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速记(七)

椰子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2</p><p class="ql-block"> 早餐之后,公交出行,目的地是巴士底广场。</p><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树立着一根铜柱,高耸入云。我抬头仰望,估计它有五十米高,中间刻着1830年。</p><p class="ql-block">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攻打巴士底狱,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这一天,成为现在法国的国庆日。耸立在广场上的这根铜柱,是1830年建造的,还是为了纪念1830年的七月革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3</p><p class="ql-block"> 来法国第一天,接机的郑导说,巴黎是世界革命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站在巴士底广场,位于世界革命的发源地,世界革命圣地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一部人类的千年史,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恐怕是革命了。</p><p class="ql-block"> 革命,是那么的光彩照人,是那么的激动人心,是那么的惊心动魄,是那么的血雨腥风,是那么的胆战心惊。</p><p class="ql-block"> 1789年7月14日,以攻打巴士底狱为标志的法国大革命,深深影响了法国,深深影响了人类。它影响了德国,包括出生于德国的马克思、恩格斯;它影响了俄国和俄国的列宁以及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无疑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源头,也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4</p><p class="ql-block"> 站在巴士底广场上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篇散文的题目,题目是那么的激动人心。可惜,我写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因为它远远超越了我所拥有的认知和能力范围。</p><p class="ql-block"> 赴巴黎之前,我阅读过一些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籍和文章,但是我还是理不出个头绪。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各种评介、各种观点、各种结论,我不知道究竟谁对谁错。</p><p class="ql-block"> 法国大革命已经200多年了,但其影响早已超越了法国,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这是毋容置疑的。</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法国150万工人大罢工,我似乎闻到了法国大革命绵延伸展过来的余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5</p><p class="ql-block"> 离开巴士底广场,穿过马路,一个流浪者卧在冬天的街头。他裹着破旧的棉衣在街头酣睡。我从他身边匆匆而过。一抬头,一座教堂跃入眼帘。教堂建筑顶端的十字架,静默地伸向天空。走过教堂,回望了一眼。那时,巴士底广场的铜柱、流浪者和教堂的十字架,三者同时出现在了我的回望里,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这三者之间,一定有着某种联系,隐秘的联系。只是,我无法、无力破译它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6</p><p class="ql-block"> 下一个景点是孚日广场。雨果故居,在孚日广场那里。</p><p class="ql-block"> 孚日广场,离巴士底广场,步行约一刻钟。</p><p class="ql-block"> 孚日广场,方方正正的,广场四周的建筑,方方正正的。大楼建筑下面,是长长的、笔直的走廊。进入门口,右拐,长廊尽头,是雨果故居。</p><p class="ql-block"> 雨果居住的6号门的大楼门口,有铁栏围住。原来雨果故居正在维修,要等到今年6月份,才对外开放。我本来想今天到雨果的家里看看,看看他生活的房间,看看他的书房,看看他写作《悲惨世界》的书桌。</p><p class="ql-block"> 可惜,这个愿望没能达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7</p><p class="ql-block"> 天气晴朗,冬日的阳光,把广场照耀得异常迷人。坐在长椅上,我眯着眼睛望着雨果故居的大楼。我脑子想着雨果和他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根据雨果小说,拍摄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我青年时代看过。二年前,我花了二个月的业余时间,安安静静地认真阅读了三卷本的《悲惨世界》。赴巴黎的前一个月,我刚读完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p><p class="ql-block"> 《悲惨世界》读后,会被他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p><p class="ql-block"> 法国的国家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博爱。我是通过雨果的作品,去理解它的博爱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8</p><p class="ql-block"> 对于法国大革命,世界上学者的观点分歧颇大。主要是英美学者和欧洲大陆学者之间的分歧。国内学者的观点,基本上在这两者之间摇摆。</p><p class="ql-block"> 雨果,出生于1802年,是在法国大革命1789年之后出生的。1873年,雨果写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在雨果的众多小说中,《九三年》是非常特别的。它是雨果花了许多年时间,收集了厚厚的大革命材料后,才完成的一部小说。</p><p class="ql-block"> 我估计,《九三年》是雨果惟一一部观念先行的长篇小说。发生于他祖国的那场剧烈的山崩海啸的大革命,雨果定然做了长时间的深入思考。雨果,毕竟是雨果,他思考的结论是:“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我觉得,雨果经过了漫长、深邃又痛苦的思考,建立起了他对于大革命的思想坐标后,他才开始动手写作《九三年》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留给法国的,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9</p><p class="ql-block"> 孚日广场中央,坐落着一座雕塑。</p><p class="ql-block"> 巴黎的街头,巴黎的公园,巴黎的广场,矗立着许多庄重的非常有艺术性的雕塑。孚日广场中央的雕塑,是一个人骑在马背上。马背上的人物是路易十三。雕塑下面刻着路易十三的年份:1610—1643。</p><p class="ql-block"> 路易十三,虽然命短,但他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处于法国国力上升阶段。路易十四,是非常有能力、非常著名的法国皇帝,开疆拓土,国力强盛。路易十五,既无能又极度奢华,他所享受的荣华富贵的代价后来由路易十六替他偿还了。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中,上了断头台。其实路易十六本人,也想进取,也想改革当时法国的弊端,但是命好、运不好。</p><p class="ql-block"> 离开孚日广场,见到廊柱下的一间间咖啡店里坐满了顾客。巴黎市民在咖啡馆内,正慢悠悠地品尝着美味纯真的咖啡蛋糕,而往日惊涛骇浪的革命风暴,此时此刻已经变成了冬日暖阳下的轻声细语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写于2020年1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修改于2023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