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三圣庙,不得不从云申四爷说起,四爷是远近闻名的易学名家,人称周半仙,擅长《周易》。《周易》又称后天八卦,是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根据先天八卦变化而来。先天八卦是上古伏羲氏根据河书洛图的天地运行的规律所作,用于历法和生产。文王又<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span>重新定义了八卦的方位,把八卦演化出六十四卦,并逐一作了卦辞。周公旦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每卦每爻<span style="font-size:18px;">“动、入、深、显、静、代”的</span>不同发展阶段,补写爻辞<span style="font-size:18px;">。适用到天文、历法、军事、医学、数学、生产、生活、哲学、占卜等各个领域。孔夫子一生致力于推广周公的理念,对卦辞和爻辞做了详尽的注解,作《</span>说卦传》,记述解说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八经卦所象征的事物,以及阐述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原理和各卦的属性意义。故伏羲、文王父子、孔子被称作易经三圣。</p><p class="ql-block"> 周家庄三圣庙,位于徒骇河鸣犊口(北田大桥)上游河畔,周老庄以东,殿堂建筑,气势宏伟。相传庙内祭奉着文王父子和孔圣人,教化子民,崇文尚德。文王姬昌,周王朝奠基者,史称西伯侯,周武王姬发建周后追封为文王,后又被武则天追封为文皇帝,周姓始祖。周公即周公旦,武王之弟,辅政成王,赋诗乐,制周礼,儒学的创始人,被封元圣。孔夫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游学授业</span>,把儒学文化发扬光大,被历代朝廷推崇,尊称至圣先师。庙宇<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初应是</span>周姓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因地点临近灵鸣犊口—孔子回辕处,族人又都崇尚文德,所以将孔子也供奉在内,正好聚齐了易更三圣。并把周易文化深深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p> <p class="ql-block"> 周老庄虽不能称作八卦村,但八卦的影子却随处可见。祖林在村西南方,西南为土、为坤,代表入土为安;村西北方建祠堂,西北为乾位、为长为尊,代表逝者为大;村正西有莲池,西方为兑、为金、为泽,代表水能生金。解放前村内金号就有好几家,分别是桂元金号、桂贞银号、天成银号;村北是一条河沟,名赵壕,原为王莽河(黄河故渎)洼地旧迹,是战国时期齐国与赵国的界河,北为坎;东北方是灵丘,东北为艮、为山;村东南至村东河畔是林带、为震为巽、为木。三圣庙在村东偏南河畔,正是文曲星的位置,故村内文人处士居多;村南是晒粮场空地,(场西边土坑是古人为昭显富贵,而开挖的轧响场之所),为离为火。这都是按周易八卦的方位来设计的。老村主街东西走向,东到河边,西到环乡路,村周围是环村路,正好是一个轿子的侧面图。街北五条南北胡同,街南四条南北胡同,从前各胡同内又有多条东西方向的短胡同,互通连接各宅院,各宅主屋又多以明三暗五布局设计,采九五之数。有的大宅院门前还设有空地名堂,屋后设有后院的三进式结构,尽显风水文化之传承。</p><p class="ql-block"> 周易文化在周庄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如九世祖元亨、临亨、萃亨、谦亨、渐亨、随亨、豫亨都取自易经的卦名;字辈:“云、怀、子、庆、富、长”则是按卦相初爻到上爻的六爻变化规律而命名;易学名士周云申老先生,生前是远近闻名的易术界代表人物,擅长占卜、相宅,平易近人,经常给人排忧解惑。</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三圣庙虽然已不复存在,但周易文化却源远流长,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观赏着绿油油的麦浪,伴随着河水流淌的声音,任思绪穿越时空,与圣人相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