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班故事——春日小剧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p><p class="ql-block">A——本班小演员</p><p class="ql-block">B——本班小演员</p><p class="ql-block">C——走班幼儿</p><p class="ql-block">D——走班幼儿</p><p class="ql-block">E——走班幼儿</p><p class="ql-block">观察者:洪海潮</p><p class="ql-block">观察目标:</p><p class="ql-block">1.走班过程中幼儿是否有社会性交往。</p><p class="ql-block">2.幼儿是否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展示自己。</p><p class="ql-block">活动背景:</p><p class="ql-block"> 一班一品走班游戏,小朋友们选择了自己想要玩的班品,在我们的“春日小剧场”里,聚集了一些小演员、小观众。</p><p class="ql-block">游戏故事:</p><p class="ql-block"> 老师把音响、话筒打开,本班的小演员点好了歌曲“小城夏天”正在表演着。走廊上来来去去的小朋友总有几个驻足观看的,一段音乐结束了,小演员A邀请台下的观众一起上台表演,她邀请坐在观众席的走班幼儿E上台,但是E并不愿意,并且起身离开了,于是A转头寻找其他目标,B找到了台下比较配合的幼儿开始介绍:你可以在这里换表演的衣服,你要唱什么就到老师那里点歌……一系列的介绍结束后该走班幼儿C换上了服装上了台。</p><p class="ql-block"> 我播放了走班幼儿C选的歌曲“孤勇者”,刚开始她的声音不响亮,直到唱到高潮部分,台上台下会唱的所有小朋友都一起唱了起来,顿时又吸引了一群小朋友来观看,这时原本害羞的走班幼儿C声音也响亮了,细微的表情透露出了她的自信。</p><p class="ql-block"> 与此不同的是走班幼儿D,他是主动说要上台表演的,在我这里选择了男生比较喜欢的音乐——“奇迹再现”,是奥特曼的主题曲,音乐一响,台上台下瞬间“点燃”,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大声跟着唱,台上的走班幼儿D不仅用话筒唱,还用肢体语言大胆地进行表演,这时我们的班品游戏又吸引来了一些周围的小朋友。在结束演唱后,走班幼儿D意犹未尽,希望可以再唱一遍,我们征求了在场的小朋友的意见,决定又唱了一遍。</p><p class="ql-block">分析:</p><p class="ql-block">1.在走班游戏中可以看出各个孩子的表演欲望不同,本班幼儿A能够主动邀请走班的孩子来参与游戏,能看出她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达到A水平。</p><p class="ql-block">2.幼儿B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介绍本班的游戏玩法,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达到A水平。</p><p class="ql-block">3走班幼儿C是被邀请上台的,通过B的介绍换上了喜欢的服装,并在B的带领下来我这里选择歌曲,整体看上去,C是个比较被动的孩子,在社会领域人际交往这一方面水平达到D。但到后期,该幼儿渐渐找到了自信,水平有所提升,后期水平可达到C。</p><p class="ql-block">4. 走班幼儿D是主动提出上台表演的,可见该幼儿达到社会领域目标“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愿意主动参加群体活动”,该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水平能够达到A。</p><p class="ql-block">5. 走班幼儿E在被邀请后并不愿意上台,且离开游戏,说明该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水平只能达到F。</p><p class="ql-block">反思:</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班品游戏的目标之一是让孩子养成大方、自信等积极的个性品质。在游戏过程中,我观察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能够大胆展示自己,有的孩子需要别人的推进才能够展示自己,也有的孩子并不愿意展示自己。在后期我们还会进行一些调整,尽量让我们的游戏能够使大多数孩子养成自信、大胆的品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