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江南,总要去一下西塘吧!</p><p class="ql-block">或轻舟慢渡,走一走江南烟水路,</p><p class="ql-block">或凭栏听曲,瞧一瞧人间风光处。</p> <p class="ql-block">西塘,隶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明代建市镇,界永安、迁善两乡,初名斜塘,后称西塘。</p> <p class="ql-block">扬州行第七站:西塘古镇</p> <p class="ql-block">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素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在唐开元年间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后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镇西塘时有感而发而写的。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p> <p class="ql-block">西塘忆,最忆是长廊。千盏灯笼脂粉色,八方舟楫杜康香。依水看斜阳。</p> <p class="ql-block">西塘的雨廊多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所谓雨廊,其实就是带顶的街,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椅,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宽2-2.5米,既可遮阳又可避雨。</p> <p class="ql-block">西塘的廊棚以其独有的卓越风姿吸引着中外游客。那悠长的千米廊街,让人见过一次就终生难忘。走上去,仿佛可以抵达前世。</p> <p class="ql-block">西塘忆,其次弄堂中。花雪斜飞青石板,跫音长送阁楼风。回首雨蒙蒙。</p> <p class="ql-block">弄堂是西塘的脉络。西塘有120多条弄,最宽的弄约一米开外,最窄的弄仅限一人侧身而过。不妨走走这里,听不到人声鼎沸,看不到车马熙攘。</p> <p class="ql-block">西塘忆,再次酒旗风。水色波光黄布旆,楼台庭榭小乌篷。何处不相逢。</p> <p class="ql-block">千年间,这依旧的石桥拱弯如新月,依旧的桨声破水起细流,依旧的青瓦衬映灰墙居。依旧的依旧,走过千年,就象这脚下凸出的鹅卵石盈出的袅袅余音,映证着千年余留下的温柔、美丽还有纯净!</p> <p class="ql-block">西塘的夜景,最美的应该就是墨色下沿河蔓延的红灯笼,悄悄为河道换上了这片红色的霓裳,伴来一阵微风,摇曳了水中的灯笼,也朦胧了游人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当然,夜晚的西塘并不是寂静的,西街上和烟雨长廊下的小铺一家连着一家,塘东街一到晚上都是酒吧的天下。</p> <p class="ql-block">没有传说中的吴语侬音,西塘的上空飘荡的都是DJ的旋律和各种嘶吼,吵的人不能静下心来感受小桥流水,只能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漫无目的的游走。</p> <p class="ql-block">步入长廊,踏上那窄窄的幽深而神秘的石板路,如同穿越时空探寻红尘的久远。八珍糕,木捶酥,荷叶粉蒸肉,火红的辣椒酱…凸现特色饮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老马粉蒸肉是西塘古镇里一家特色小吃店,主打荷叶粉蒸肉和粽子,各种口味都有,粉蒸肉有原味的、辣味的、蛋黄味的。</p> <p class="ql-block">荷叶粉蒸肉</p> <p class="ql-block">与夜晚相比,清晨的西塘是宁静的,是充满生机的。推开木门,就是那“万条垂下绿丝绦”,柳边荡漾着绿水,水上弯着一座石桥,驻在水上,已有千年。</p> <p class="ql-block">江南因西塘而妩媚,西塘因水而灵秀。西塘之水源自春秋,裹着唐风宋韵,戴着明清星月,浩浩荡荡穿越千年红尘,沉淀在岁月流年里散发出迷人的风雅。</p> <p class="ql-block">窄窄的弄堂,长长的廊棚,红红的灯笼,与紧挨的河道那一串串载满客人的木船,相映成为一幅古朴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西塘,一半是烟火,一半是诗意,相比于单一的古镇建筑文化,这样的西塘更接地气,更能抚慰人心。</p> <p class="ql-block">扬州广陵服务区,位于江苏省江宜高速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境内,是江苏新建最大、全国首个“双首层”智慧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苏北古镇——洋河,面临徐淮公路,背靠京杭运河,交通畅达,酒业兴旺。</p><p class="ql-block">公司下辖洋河、双沟、泗阳三大酿酒生产基地和苏酒集团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白酒行业唯一拥有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两个“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同时“洋河”、“双沟”、“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梦之蓝”、“蘇”等六枚商标受“中国驰名商标”保护。</p> <p class="ql-block">“香气纯正清雅,浓香正宗,典型性强,香与味平衡、香气之间的平衡十分协调,口味细腻悠长,尾子干净,回味甘甜”,白酒评比中专家曾给予洋河大曲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扬州行第八站:项王故里</p> <p class="ql-block">项王故里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梧桐巷、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是楚国贵族、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拔山盖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p><p class="ql-block">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自幼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成人。他少年时就志向远大,身材伟岸,膂力过人,相传双手能举起千斤大鼎。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是农民起义军中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人物。当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他力举义旗,大破秦兵,率诸侯入关,杀秦王子婴,焚咸阳,自称西楚霸王,威风不可一世。但在与刘邦楚汉相互争战中失败,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羞渡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p> <p class="ql-block">项羽死后,刘邦筑墓地把他安葬在河南河阳县谷城西面。在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项王自刎地方),建有项王庙。刘邦和项羽,虽一成一败,但成败不足以论英雄。</p><p class="ql-block">对于项羽悲壮短暂的一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歌颂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充分肯定项羽的功绩,说项羽: “起垄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在战场上勇猛异常,“嗔目叱之,”敌“目不敢视,手不敢发”,而平时却“见人恭敬慈爱”,“人若有病,涕泣分食饮”。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梧桐巷立碑、建坊。</p> <p class="ql-block">走到城门脚下,一座巨大的霸王勒马石像矗立在城门的正前方,他铠甲裹身,右手勒住马缰,左手握住宝剑,目光坚毅眺望远方,英雄气概无出其右。</p> <p class="ql-block">从吴中八千江东子弟揭竿而起,到破釜沉舟扬名天下的巨鹿之战,再到剑拔弩张的鸿门盛宴,大破咸阳分封天下,到大败刘邦活捉其父母的彭城大战,至逼走亚父鸿沟议和,最后垓下被围十面楚歌,霸王别姬血洒乌江。这里的每一个场景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项羽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项王故里庄严肃穆 、恢弘大气,沿着城楼的石阶拾级而上,楚旗迎风插满了整座城楼,而金甲士兵面容坚毅,无怨无悔地守候着属于自己的垛口。</p> <p class="ql-block">盖世阁广场,每天都会有精彩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走进项王故里,迎面高耸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因牌坊建在古黄河大堤上,主体建筑在堤下,居高临下,整个建筑群尽收眼底。其建筑风格既有汉代民居特点,又有宫殿式建筑风格。室、阁、亭均为青砖青瓦,飞檐石基,庄严肃穆,雄伟壮观。廊柱、格扇、雕刻绘画极为精美。四周围墙呈淡黄色,上覆青色小瓦,古色古香,雍容典雅。</p> <p class="ql-block">这是秦汉之际这一带贵族家庭才有的典型建筑,古称过道屋,过道屋上“项王故居”四个字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庭院四周,植垂柳、松、竹、桂、菊各种花卉,英风阁两侧有一联“鸿门垓下,大英雄,哪关成败;骓马虞兮,真情种,不易生死。“横批:“英雄情种”。还有诗咏道:“亭亭古庙峙河津,过客争看西楚人;霸业已随流水去,王名不共晚山湮”。</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即百米长廊和雄伟壮观的英风阁。长廊依英风阁而建,中轴线将碑廊一分为二,东廊镌刻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的全文,西廊镌刻历代名家歌颂项羽的诗文,中轴线的正中间竖一三足大鼎,重约八吨,沉稳厚重,古朴壮观。</p> <p class="ql-block">霸王鼎</p> <p class="ql-block">《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而霸王所举的鼎被称为霸王鼎。</p><p class="ql-block">关于楚霸王举鼎有两个传说,一个是铁血版本,一个是柔情版本。</p><p class="ql-block">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气扬地说:“你能敌万人,我们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举得起吗?”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运起力气大喝一声“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p><p class="ql-block">另一个柔情版本为:少年时代的项羽一次路过沭阳虞家沟,在一个池塘边看到一群采摘菱角的女孩在打闹嬉戏。突然,“哎呀”一声,其中一人落入水中。项羽纵身跳入水中,将落水的姑娘救了起来,这个姑娘就是虞姬。 项羽走后,虞姬的心里一直挂念着这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她请求哥哥去打听。有一天虞姬的哥哥去赶宿迁的庙会,庙里有个千斤铜鼎,好多人上前去试,都没搬动半分。有一个青年竟然能将铜鼎举过头顶。虞姬的哥哥见这位举鼎人很像妹妹描述的救命恩人,就向别人打听。 后来,虞姬的哥哥到梧桐巷找到了项羽,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临别时,他邀请项羽到家中做客,虞姬发现哥哥领来的小伙子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恩人,四目相对,惊喜万分。虞姬父母见他俩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心下也就喜欢,便择了吉日让二人完了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尊石雕像曾获淮阴市石雕创作三等奖。作者大胆地运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左手握剑,右手将山石抓碎,较为直观地体现了项羽恨天无柱、恨地无环、顶天立地、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所以,林散之先生在为其题写匾额时,写的是“英雄盖世”,而不是“盖世英雄”。说明项羽是凌驾于英雄之上的英雄。东西两副对联的内容也是与其相匹配的,如上联说:“当年初破秦军诸侯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重瞳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巨鹿大战项羽以六万人马打败章邯二十万大军后,前来救赵的其他诸侯军将领被项羽召见时,都双膝跪地而行,不敢仰视重瞳子,这里的重瞳子指的就是项羽。这一组内容的安排是相互照应的,集中地体现了项羽的英雄霸气。</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东西两边分别陈列8尊雕塑和6幅壁画。西面3幅壁画反映的是项羽三年反秦的重大事件,东面3幅壁画反映的是楚汉相争的重大事件。如巨鹿之战、鸿门谢宴和乌江自刎等。</p> <p class="ql-block">项府,内设正厅、管事房、劳作房、项氏宗祠厅等,每一处景观都令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项羽虽然生性刚强,但却爱憎分明,他对待部下如同手足,对待随其征战南北的虞姬和乌骓马倍加珍爱。这里就是系马亭了,亭中就是日行千里的乌骓马。艺术家笔下的战马,要么就是昂首嘶鸣状,要么就是奋蹄奔跑状,而这匹马塑造的是失去主人后低头沉思状。当项羽到了乌江后只剩单枪匹马,乌江亭的亭长备船在此等候,欲接项羽过江,但项羽自愧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就把乌骓马交给了乌江亭的亭长,自己冲杀一阵后自刎身亡。当乌骓马看到主人离己而去时,于是就跳进江里溺水而死,但马鞍却随江水漂到了江的对面,一夜凸起一座山,后人就把这座山命名为马鞍山。</p> <p class="ql-block">项王剧场《鸿门宴》</p><p class="ql-block">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得知刘邦入了关中,就在函谷关外守候,范增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诛除刘邦。但项伯顾念与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不得不去。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没想到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加之樊哙相助,安然逃脱。</p><p class="ql-block">但项羽万万不会想到,正是因为自己的心软和大意,放过了刘邦,致使刘邦后来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两者势均力敌,于是,又出现了紧张又刺激的楚汉之争。</p><p class="ql-block">可以说,鸿门宴在刘邦的一生当中是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鸿门宴中,刘邦被成功刺杀,那么以后就极有可能被项羽夺得天下。天下为项羽所有,那以后也就没有刘邦的汉家天下,中国历史也不会有大汉。没有大汉,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汉人、汉文化、汉族,甚至也不会出现“汉子”。</p> <p class="ql-block">项庄舞剑意在沛公</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古代一条古老的运河,鸿沟的“走红”,却是拜楚汉战争所赐:公元前202年,打得精疲力尽的楚汉双方以鸿沟划界,约定“中分天下”。紧接着刘邦把脸一翻,趁项羽麻痹大意时呼啦啦杀过去,越过鸿沟把项羽怼得乌江自刎,从而开创两汉四百年江山。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鸿沟”也就从此知名,不但成了汉语里一个重要词汇,还成了象棋里的楚河汉界,叫多少后人耳熟能详。</p> <p class="ql-block">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项家客厅</p> <p class="ql-block">之前看了张国荣的电影《霸王别姬》,很感叹项羽和虞姬凄美的爱情,为爱生为爱死,这样一个为爱献出一切的女子,着实让人佩服。</p><p class="ql-block">其实历史上关于虞姬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可她确实是公认的美女,也叫作虞美人。传闻说两个人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项羽一生挚爱虞姬,两人结婚后恩爱和顺,秦始皇驾崩后,继位的秦二世残暴没有人性,于是民间爆发了起义,项羽带着八千将士也加入其中,他们开始了心惊胆战的讨伐生活。而虞姬一直都随军而行,霸王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每当出征之时她都会给予鼓励,默默地在军营中等待夫君的归来,祈求平安。军旅生活本就不易,战场更是变化无常,她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p><p class="ql-block">巨鹿之战的时候,项羽带领军队渡过漳水后,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表明着用必死的决心来奋勇杀敌,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将士每一个都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起义胜利以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这样一个性格很暴躁的男人却也有铁汉柔情的时候,他对一直在自己身边的虞姬从一而终,是一直被赞叹的爱情,他和刘邦火烧了阿房宫,带走了无数的金银珠宝,但是对后宫成千上万的美女看都不看上一眼,只因为宠爱虞姬。</p><p class="ql-block">后来楚汉之争,其实当时处于优势之位,因为他对敌人比较仁慈,慢慢的就处于了弱势这对他很不利,所以说战场上对敌人的残忍就是对自己的不利,在两人相争斗的第四年,韩信和他在垓下展开对决,开始了著名的“垓下之战”最后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大家觉得大势已去,亲信都已逃走,韩信还编了楚歌每晚唱给将士听,让他们无心战斗只想回家,这就是四面楚歌。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对虞姬更是觉得亏欠,知道死后妻子的命运会变得如此悲惨,唱起了悲歌最后那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也确实让人感伤不已。虞姬可以为了丈夫献出生命,随即跟着说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候更鼓敲了五次,天要亮了,项羽见状对她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虞姬不带一丝犹豫地回答道“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保重!”说完就转身,拔出佩剑自刎在江东。</p><p class="ql-block">抱着她的尸体,霸王含着泪一句话未说,埋好了尸体就立刻跨上战马要杀出重围,可惜最后没能成功,自刎在江边。两人的爱情凄凉却美好,生死相依的英雄和美人,一个落寞在了荒冢,一个遗恨在乌江。江山一直在改变,而两个人的爱情却如此不朽。</p> <p class="ql-block">项王手植槐,属国槐,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树龄2200多年,相传为项羽16岁离开家乡时亲手所植。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导致泥沙淤积等原因,此树主干部分被埋于地下,现地表所见仅为枝干部分,高10米,冠径20米,胸围6米。两千多年来,此树历经洪水、雷击、火烧等各种磨难,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见证宿迁历史的活化石。2013年7月江苏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编纂、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古树名木》一书中,将项王手植槐认定为江苏省十大古木第一名。</p><p class="ql-block">《诗经》有言:“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梧桐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在项王故里景区,与项王手植槐毗邻而居的项里桐,同样穿越时光见证着宿迁的发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古槐情深,愿望成真。古槐四周的围栏上,一个个写着愿望的红丝带在阳光下随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项里桐,属中国梧桐,别名青桐、桐麻,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树龄2200多年。为梧桐巷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棵发根梧桐,据传说项羽的衣包就埋在这棵树的下面,所以这棵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每当老的树干即将枯萎时,从其根部又发新枝,眼前大家看到的北面的一棵就是从其根部新生的一棵,属第五代再生了。如此生生不息的树,不能不让我们产生联想,树下埋着项羽的根,根根相连,似乎是象征着项羽的生命在不断地延续。</p><p class="ql-block">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虽然失败了,但是后人没有把项羽作为“成者王,败者寇”来对待。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他仍然是英雄。他不畏困难,敢打硬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作为项羽的出生地,为纪念项羽,早在唐代这里就为其建造许多纪念性建筑,但在清朝初年已经倒塌。康熙四十二年知县胡三俊在此立碑一方,从此这里就定名为“项王故里”。这块碑就是知县胡三俊的手迹。他这个知县和一般的知县不一样,是高职低配的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到这里做知县。其水平和一般的知县也不一样,他十分重视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就任不久就在这里立了一块碑,使宿迁的这处名胜古迹得到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碑的下面叫赑屭,相传是龙王的第九子。龙头、龟身、蛇尾。它是个吉祥物,游客到这里都要摸摸它。因为我们这里流行着一口头谗:叫摸摸赑屭头,一辈子不用愁,从头摸到尾,一辈子不后悔。</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甚至第一把铁剑,都出现在楚国。三千年前创造辉煌历史的楚国,今天的人们却知之甚少。全盛时期的楚国北到黄河,东达东海,西至巴蜀,南抵岭南。在吸收、融合以及创新之中形成的楚国文化,对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南和西南地区影响深远。楚辞的浪漫优雅、青铜器的庄严厚重、漆器的神秘艳丽,这些极具标志性的楚文化遗存早已溶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标志。</p><p class="ql-block">楚国自立国到公元前223年灭国,历经四十几代君王,楚人一直在为重回中原,称霸乃至一统中原的目标努力。楚武王熊通年逾七十征讨随国,战死沙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将武力与礼仪合二为一,一鸣惊人,使楚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成长为问鼎中原的强国。楚灵王空有野心却被物欲蒙蔽,大肆建造章华台,便有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一典故。楚怀王偏信张仪、令尹子兰,背信盟国齐国,疏远屈原,终致国力衰微。</p><p class="ql-block">2014年,中央电视台出品《楚国八百年》的人文纪录片。该片共分为《初生》《觉醒》《受挫》《称霸》《歧途》《劫难》《变革》《涅槃》八集,第一次完整地讲述楚国800年的历史和楚文明。</p> <p class="ql-block">十八路诸侯分封地图。十八路诸侯,是指秦末时期,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其中包括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也包括秦朝名将章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英布等。可惜的是这一分封并不合理,分封后不久就发生了叛乱,项羽忙于平定齐地叛乱而无暇顾及刘邦,为日后楚汉争霸的失败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将署——将军衙署。记录着项羽的霸王点兵、戏下分封,巨鹿之战、彭城大战、鸿门宴等,一个个旷世流芳的经典战例,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展现了波谲云诡的历史宏图,还原了西楚霸王的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话说公元前204年,面对成皋的失手,项羽静不下心来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他马上挥师,报仇雪恨。当时刘邦大军已经乘胜开到了荥阳城下,与这里的虎将钟离眛展开了硬对硬的较量。项羽的到来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但解了荥阳之围,还杀得汉军退至广武山上才暂时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项羽在广武山涧东筑垒,与汉军长期对峙。项羽陷入了粮草危机,战局危机。对此,项羽使出了“项氏三板斧”:生死逼降。</p><p class="ql-block">刘邦虽然天生好色,作风流氓至极,而且还贪生怕死,但他并不傻,知道此时的项羽早已恨不得生食其肉。一旦自己落到项羽手里,只怕连骨头都不会剩下。所以,想要说服刘邦投降,无异于痴人说梦。</p><p class="ql-block">明明知道不可能,但项羽还是决定试着招降刘邦,因为他手中握着两张王牌——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也就是刘执嘉)和老婆吕雉。刘太公和吕雉都是在刘邦彭城兵败逃难时被楚军擒获的。后来,大难不死的刘邦到了下邑后,就此事特别窝火,他知道父亲和妻子落在了项羽手上,就像项羽在自己身边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关键时刻,项羽决定引爆这颗定时炸弹。</p><p class="ql-block">他叫人把刘太公和吕雉绑在大木案上,旁边架起一口大锅,锅下火光熊熊,锅内热气腾腾,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刘邦,你还不赶紧投降,不然明年的今日便是你老爹的忌日。”项羽声如洪钟,铿锵有力,震得两岸山涧嗡嗡作响。</p><p class="ql-block">面对项羽赤裸裸的威胁,刘邦说出了被后人一致公认为最无赖的一句话来:“我俩曾同侍义帝,并且还是拜把子兄弟,因此,我爹也就是你爹。如果你真要煮杀你爹,那就分一杯肉汤给我喝吧。”</p><p class="ql-block">刘邦此话一出,项羽愣了足足有三分钟都没做任何反应。良久,项羽才幽幽地说了一句话:“刘邦,你太流氓了!”</p><p class="ql-block">尽管刘邦耍起了无赖的流氓作风,但项羽也不是好惹的,他马上就发飙了:“既然你想喝肉汤,那我就煮好了送给你喝!”</p><p class="ql-block">此时看到项羽要杀刘邦的父亲,项伯马上苦口婆心地对项羽进行了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天下大事尚未尘埃落定,谋大事者为了天下,从来都是不顾家小的。像刘邦这样的野心家,不可能会为了孝而放弃自己的事业,你现在就算杀了他全家,就算杀了他所有的亲人,也没有什么用啊,相反只会增加他对你的仇恨。”总之,项伯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杀无益,留有用。</p><p class="ql-block">项羽没辙了,一来叔叔的面子总得给啊,二来叔叔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他摆了摆手,无奈地叹道:“暂且留下这个该死的老头吧。”</p> <p class="ql-block">分一杯羹的典故就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项羽麾下五虎将:龙且、英布、钟离眛、季布、虞子期。</p><p class="ql-block">这个说法虽然是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在《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楚汉争霸》中的演绎,但除了虞子期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其他几位在正史上的确是项羽麾下一等一的猛将,只可惜项羽不善用人,败死在乌江边,这几位本是英雄的猛将不仅下场多是悲惨,而且迅速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没有散发出应有的名将光芒。</p> <p class="ql-block">“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p> <p class="ql-block">《夏日绝句》中李清照曾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生是人杰死是鬼雄,至今还有很多人思念着他,因为颜面无存不肯渡过江东苟且偷生之事。李清照写这诗的时候,宋王朝经历着大变局:北方金人南下,反咬一口本为盟友、实力孱弱的宋朝,宋朝灭亡,衣冠南渡,偏居临安的南宋建立。李清照不解,人杰鬼雄的项羽不肯委曲求全过江东,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民族脊梁、国家柱石的文人士大夫们为什么做不到殊死一搏呢?为什么非要随随便便放弃数百万汉人和千里土地。</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得知南京解放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及楚汉之争,挥毫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著名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p><p class="ql-block">诗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思的是2000多年前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用的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当今大计。</p><p class="ql-block">项羽和刘邦同是胸怀大志的人物。但是项羽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一是鸿门宴不停范增的话,放走刘邦,二是鸿沟协定,他信守诺言认真了,老老实实守着自己的地盘,刘邦却不以为然背信弃义,违反协定,东进攻楚。三是建都徐州,位置没选好。这三个错误导致了楚军大败,项羽自刎。</p><p class="ql-block">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毛泽东自然想到项羽是一个不能将胜势一鼓作气保持到底的首领,是一个沽名钓誉、优柔寡断的首领。倘若项羽歼灭秦军主力之后,乘胜以40万兵力消灭刘邦,刘邦就不会有喘息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定时表演和互动</p> <p class="ql-block">对于项羽传奇而悲壮的一生,虽然成王败寇,但司马迁在《史记》里依然以帝王《本纪》致敬项羽,“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浪花淘尽了纷争,英雄的故事却愈久弥香。</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p><p class="ql-block">日月轮回</p><p class="ql-block">西楚故事代代流传</p><p class="ql-block">而项王故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慢慢的说给你听~</p> <p class="ql-block">笔者结束语:至此,扬州行游记全部完成,只是个人对所到之处历史文化的一点学习体会和感想,部分内容摘自度娘,有走马观花之意,有投机取巧之嫌,遗漏很多,不足之处请多指正和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