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书斋决定孩子的未来

如萍

<p class="ql-block">  标题是网上读到的一句话,挺有感触!</p><p class="ql-block"> 我的书斋给了孩子怎样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高校教书,又是教文科的,所以,从可儿出生起,家里最为显眼的就是沿立的那一排排书架。</p><p class="ql-block"> 我喜买书,加上或课题或学科课程建设经费,学校规定不可他用,但买书总是容许于是,书越买越多,多到甚至来不及阅读。为此,先生常笑我,藏书不读书。</p><p class="ql-block"> 别人家里常常用来作主卧的房子,我家常常用来摆放书。硕大的书架,两个书桌以后来添置的电脑台、打印机等使得家里朝南的最大房间还显得紧促。我和先生的卧房就只委屈在朝北阴冷的小间。直到知天命之年以后,身体敌不住北面的阴冷,我和先生才将书等移至别处,卧室挪到书房,夜夜与那数万册书同眠。</p><p class="ql-block"> 书多之累尤其搬家时深有感受。八十年代末调来佛山,之后又因职称变化有过几次房,每每搬家,早早就得到处搜罗纸箱用来装书。搬家公司没经验,常常只问有无衣柜沙发钢琴等大件,以此作为定价标准。及至到了现场,才大呼上当。几乎占去一间房子的几层纸箱,搬起来一点不比那些大家什轻松。不知者以为搬家什,知者讥之为搬书而已!</p><p class="ql-block"> 书架里约四分之三是我的书,先生的书只占四分之一。我的书自然以哲学为主,也有一些文学类主要是诗歌散文髻如唐诗宋词等以及艺术类的书,唐诗宋词是我之所喜,艺术类则因为大学毕业留校一直来教授美学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可儿大约是读初中时开始关注我的书架并私自取书阅读的。最开始他阅读的大多是些历史故事之类的书髻如《春秋故事》《战国故事》等。这两本书原是我的父母遗留下来的,在我很小时候从父母书箱里捡挑出来阅读后不知怎么就遗失了,八十年代再版后,我赶紧买了两本补上。</p><p class="ql-block"> 可儿一小学同学同时也是一个院子里长大的好朋友在北京某大学学文科,每每假期回来,总是会给学理工科的可儿推荐一些文科经典或一些经典戏剧作品,这其中就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简编》对于我给他的读书建议,可儿或许不会认真,但对于他的同辈人的推荐,可儿深以为然。至今我记得他在我的书架上遍寻冯友兰先生书的认真样子。</p><p class="ql-block"> 可儿英伦求学时,我曾托人给他带去一本《了凡四训》一本《弟子规》以及《和谐拯救危机》的光盘。结果可儿告诉我,《了凡四训》他早就从我的书架上拿来读了。至于光盘,他和他的同学一起观看并在越洋视频中与我热烈地讨论其中一些问题。后来可儿辞去英伦工作回国,书和光盘都留给他一个甚喜中国文化的同事了。</p><p class="ql-block"> 古人言"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可儿关注我的书架并自行取阅时,我曾经试图给他一些引导。尽管如此,我也从未想过由我的书斋给他一个未来。及至今日读到"母亲的书斋决定孩子的未来"时,想到可儿的善良与幽默或许就与他的阅读有关。</p><p class="ql-block"> 发表于2014年6-1佛山日报</p><p class="ql-block"> 2023年读书日转自哲学小木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