</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祖庆老师的课上,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真正的实践练习。通过“教课文”实现了“教方法”——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学生们习得了“如何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这是我今天收获最大的一点。</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课堂组织策略,真正的在为学生着想,课堂上,老师没有滔滔不绝,老师在该说的地方稍加提点,学生就可以踮起脚尖够到桃子,真正符合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知规律。</p><p class="ql-block"> 老师只是引领。我也希望能上出这样的课,老师不累,学生不疲。想要实现这样的课堂,我想:我能这样做——</p><p class="ql-block"> 控制课件的页码。不要总是喋喋不休的讲,学生无奈的听。老师一厢情愿的讲解,其实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p><p class="ql-block"> 合理的安排任务。留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练习,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白语言”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关注课后题,用好课后题。实实在在落实语文要素,上课三件必须到:书到、本到、笔到。</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习惯,每讲一个单元,都会把“语文要素”写在黑板的左上角。这个语句一直都在,直到学完整个单元,以后我还要加入两个字——表达。时刻提醒自己,要像教数学一样去教语文,练习必须学生自己来。</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不可能像名师那样优秀,上出那么精彩的课,但是每一个节课,如果我们有让学生练习的意识,是真的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