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唐密祖庭——西安大兴善寺

道法自然33010108

<p class="ql-block">大兴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位于今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原名“遵善寺”,已1700余年历史,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隋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阇那崛多、达摩笈多等先后来长安,在大兴善寺译经弘法。唐开元年间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驻锡本寺,翻译经典,设坛传密,再经一行、惠果传承弘扬,形成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宝库――唐密,后来又经空海、最澄等传之日本、韩国,再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流布广泛,影响久远,大兴善寺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佛教唐密祖庭。大兴善寺与青龙寺并称为密教之中心道场,因此这里也有日本空海大师的立身像。空海不仅在日本东大寺创立了日本佛教的东密,并创造了日本文字,号弘法大师。因此,大兴善寺也被认为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唐密和藏密都是中国传统密教的流派,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唐密起源于唐代,藏密起源于公元7世纪至8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唐密注重于教义的研究和文字阐释,重视经典和文献的研究;而藏密则通过口传心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强调传统仪式和法会的实践。唐密的教义较为明确,不像藏密具有较强的神秘色彩和深意,唐密更偏向于对教义的认知和掌握。藏密的实践方式多为身心修行和禅修,唐密则注重于经书研究、文献整理与传承以及宣传。唐密和藏密都是密教的重要分支,两者在历史背景、语言文字、修持形式、实践方式以及神秘性上都存在着差异,但对于信徒来说,两种密教都是能够帮助他们达到修行的目的的。在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中,密宗是最后一个全国性大宗派,法系一直传承至今,繁荣于大兴善寺的唐密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p>