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法定寺

刘海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而佛教、道教、儒教并成为中国的三大宗教。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有人说在秦始皇时期,也有人说是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传入,总之,佛教在我国的历史已经久远。一个中国的传统佛教寺庙中,大体包括了以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的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pí)卢殿或藏经楼阁、方丈室等。古人常说,遁入空门。你们知道,什么空门吗?寺庙多数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古人说到的遁入空门即出家,会从中间的门进入,当我们进寺庙之时,通常进左边的们,会左脚先踏入,进右边的门,右脚先踏入。进入山门之后,会有钟楼和鼓楼相对应,左边为钟楼,右边为鼓楼,晨钟暮鼓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早晨时会先敲钟,以鼓声和之,傍晚时会先敲鼓,以钟声和之。位于钟楼和鼓楼之间的便是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处院落,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四堂指的是法堂、照堂、经堂和讲堂。一般都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楼也称藏经阁,有名的寺院大都建有藏经阁,位置在佛寺最后一个院落,常为一座两、三层的阁楼,作为储藏佛经之用。在藏经阁的两侧,设有配楼或配阁。 中国传统寺院布局。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br>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pí)卢殿或藏经楼(阁)、方丈院等。<br>一、山门<br>一入寺院,便是三门殿,也称“山门”。<br>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br>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br>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寺院的门槛绝对不要踩,非常罪过。<br>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div>二、钟楼、鼓楼<br>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br>钟楼悬有洪钟。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br>鼓楼置有大鼓。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br>三、天王殿<br>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div><div>弥勒佛</div>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棒人(“竖三世”里的“将来佛”,准确的应当叫“弥勒菩萨”才对。由于他还没有交班,所以还没有成“佛”,要等释迦牟尼寂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才降临人间,正式升为弥勒佛。)。<br>弥勒菩萨经常被塑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坦胸露腹的慈爱形像,常被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br>四大天王<br>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注:不是四大金刚)佛教里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榜》里的不一样,佛教的四大天王不叫魔礼青,魔礼海,魔礼红,魔礼寿。他们分别是:<br>东方持国天王:身青色,名提多罗吒,手拿宝珠,有的说拿大刀,有的说拿琵琶。统率毗舍阇(d)(癫狂鬼)。<br>西方增长天王:身紫色,有的说青色,名毗流驮迦,手拿金刚杵,有的说拿剑,统率鸠盘荼(tú)和饿鬼。<br>南方广目天王:身肉色,名毗流博叉,手持龙(好像也有持蛇的),统率臭饿鬼。<br>北方多闻天王:身青黑色,名毗沙门,一手持伞,一手持银鼠(神鼠)。也有手托宝塔的。统率夜叉,罗刹等。在佛教里托塔天王和多闻天王是一个人,是哪吒父亲,在《西游记》和《封神榜》被改成两人了。<br>中国人将四大天王汉化,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四大天王”是“佳梦关魔家四兄弟”,其实是中国人的创造,并非是佛经中的记载,只是小说内容而已。<br>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琵琶可以“调”音,取谐音)<br>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因宝剑“锋”利,取谐音)<br>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紫金花狐貂(白鼠)——职“顺”(貂皮摸着手“顺”,取谐音。与佛教的有区别了。佛教里广目天王手里拿的是“龙”,或者“蛇”。)<br>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掌混元珠伞一把——职“雨”(有“雨”伞一把,取谐音。与佛教有区别了。佛教里多闻天王一手拿伞,一手拿“银鼠”或“宝塔”。)<br>韦驮菩萨<div>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神将韦驮。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该像为立像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则很有讲究:<br>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br>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br>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br><br></div> 四、大雄宝殿<br>是中心主体建筑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一般殿堂为三开间,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象征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br>1、一尊佛:<br>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种造型姿势:<br>第一种坐佛。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直伸下垂,名为“成道像”。或者: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这是“说法相”。<br>第二种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zhn)檀(tán)佛像”。<br>第三种是卧像。释迦牟尼涅像。释迦牟尼入寂钱向众弟子最后一次说法像。卧像四周大多塑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像。<br>2、三尊佛:<br>有“三身佛”、“横三世”与“竖三世”之分。<br>“三身佛”:释迦牟尼佛的三种化身;<br>中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br>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br>右尊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br>“竖三世”: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br>中间为释迦牟尼,为现世佛<br>左边(东)为释迦牟尼的老师“燃灯佛”,亦称“过去佛”<br>右边(西)为“弥勒佛”,释迦牟尼弟子,亦是法嗣,也称“未来佛”<br>“横三世”:是按空间、地域划分势力范围;<br>中间为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br>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br>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教阿弥陀佛<br>3、五方佛:<br>供五尊佛的通称东西南北中五方佛。<br>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佛身颜色:白色。代表意义:自性清净;所转烦恼:无明烦恼;所成佛智:法界体性智。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为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br>东方不动(身)佛;佛身颜色:蓝色。代表意义:法性不变;所转烦恼:嗔心;所成佛智:大圆镜智。<br>南方宝生佛;佛身颜色:金黄色。代表意义:增益行愿;所转烦恼:我慢;所成佛智:平等性智。<br>西方阿弥陀佛:佛身颜色:红色。代表意义:平和安适;所转烦恼:贪欲;所成佛智:妙观察智。<br>北方不空成就佛:佛身颜色:绿色。代表意义:一切成就;所转烦恼:嫉妒;所成佛智:成所作智。<br>4、七尊佛:<br>供七尊佛的是包括释迦牟尼之前的六佛。<br>过去七佛,又称原始七佛,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而释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后一位。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从左往右,即从东向西):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舍尼佛、释迦牟尼。<br>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br>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br>殿内两侧多塑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此外,寺中常供奉的还有菩萨。菩萨中,属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菩萨最为著名。中国的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则分别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菩萨的道场,这也是中国特色!<br>殿堂内的陈设也业已中国化,如殿外的照壁、牌坊、石狮、经幢、香炉、宝鼎、云板、台座、石灯、祭台、幡杆(藏传有风马旗等);殿内的欢门、经幡、长明灯、供养台、供具、钟鼓、木鱼、磬、烛檠、蒲团等。<br> 5、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十二圆觉)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不过,大多数都为十八罗汉像。两侧各九尊罗汉。<br>6、三大士(或者大型海岛观音)<br>在正殿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文殊、普贤、不雅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不雅音骑龙<br>海岛不雅音像:有些寺院于大殿面前修海岛,面北而设不雅音像,立海岛上,不雅音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br>文殊菩萨:右手持智慧剑,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br>普贤菩萨:头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神态庄重,坐骑为六牙白象。应化道场为峨眉山。<br>7、东西配殿<br>规模较大的佛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br>伽蓝殿,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以伽蓝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 法定寺,位于昆明东南郊历史悠久的官渡古镇。系大理国高氏所建,是佛教密宗在官渡兴起的地方,也是其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树林茂密,绿阴葱茏,有“螺峰叠翠”之称,为官渡名胜之一。法定寺体量不大,但举架较高。法定寺,斗拱出45度翼形拱,富于装饰。正面外檐装饰华丽,明间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形状,造形生动,仍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貌,具较高建筑艺术价值。2008年,昆明土主寺、法定寺、妙湛寺、观音寺4所寺庙与少林寺签署协议 。双方约定,少林寺首批将派遣十多名僧人进驻四所古刹,按少林寺的治寺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少林寺的管理模式核心是重文化、重教育、重地缘、重慈善,禅修与武术并重等,少林僧人的入驻将为当地带来精神文化,提升知名度,带来人气。”释永信说。 走进法定寺的山门,左右分别站立“哼哈”二将。 穿过山门殿就到放生池。 跨国放生池,正面是天王殿,天王殿左边(东边)是钟楼,右边是鼓楼。 天王殿 天王殿左边(东边)是钟楼。早上日出先敲钟,后敲鼓! 天王殿右边(西边)是鼓楼。晚上日落先敲鼓,后敲钟! 天王殿一般供奉有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弥勒佛,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是从佛受记(预言),将来为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置成为未来佛的菩萨。 弥勒佛 <p class="ql-block">南方增长天王,紫色装扮,手持宝剑!</p> <p class="ql-block">东方护国天王,青色装扮,手持琵琶!</p> <p class="ql-block">北方多闻天王,黑色装扮,手持雨伞!</p> <p class="ql-block">西方广目天王,肉色装扮,手持龙蛇!</p> 如来佛的背面是韦驮菩萨。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有很多人把韦驮天和韦天将军相混),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凡有规模的寺庙大多供韦陀尊天菩萨像,因为韦陀菩萨是佛祖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供奉韦陀意为护寺安僧,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在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常身穿金甲,手持宝杵,威武庄严地站立于天王殿中弥勒菩萨背后,面向大雄宝殿,守护道场安全。由于韦驮菩萨降魔护法,破邪显正,因而又称护法菩萨、韦驮尊天菩萨。韦陀菩萨的降魔杵的方向也跟寺院的大小也有关系: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穿过天王殿,正面就是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即正殿,也称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慑伏群魔的意思 [1] 。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寺庙最核心的建筑为大雄宝殿,亦称为大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一般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二比丘像,即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 也有的大雄宝殿中供奉三世佛,也就是俗称三宝佛。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有的供奉为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两大菩萨。 四魔是指:其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其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其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其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 大雄宝殿后常有观音菩萨。 走出法定寺来到土主寺。 官渡“六寺之首”妙湛寺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1295年落成,后因被水淹倒塌,1325年迁建于现址古镇的中央。寺内建有东、西两座13层密檐实心方形砖塔。后来西塔毁于地震,而东塔保留至今。当然,在官渡古镇宗教建筑中名气最大,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前的金刚宝座塔。 官渡金刚宝座塔,原名为妙湛寺妙应兰若塔,亦称穿心塔、金刚塔,位于昆明东南的官渡古镇。官渡金刚塔是中国已知建造历史最久的金刚宝座塔,也是中国唯一一座用砂石砌成的石塔,与北京真觉寺、香山碧云寺和呼和浩特五塔寺的金刚塔相比,官渡金刚塔雕工精美程度稍逊,但更为古朴、雅致。 传说900多年前,吕洞宾来到永昌郡,在龙泉池畔的塔盘山下,见到一个孝敬母亲的穷苦农民。为了周济这个农民,吕洞宾就教他用当地盛产的玛瑙和琥珀锻造围棋子出售。从此云子传播于世。云子研发于1974年,棋子质地细腻如玉,色泽晶莹柔和。坚而不脆,沉而不滑。1974年,昆明第十二中学组建了试制小组(后成为校办工厂),学校几位老师便开始了对“永昌之棋”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反复试验后,终于研发了“云子”。1980年,经昆明市政府批准,校办工厂正式改名为云南围棋厂,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云子正式开始投产,生产“云”字牌围棋。于2008年注册了“云子”商标,后陆续注册了“云”、“云子”商标。 云子系以玛瑙石、紫瑛石合研为粉,再加上红丹粉、硼砂等配合一起熔炼。传统老云子的工艺精细复杂,其中配方、火候、点子的手艺都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毛坯经过打磨成为大小一致。云南围棋厂研发了围棋成型机,实现了用机器代替手工“云子”,其速度是人工的四倍,在2017年,云南围棋厂的云子年产量已超过19万副。 云南围棋厂生产的云子,正面微凸,底面扁平,弧线自然,古朴浑厚,手感舒适。白子晶莹似玉,黑子乌黑透碧,犹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质地坚硬,着盘声铿,工艺精巧,色泽美观柔和而不刺目,利于保护视力,且有冬暖夏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