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的美篇

执著

<p class="ql-block"> 走进印山</p><p class="ql-block"> 印山,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中国传统古村落。它位于江西省金溪县西北部,距县城42公里,东靠黄源村,西与临川区梅岗村紧邻。它以雄伟的“文印峰”,流光溢彩的“金銮殿”,远近闻名的“花园屋”、名扬江南的“印山石”之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流传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印山古村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村子虽然不大,却有徐、杨、黎三个主姓,但徐姓占了三分之二。全村140多户,500余人。走进印山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古建筑,印山古庙——山东廟。相传,元初时期,村子被元鞑子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村中一位侠士挺身而出,奋力抗元。他登上文印峰(因村后山顶有一石,形似印章而得名,取名“文印峰”),举起文印祭拜上苍,祈求上帝帮助。玉帝闻讯立派忠靖王前往严惩元鞑子,忠靖王索然取下文印座下基石砸向元鞑子居所,剿灭了元鞑子,印山村民才得以安宁。这块巨石至今还稳立在山脚成为镇村之石。村民为了纪念忠靖王,就在镇石旁建起忠靖王庙。后将庙宇北迁,称为山东廟。</p><p class="ql-block"> 印山古村名不虚传,俗称“金銮殿”,是有据可依的。当你沿着山东廟漫步前行时,一座著有“科甲联芳”的大门坊展现在你的眼前,巍峨秀丽。进入村中,可以看到:徐氏“南州世第”、“青雲一路”、杨氏“翰林第”、“迎恩”等门楼,还有黎氏“京兆世第”、“徐氏大祠”、“澹池公祠”“杨氏大宗祠”、“孝移公祠”、“继齐公祠”……村内祠堂、门,古道等功能要素齐全,村西侧一条南北向石板古巷贯穿全村,村中侧一条“L”字形带状水泥乡道绕村而行,新旧两道之间每三、四十米旁生支巷,形成两纵多横”的村落格局。村庄方向感极强,其特征可归纳为:一条主线,两座大院,三个入口,四座门坊,五条巷道”:一条主线为南北延伸的石板古巷;两座大院为“科甲世北”——澹池公老宅和徐兰仕商宅;三个入口呼应自然,方向各异,四座门坊遍布主线,交相辉映,五条巷道为沿着主干另有四条巷道。立于村头的“徐氏大宗祠”为三堂式建筑,面积在600平方米左右,其特色是,上堂有4根直径为50厘米的石柱,上中下三堂两侧都是木板楼,大门前设有走廊,走廊两侧也有两根石柱。天井很大,全部用石板铺就,正对大门的是一堵照壁,照壁上镶嵌着一块刻有“世泽宏深”四个大字的石匾。除正门外,祠堂三面都是石和砖砌成的墙壁,高大而坚固。俗语“黄坊是府,尚庄是县,印山好比金銮殿“正是印山村建筑保存之好,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印山村人崇儒重教,人才辈出,徐氏大宗祠内的一幅“祖孙进士,父子进士;兄弟同榜,叔侄同科”的对联就是生动写照。同治《金溪县志》记载,印山徐氏有进士6人、举人16人,列入人物名宦、仕绩、忠义的贡生12人。其中,徐鹏举(字澹池)一家四代就出了3个进士、4个举人。他们或在仕途上政绩显赫,或在文学上造诣超群,或在品行上受人赞颂,无愧金溪古代俊彦,印山三氏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走进印山村,处处可以见到以石为原料的建筑和工艺品,可以说印山石资源极为丰富,是上乘的建筑材料和雕刻材料。它不仅坚韧而且光润雪白,结构紧密。可以说村中50余栋明清时建造的房屋全是来自印山石源。</p><p class="ql-block"> 印山村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为巨商徐兰仕故居,是座宫殿式建筑,被游人及村民称为“花园屋”。其结构极为复杂,号称99个门,可谓屋中屋,屋连屋,就像迷宫,稍不留神,便迷失方向。其主要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外不见木,内不见砖,高大雄浑,此乃美轮美奂,古朴优雅。尤其是花园内的绣花楼,洗墨池等豪华设计让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印山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引人注目的“别一洞天”的英巨山,俗称“神仙岩”。山下有一个天然形成的仙人洞,能容纳300余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鲜,游人若在盛夏酷暑时进入洞内,即有一股凉气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顿觉暑气荡然无存。这里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洞内曾经居住一家两口,门前有几亩田地,种有水稻等多种作物,洞的右侧有两个小坑,据说一个坑出油,一个坑则出盐,供两口生活所用。后因女主人贪心,把油,盐拿到集市出卖,后来坑内再也不出油、盐了。在这里,一个个采石场随处可见,其中有一个石场通道可至英巨山顶,登上山顶,倍觉视野辽阔,俯视山涧,林木葱郁,眺望平川.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山顶上有一座道教庙宇,引来不计其数的朝拜者,至今香火不断。</p><p class="ql-block"> 印山,这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凝结着勤劳勇敢的祖辈文明与结晶,随着党和政府对传统古村落的不断维护及打造,它将焕发出璀璨的光芒,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