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彩云之南 (中)

林伟

<p class="ql-block">观苍山洱海——赏风花雪月</p> <p class="ql-block">  洱海,古称“叶榆泽”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形状似耳,故名洱海。虽称为海,其实是一个大的湖泊,据说先前白族人没有见过海,因对海的想往,取名为洱海</p><p class="ql-block"> 洱海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3-9公里,周长116公里,面积251公里,均水深10.5米,最深达20.5米,湖水从西洱河流出,与漾江汇合注入澜沧江</p><p class="ql-block"> 湖内有小普陀、南诏风情岛、罗荃半岛、双廊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苍山,又称点苍山,属喜马拉雅造山带南延部分,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海之西,山势西北至东南走向,北起花甸坝之西,南至西洱河,长约48公里,东西宽18公里。</p><p class="ql-block"> 苍山山脉连脊屏列,自北而南由19座山峰组成,海拔3074至4122米,最高峰马龙峰4122米。苍山十八溪是洱海的主要水源之一。各溪流上游坡降陡急,河床下切厉害,构成沟壑夹谷、峰涧相连的苍山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来苍山洱海,不仅能欣赏美丽自然风光,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人文情怀,因历史悠久,这里的山、水、岛屿都有着它背后的故事及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小普陀岛</p><p class="ql-block"> 洱海中的“袖珍小岛”面积只有100平方米,高出水面12米,岛虽小但名气很大因岛形象一颗金印浮于水面。相传是观音丢下的镇海之印,传说洱海里面蛟龙很多,常常掀起狂风恶浪,用此印以镇住蛟龙,岛上有鱼民自发修建的楼阁,里面有观音菩萨塑像,百姓称之为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南诏风情岛</p><p class="ql-block"> 洱海三岛之一,地处苍洱东南双廊乡境内,四面环水,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相传有一位叫沙壹母的妇女,在捕鱼触沉木而感孕生下十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与那块沉木变成的龙很亲近,名叫九隆,九个哥哥都推举他为王,后来十个兄弟就成了各民族的始祖。岛内有沙壹母雕像,洱海的女儿铜像及南诏行宫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罗荃半岛</p><p class="ql-block"> 位于洱海东岸,三面环水,风光秀丽,与大理古城隔海相望,我们住的酒店是个海景房,刚好对面就是罗荃半岛</p><p class="ql-block"> 据传罗荃半岛自汉唐以来就留下了不少人文胜迹,唐天宝之战中南诏国两次大破敌军,罗荃法师功不可没,诏王将东崖之地封赐给罗荃法师,此后,半岛上的寺、塔均以罗荃命名</p><p class="ql-block"> 岛内有罗荃寺、观音阁、天镜阁等建筑,其中天镜阁为洱海四大名阁之首</p> <p class="ql-block">  大理有四大美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即苍山洱海,风花雪月 。这些景观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说</p><p class="ql-block"> 听听池导讲讲苍山洱海风花雪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下关风</p><p class="ql-block"> 下关风的成因是其特殊的地势形成的,下关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长的山谷出口。下关风终年不停歇,由于入口狭窄,中间成槽形,吹进去的风会产生上窜下跌的状况,有时还会回旋,就产生了一些奇特的自然现象,比如人迎风前行,风掲人帽理应落在身后,但在下关会掉到前面,不了解下关风入口处特殊地理情况,往往另人百思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 传说云南海东道士的学生王宏,和白狐仙结为夫妻。白狐仙炼得宝珠一颗,王宏常含在嘴里,有些道法。他与村里姓千、姓万两家有仇,告诉老师要杀千家、万家,老师听错了,以为他要杀千家万户,就趁王宏从东海跨到西海之际,用一个砚盘把他打入海底。白狐仙只好向观音老母求救。观音老母给她六瓶风,能把海水吹干,但背着六瓶风不能与人说话。白狐仙来到下关江风寺息脚,恰巧一妇女肚痛要生小孩。妇女请他出寺找人,她应了一声,五瓶风已钻进地洞。她把剩下的一瓶风放在苍山顶上,对着洱海直吹。大风一吹,山顶便出现一朵云,她站在云头,希望能看到海底的丈夫,成了一朵“望夫云”。而下关因地洞有五瓶风,便成了“风城”。</p> <p class="ql-block">上关花</p><p class="ql-block"> 上关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大理气候温和湿润,"冬 止于凉,暑止于温",最宜于花木生长,于是,种花爱花成也成了白族人民的一种生活习俗。 </p><p class="ql-block"> 传说古时上关有一棵叫"朝珠花"有奇花,它花大如莲,开12瓣,闰年13瓣,香闻十里,果实可作朝珠。 当时徐霞客也曾慕名前来观赏,可惜只见树而未得见花。 </p><p class="ql-block"> 对这花也有个脍炙人口的传说:当年有个善良的妇女难产时得一位仙翁赐给有朝珠含在口中,由于不慎重朝珠落地,便长出这棵奇异的花树。花树长成后经常招来贪官污吏的骚扰,百姓苦不堪言,便忍痛将花树砍了。 从此,这棵神秘的上关花便越来越令人神往,成了大理地区珍奇花卉的代称。</p> <p class="ql-block">苍山雪</p><p class="ql-block"> 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山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苍山雪”。苍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由于海拔较高,在峰顶异常严寒,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风花雪月”之最。 </p><p class="ql-block"> 传说有一年苍山脚下瘟疫流行,有两兄妹用学到的法术把瘟神赶到山顶上,埋在在雪里冻死了。为了使瘟神不得复生,妹妹变成了雪人峰的雪神,永镇苍山。 </p> <p class="ql-block">洱海月</p><p class="ql-block"> 传说天宫中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渔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后来,公主被自己天上的父亲强行带回家,在临走之前,公主将自己的宝镜永远的沉到海底,保佑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从此,宝镜就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天上一个月亮白晃晃,水中一个月亮金灿灿,这就是“洱海月”的奇景,至今还是大理的四大绝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除了自然景观,这些带有人文色彩的传说,也使景区更加有血有肉,更加丰满,更加令人追求和想往</p> <p class="ql-block">乘游船观洱海,置身美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p><p class="ql-block"> 头上蓝天白云,眼下碧波潋潋,远望苍山托雪,身边微风习习,所谓的诗和远方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p><p class="ql-block"> 走近大自然、贴近大自然,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此一刻,所有的压力都得以释然,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置身美景之中,催生很多奇妙感悟,人生如梦,倒不如说人生如水。</p><p class="ql-block"> 想想童年如小溪欢快的流淌,青年如河奔腾汹涌,总要干一番事业;中年如湖,就像这洱海之水,静水流深,多了些淡定、沉稳,这悠悠洱海之水终归要汇入澜沧江流经大海,海纳百川,因为有容,老年如海,心存包容。水流一路,人过一生。所谓的逝水年华,当是如此。想想人的一生多和自然相容,生活便会充满诗意</p><p class="ql-block"> 初识苍山洱海,美之至极,令人生叹!来苍山洱海一趟,不留一点赞美的文字有虚此行。</p><p class="ql-block">七律 赞苍山洱海</p><p class="ql-block">苍 茫逶迤十九峰</p><p class="ql-block">山 势险峻涧居中</p><p class="ql-block">洱 形丽水天之作</p><p class="ql-block">海 清源是众溪融</p><p class="ql-block">风 吹下关为一景</p><p class="ql-block">花 开上关展芳容</p><p class="ql-block">雪 覆峰顶镶白玉</p><p class="ql-block">月 潜海底映苍穹</p> <p class="ql-block">云南的饭菜味道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 理想帮 听起来就很浪漫的名字,来云南之前还真未听说过这里,其实它早已是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地了,小镇依山而建,建筑风格与希腊的圣托里尼相似,又称圣托里尼—理想帮</p> <p class="ql-block">  理想帮的建筑确实值得称道,这两张照片是同行旅友用像机拍摄的,非常漂亮的建筑外观</p> <p class="ql-block">同行旅友拍摄</p> <p class="ql-block">  在理想帮除了欣赏它的建筑,还可以做下来休息一下,品一品当地的茗茶,吃点甜点及水果,这里服务也很优质,在这里既可舒缓旅行的疲劳,又让你感觉轻松惬意</p> <p class="ql-block"> 理想帮是游客们旅拍最佳处之一 在这里既可西望苍山十九峰,又可俯瞰洱海风光,蓝天、白云、苍山、洱海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是你和洱海合影的不二选择</p> <p class="ql-block">理想帮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面朝洱海,春暖花开</p> <p class="ql-block">  离开理想帮,又随团来到了花语牧场。花语牧场位于洱海公路边的仁里邑村,占地三百多亩,种植有许多种花草,格桑花、熏衣草、一串蓝、风铃草、鸡冠花等,百米之外即可闻到花香。</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大片大片的花海之中,尽情享受着沁人的花香,确实让人感到身心愉悦</p> <p class="ql-block">以下几张图片拍自牧语花场</p> <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又称叶榆城,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其历史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国都,面积约3平方公里,东西宽约1000多米,南北长约2000多米在唐宋时期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古城内道路成棋盘式分布:主要道路有复兴路、博爱路、叶榆路、人民路、洋人街、红龙井等</p><p class="ql-block"> 古城楼主要有:文献楼、五华楼、北城楼、南城楼等</p> <p class="ql-block">  五华楼</p><p class="ql-block"> 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p> <p class="ql-block">文献楼</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南城楼</p><p class="ql-block"> 又称承恩楼。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p> <p class="ql-block">复兴路</p><p class="ql-block"> 复兴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华的街道,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总长1500米,路面为麻块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长的主干道。复兴路两边商铺保持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业街道</p> <p class="ql-block">复兴路上经营银饰品的店铺很多,较有名的有大理国匠、寸氏银庄等</p> <p class="ql-block">红龙井</p><p class="ql-block"> 红龙井街,全长408米,地处大理古城的核心地带,景观主体自西向东,以博爱路为界分为上下两段,是以井的名称来命名的街道。红龙井建筑特色为古色古香的白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  从红龙井入口到复兴路这一段,有一条小溪特别吸引眼球,小溪清澈见底,在青石板下穿街而过,景色非常迷人。“小桥流水人家”就在这里。小溪源自苍山,终汇洱海。洱海水之所以清澈蔚蓝,源于苍山十八溪</p><p class="ql-block"> 看看下几张图拍摄的红龙井街路面小溪,是不是很美</p> <p class="ql-block">  苍山脚下,古城之内,清溪之上,为自家领导留下个美丽瞬间</p> <p class="ql-block">  大理的节日有三月街、火把节等</p><p class="ql-block"> 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由传统的庙会演变而成。大理白族自治州将“三月街”确定为民族节,其街期为七天,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止,是白族最大的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为期一天。大理的火把节,在神圣的仪式之后,肆意的“玩火”,是对圣火的祝福。手拿一把火把,尺寸根据自己的体力自行决定</p> <p class="ql-block">特色美食:大理砂锅鱼、白族酸辣鱼、喜州耙耙、凉鸡米线等</p> <p class="ql-block"> 大理的水果种类繁多,有苹果、凤梨、冬桃、甜石榴,百香果、草莓、无花果、黄金果、海参果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水果,如果时间允许,真想每样都尝尝</p> <p class="ql-block">和古城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 登玉龙雪山 徜徉蓝月谷</p><p class="ql-block"> 敬请阅览 初识彩云之南(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诗文:林伟(民间故事取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图片:林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